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咳嗽日久,当温润清润兼畅中

咳嗽日久,当温润清润兼畅中

时间:2022-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咳嗽气逆已久,胃纳不香。拟“温润辛金”、和胃畅中治之。咳嗽已3年,痰多白沫,近感新邪,咳嗽频作,苔薄舌红,脉濡。咳喘,中医惯以咳嗽、哮喘分称,因临床咳喘并见者较多,故程氏以咳喘并称。其从整体观出发,揭示了咳嗽虽为肺的病变,其他脏腑病变,也可影响肺而发生咳嗽。

咳嗽之治,宜分外感、内伤,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故治外感咳要在祛邪,治内伤咳宜调脏腑,以恢复肺之宣肃功能。其久咳气逆、久咳新感、久咳肺燥案,则以温润、清润辛金兼畅中法而取效。

案10 久咳气逆案 郭女,48岁。

1949年2月24日初诊。咳嗽气逆已久,胃纳不香。拟“温润辛金”、和胃畅中治之。炙紫菀6g,炙款冬花6g,云茯苓9g,竹沥半夏6g,陈广皮4.5g,炙远志3g,象贝母9g,甜杏仁9g,冬瓜子12g,生薏苡仁12g,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焦六曲9g,炒谷麦芽各9g。

二诊,上气咳逆,咳痰不爽,胃纳呆钝,苔薄脉濡。再方“温润辛金”。上方去冬瓜子、陈广皮、焦六曲、竹沥半夏、生薏苡仁,加炙百部4.5g,嫩白前4.5g,薄橘红4.5g,肥玉竹6g,炙甘草2.4g,黛蛤散12g(包煎),炒谷麦芽改炒香谷芽12g。

三诊,“温润辛金”,肃肺和胃,迭进以来,颇觉合度,仍从原方出入为治。上方去玉竹、黛蛤散,加竹沥半夏4.5g。

原按:“温润辛金法”出自清代名医雷少逸《时病论》,为紫菀、百部、款冬花、陈皮、杏仁、松子仁、冰糖七味。《内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肺脏是喜温而恶寒的,辛入肺,辛温宣肺气,则肺邪自解,又肺亦恶燥,燥则肺叶上举而咳逆,甘润可使肺叶不举,肺气自降,清肃之令得行,治节之用自顺。“温润肺金法”一般适用于久咳、寒咳、干咳等症。本例咳逆缠绵,程老治用此法,紫菀、百部、款冬花作为温宣肺邪药,杏仁润肺而止咳,陈皮和胃化痰。

评述:《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案中可以看出咳嗽气逆已久,“胃纳不香”或“胃纳呆钝”的记述,其久咳当与胃腑(包括脾)虚寒有关,因脾虚湿不化,则见苔薄脉濡,因“肺无扶脾之力,脾有保肺之功”,扶脾畅中亦为治咳之要,如在临床对脾虚久咳,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减,佐甘润之品治之颇效。其要在于恢复肺之宣发肃降和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是顺应脏腑生理功能调治的整体观念所在。

案11 久咳新感案 徐女,老年。

1970年2月26日初诊。咳嗽已3年,痰多白沫,近感新邪,咳嗽频作,苔薄舌红,脉濡。治以宣肺化痰、温润辛金法。净蝉蜕3g,嫩白前9g,炙百部9g,炙紫菀9g,炙款冬花9g,甜杏仁9g,薄橘红3g,老苏梗3g,南沙参9g,冬瓜子12g,天竺子4.5g。

原按:本例是新久、标本、虚实夹杂的咳嗽。方用紫苏梗、蝉蜕去新邪;紫苏梗与橘红同用,兼温化寒痰;紫苏梗与蝉蜕同用,轻宣肺邪以治新感。沙参润肺清金,照顾舌红肺虚;天竺子、白前、百部以治久咳。程老此方是《医学心悟》止嗽散和《时病论》温润辛金法的组合。在咳嗽不发时,程老常用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等补肺以顾其本,甚或进一步而补其脾肾,以培其根本。本方实能拒邪,表气固密则邪不能侵。也可加入玉屏风散卫表以减少复发。

评述:《医学心悟》言止嗽散“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程氏因见其症虽为久咳新感,但见舌红,不用荆芥、桔梗,而用净蝉蜕、紫苏梗,以祛新感之邪;并用南沙参、甜杏仁,以润肺化痰止咳。雷少逸《时病论》之温润辛金法条,用紫菀、款冬花、百部、松子仁、广陈皮、叭达杏仁,加冰糖为引。治无痰干咳,喉痒胁痛。是按“肺属辛金,金性刚燥,所以恶寒冷而喜温润”的生理特点而制方。此案提示,在用顺应调治法时,还应顾及客观见症,方有助恢复其生理功能,这才是目的。

案12 久咳肺燥案 季男,56岁。

1958年9月28日初诊。伤风不醒,咳嗽不清,苔白腻舌尖红,脉浮滑。秋燥之邪未解,拟祛风宣肺,而助肃化。南沙参9g,霜桑叶9g,甜杏仁9g,竹沥半夏4.5g,薄橘红4.5g,苦桔梗3g,冬瓜子12g,净蝉蜕2.4g,玉蝴蝶六对,象贝母9g,生甘草2.4g。

原按:此例肺燥不润,失其清肃之令,见有阴虚症状。另一方面肺邪未解,伤风不醒,犹有脉浮滑、喉痒等象。程老用润肺清燥以治其虚,宣肺化痰以治其实。此类燥咳症在春、秋季节比较多见,治疗中如稍偏辛燥,易致咯血,总以清润、宣肃为主。程老对肺燥一症,曾有下列一段讲话,他说:“肺燥宜润,关于燥气的性质,费伯雄说得很好:‘燥者干也,对湿言之。立秋以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所以临床上治燥咳有温润、凉润二法:寒燥在表用杏苏散。《温病条辨》燥伤本脏——肺,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燥热伤肺用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气促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喉口鼻干燥,舌干苔少,或痰中带血,用清燥救肺汤”即是。

评述:秋令主燥,咳嗽分初秋、深秋,以别温润、凉润之治,乃程氏经验之谈。原按已将其治法作了较详的论述,可为治燥咳之要旨。然由于患者体质各不相同,感邪轻重有别,病程长短不一,见症各异;施治立法、处方用药,除注重时令外,还应以体质特征、客观见症为依据,正谓“知时、辨体、论证”是也。

咳喘,中医惯以咳嗽、哮喘分称,因临床咳喘并见者较多,故程氏以咳喘并称。论咳嗽之病机,分外感、内伤二大类,《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其从整体观出发,揭示了咳嗽虽为肺的病变,其他脏腑病变,也可影响肺而发生咳嗽。在辨证治疗方面,《景岳全书·咳嗽》谓“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挟实,亦当兼清以润之。”在用药上,《医宗必读·咳嗽》谓“大抵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治内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故忌辛香燥热。”按哮喘分论,哮分冷、热,喘分虚、实。哮为喉中哮鸣有声,病机重在痰与“伏饮”,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发为冷哮;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发为热哮;若“痰热内郁,风寒外束”(《类证治裁》),则发为寒包火哮。而喘以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为特征。《景岳全书·喘促》篇曰“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学者对以上名医之论述,应予深刻理解并灵活应用。

编者在咳喘案后,【又按】中提示“程老生前治疗咳喘,有较好的经验”。现作简要概括,以供临证参考。

1.在辨证方面他总结前人学说,认为“治喘咳不离乎肺,不限于肺”“在肺为实,实者邪实;在肾为虚,虚者正虚”。论表邪有风温、风寒、风燥;痰有寒痰、热痰,或有风寒夹热痰,风温夹寒痰,甚至还有肺阴虚兼伴风温之邪而致的痰红,肺气虚兼有热痰,感冒频繁等表里寒热虚实夹杂的种种病证。肾虚咳喘以中老年为多,年轻者受寒饮冷,多言高声,皆令肺虚。故在辨证上应注意肺虚这个病因。

2.在治疗咳喘时,程氏强调“虚喘治肾,实喘治肺”“治实必顾虚,治虚必顾实”。程氏自言,对寒郁化热之咳喘,用定喘汤比较应手;有表寒者,用小青龙汤;有表邪而又夹热者加石膏,或用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石膏、杏仁、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小麦)。以上三方内包括了解表平喘、止咳化痰和清热宣肺等法。咳喘夹热者,除上述方剂外,轻则常用泻白散、黛蛤散(兼见痰红)加味。重症可用《统旨方》的清金化痰汤加减。

3.在论《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脉沉,泽漆汤主之”时,程氏认为在表邪渐解时,要兼顾其正虚,所以用紫菀、白前止咳平喘,半夏、泽漆泄化痰饮,桂枝、生姜温开,黄芩清热。此外,须用人参甘以扶正补虚。并指出用生脉饮补肺,对咳轻喘重,体虚汗多者,比人参更有针对性。肾虚咳喘,其常用方剂是七味都气丸、黑锡丹、肾气丸、全鹿丸等;又仿《外科全生集》阳和汤法,用熟地黄、鹿角霜、甘草、麻黄、白芥子配合紫菀、款冬花、白前、紫苏子、杏仁等药,治疗阳虚咳喘痰鸣的病例也颇有效。

4.治疗咳喘,程氏将化痰一法视为主要辅佐法。以二陈汤为通用方,痰多加白芥子、杏仁,即六安煎;夹热者加黄芩、贝母、海浮石、蛤壳等;消痰用白芥子、莱菔子、雪羹汤(海蜇头、荸荠,出自《绛雪园古方选注》);豁痰用桔梗、郁金、远志;滑痰用竹茹、竹沥;涤痰用皂荚丸、葶苈大枣泻肺汤等,但应用此法应注意体质,虚、老人应慎用。至于礞石滚痰丸、指迷茯苓丸、导痰汤等,一般不作止咳化痰之用。

5.关于咳痰味咸,程氏医案有载“痰有咸味黏厚,苔白腻。治宜金水六君为主,补肾健脾而化痰。”药用大熟地八钱,白归身三钱,云茯苓四钱,仙半夏三钱,陈广皮一钱半,怀牛膝三钱,川续断三钱,海浮石四钱,海蛤壳四钱,生薏苡仁五钱。5剂药后痰中咸味已瘥。痰咸属肾虚,肾水不摄,津液上泛;苔白腻,痰黏厚,为脾虚有湿。其方又名归地二陈汤,二陈汤健脾燥湿,归地滋补肾阴,脾健则痰浊不生,肾充则水不上泛。用牛膝、茯苓之类可导脾湿、肾水下行,故效显。

6.程氏在治疗咳喘方面的又一显著特点是用药轻灵,按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及“肺为娇脏”的特点用药。如峻烈的辛温发散之麻黄、细辛、干姜及酸敛之五味子等,用量仅在3g之内;化痰止咳药多在3~9g,即使是质重的贝介金石药,如牡蛎、生石膏等,也极少超过12g。因辨证准确,均能如鼓应桴,足见“轻可去实”在临床应证的事实。

总之,程氏治咳喘常用方法有清肺、润肺、宣肺、肃肺等法。清肺又分两法,一是清养肺阴,药用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等;二是清泻肺热,药用桑白皮、地骨皮、马兜铃等。润肺法治燥咳,可按寒燥、燥热分治,寒燥在表,宜温润法,方用杏苏散;燥热伤肺,宜凉润法,方用清燥救肺汤。在应用上法时应酌情选用宣肃、润肃、清补、清宣等法。化痰法则为治咳喘之辅佐法,有利气机通畅,痰去则邪可祛正渐复,而肺之功能得以复原,则病自愈矣。

(董胡兴 吴华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