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疗废弃物管理

医疗废弃物管理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置,其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包装袋,并及时密封。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对拒不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的,运送人员应当立即向院内感染管理组报告。1.袋装的医疗废物必须装入暂时储存室内的带盖桶内,不得露天存放,避免阳光直射。

一、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

1.医疗废物必须分类收集,不得混装。严禁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

2.感染性、病理性医疗废物分别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收集,针头、刀片等金属损伤性医疗废物用锐器盒收集,上有“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并有文字说明,锐器盒必须能防刺穿透,安瓿等玻璃类损伤性废物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装黄色医疗废物袋和锐器盒等收集容器必须符合《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3.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4.锐器盒放置点应便于就近丢弃。

5.医疗废物产生后就近放入医疗废物收集容器中,在盛装量达到收集容器的3/4时,将袋口扎紧或容器密闭。盛装感染性废物,包装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或贴“感染性废物”标签。

6.医疗废物一旦放入包装袋或容器中后不得取出。

7.微生物实验室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弃物,应当先在产生地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8.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置,其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包装袋,并及时密封。

9.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或生活垃圾。

10.输血器、血袋单独收集,由血库回收统一处理。

二、医疗废物的转运

1.由医疗废物处置专职人员到各科室进行收集,收集前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穿好防护服)。

2.封口后若发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应增加一层包装并再次封口。

3.医疗废物处置专职人员在科室收取医疗废物时应先检查包装袋有无渗漏、破损,袋口有无扎紧等,并与科室相关责任人做好交接登记手续(三联单的登记内容包括产生科室、种类、数量、重量、时间、双签名)。登记材料存档3年。如临床科室未执行相关要求,运送人员有权拒收。

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医疗废物产生地医务人员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包装袋可采用“鹅颈结”,确保封口紧实、严密。

5.医院安排专人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别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

6.转运人员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储存地点。

7.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

8.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必须防止造成医疗废物盛装容器破损或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一律实施袋装封闭运送。

9.本单位内部一般采取每天运送,运送时避免穿越医疗区、人员活动区、食品加工区等。

10.医疗废物转交出后,应当对暂时储存地点、容器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11.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及时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三、医疗废物的交接

1.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当对收集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保存3年以上。

2.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外观检查医疗废物的包装与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或桶内,不得打开包装袋取出医疗废物。当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时应重新包装。对拒不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的,运送人员应当立即向院内感染管理组报告。

四、医疗废物暂存制度

1.袋装的医疗废物必须装入暂时储存室内的带盖桶内,不得露天存放,避免阳光直射。暂存地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密集区分开,具有防雨淋装置。

2.储存室要有严密的封闭措施,有工人专人管理,不准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3.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4.室外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5.室内要每日进行清洁和消毒,可用0.2%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喷雾、擦拭。

6.暂存点存储的医疗废物每个工作日由当地具有相关资质的固体废物处理公司回收。交接时应记录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感染性废物及其他相关内容,如体积(袋),质量(kg)、损伤性废物[体积(盒),质量(kg)]、医疗机构交接人员签名、医疗废物运送方人员签名、车牌号码、金额、时间、废物种类、各类别废物质量、交接日期。

五、医疗废物的分类

1.医疗废物的分类 见表6-2。

2.医疗废物处置流程 见图6-2。

表6-2 医疗废物的分类

图6-2 医疗废物处置流程

(毛燕君 张 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2009.

[3] 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 李六亿,刘玉树.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 张爱琴,狄镇海,王美荣.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2):1110.

[6] 林玉英,廖瑞珍,梁玉珍,等.介入导管室的护理管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3):122-123.

[7] 张素霞.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5):458.

[8] 王沈萍.洁净手术室环境管理初探.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87-88.

[9] 黄桂传,陈容.导管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0):2700.

[10]邵如宏,许秀丽.采用不同方法清洁消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导管室手术间空气质量的影响.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288-4289.

[11]李露芳,练贤惠,谢迭来,等.不同消毒方法对介入导管室环境的影响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4064-4065.

[12]吴怀英,于秀秀.介入导管室防控感染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6):4526-4528.

[13]沈湘蕾,胡钢.介入放射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全科护理,2011,9(30):2790-2791.

[14]刘红艳,茆尤尤,熊辛,等.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对心脏导管室接台手术空气消毒效果比较.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5):126-128.

[15]时芳莉.介入导管室的管理与预防感染.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99.

[16]汪洋玉,张霞.聚维酮碘加温40℃有效碘含量的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636.

[17]邵如宏,许秀丽.采用不同方法清洁消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导管室手术间空气质量的影响.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288-4289.

[18]李露芳,练贤惠,谢迭来,等.不同消毒方法对介入导管室环境的影响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4064-4065.

[19]吴怀英,于秀秀.介入导管室防控感染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6):4526-4528.

[20]时芳莉.介入导管室的管理与预防感染.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99.

[21]阎敬,史作霞,宋静,等.导管室空气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含量的检测.护理学杂志,2011,26(5):88-89.

[22]靳文军,申子路,赵丽,等.环境卫生学对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9.

[23]史作霞,宋静,刘梅.心导管室空气培养细菌学分析.护理学杂志,2010,(12):74-75.

[24]宋静,史作霞,刘淑梅.导管室空气中黄曲霉菌含量监测.护理学杂志,2010,(11):91-92.

[25]蒯洁,张红梅.导管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干预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5):694.

[26]史作霞,宋静,阎敬,等.多台连续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导管室动态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与对策.护理研究,2010,(8C):2229-2230.

[27]陈容.导管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管理措施.实用医技杂志,2010,17(4):389.

[28]陈务贤,蒋巧兰,陆华葵,等.心导管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微创医学,2009,4(6):686-687.

[29]李力.预防导管室感染管理的几点体会.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6,(11):40.

[30]张全英,王福利.导管室院内感染的管理.中国医药指南,2009,(5):130-131.

[31]张团敏,张平,武孟霞.导管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72,379.

[32]史静芳.导管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管理.中国医学创新,2009,6(5):95-96.

[33]沈琳.导管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032-40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