首页 理论教育 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

时间:2022-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纤维溶解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包括4种成分,即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纤溶酶是血浆中活性最强的蛋白酶,纤溶酶可水解肽链上各单位的赖氨酸-精氨酸键,从而逐步将整个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分割成很多可溶的小肽,总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一般不能再出现凝固,而且其中一部分有抗血凝的作用。

在生理止血过程中,小血管内的血凝块常可成为血栓,堵塞了这一段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血纤维可逐渐溶解,先形成一些穿过血栓的通道,最后可以达到基本畅通。血纤维溶解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包括4种成分,即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原)、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纤溶的基本过程可分两个阶段,即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的降解(图3-6)。

图3-6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酶原在肝、骨髓、嗜酸性粒细胞与肾中合成。正常成年人每100ml血浆中含10~20mg纤溶酶原,婴儿较少,妇女妊娠晚期时增多。

纤溶酶原激活物分布广而种类多,主要有3类:第一类为血管激活物,在小血管内皮细胞中合成后释放于血中,以维持血浆内激活物浓度于基本水平。血管内出现血纤维凝块时,可使内皮细胞释放大量激活物。所释放的激活物大都吸附于血纤维凝块上,进入血流的很少。肌肉运动、静脉阻断、儿茶酚胺与组胺等也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激活物增多。第二类为组织激活物,存在于很多组织中,主要是在组织修复、伤口愈合等情况下,在血管外促进纤溶。肾合成与分泌的尿激酶就属于这一类激活物,活性很强,有助于防止肾小管中纤维蛋白沉着。第三类为依赖于因子Ⅻ的激活物,例如,前激肽释放酶被Ⅻa激活后,所生成的激肽释放酶即可激活纤溶酶原。这一类激活物可能使血凝与纤溶互相配合并保持平衡。

纤溶酶是血浆中活性最强的蛋白酶,纤溶酶可水解肽链上各单位的赖氨酸-精氨酸键,从而逐步将整个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分割成很多可溶的小肽,总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一般不能再出现凝固,而且其中一部分有抗血凝的作用。

(二)抗纤溶

血液中存在的纤溶抑制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血小板或内皮细胞分泌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它能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的活性;另一类是由肝产生的抗纤溶酶,它能抑制纤溶酶的活性。

因此,这些纤溶抑制物既可抑制纤溶,又可抑制凝血,这对于保持体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活动的动态平衡,使凝血和纤溶局限于创伤局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