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工程方法论

信息工程方法论

时间:2022-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工程方法论是詹姆斯·马丁在有关数据模型理论和数据实体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融合他所发现的“数据稳定性原理”,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

信息工程方法论(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ethodology,IEM)是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在有关数据模型理论和数据实体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融合他所发现的“数据稳定性原理”,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其核心内容包括两点:①数据位于现代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②数据是稳定的,而业务处理是多变的。组织机构的数据模型是相对稳定的,而应用这些数据的处理过程则是经常变化的,只有建立了稳定的数据结构,才能使行政管理和业务处理的变化能被计算机信息系统所适应。其技术方法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组织机构的业务功能进行分析,建立业务模型;二是通过对组织机构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主题数据模型。

如图7-1所示,其业务功能分析包含3个步骤:①确立组织机构的职能域模型;②扩展职能域模型,识别定义每个职能域的业务过程;③继续扩展上述模型,列出每个业务过程的各项业务活动。

建立主体数据库是业务数据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信息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工作。主题数据库具有如下特征。

1.面向业务主题(不是面向单证报表) 主题数据库是面向业务主题的数据组织存储。例如,就企业信息管理来说,典型的主题数据库有产品、客户、零部件、供应商、订货、员工、文件资料、工程规范等。其中,产品、客户、零部件等数据库的结构,是对有关单证、报表的数据项进行分析整理而设计的,不是按单证、报表的原样建立的。这些主题数据库与企业管理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联,而不是与通常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相关联。

2.信息共享(不是信息私有或部门所有) 主题数据库是对各个应用系统“自建自用”的数据库的彻底否定,强调建立各个应用系统“共建共用”的共享数据库。不同的应用系统的计算机程序调用这些主题数据库,例如,库存管理调用产品、零部件、订货数据库;采购调用零部件、供应商、工程规范数据库等等。

3.一次一处输入系统(不是多次多处输入系统) 主题数据库要求调研分析企业各经营管理层次上的数据源,强调数据的就地采集,就地处理、使用和存储,以及必要的传输、汇总和集中存储。同一数据必须一次、一处进入系统,保证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经由网络-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可以多次、多处使用。

图7-1 lEM模型

4.由基本表组成 一个主题数据库的科学的数据结构,是由多个达到“基本表”(base table)规范的数据实体构成的,这些基本表具有如下的特性:①原子性——基本表中的数据项是数据元素(即最小的、不能再分解的信息单元);②演绎性——可由基本表中的数据生成全部输出数据(即这些基本表是精练的,经过计算处理可以产生全部企业管理所需要的数据);③规范性——基本表中数据满足三范式(3-NF)要求,这是科学的、能满足演绎性要求、并能保证快捷存取的数据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