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顾正标医案

顾正标医案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某,男,54岁。遂到某市级医院诊治,经结肠镜等专科检查后,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给服阿托品、SASP及卡那霉素等治疗,症状有好转。病势已衰减大半,守前二诊方,加入炒枣仁30g,14剂。病情明显好转、稳定。自觉精神爽朗,体重增加,身体已康复。令患者复查结肠镜,因其不愿而作罢。为巩固疗效,嘱其再服中成药乌梅丸2周。本案属“久利”,即慢性腹泻,其病机亦为上热下寒。方证合拍,药病相应,因而有效。

刘某,男,54岁。2000年5月7日初诊。自述于1998年4月中旬开始,患间断腹痛、腹泻,严重时每日泻7~8次,泻下物夹有大量黏液,有时混杂少量脓血。当时服用黄连素、香连丸、氟哌酸等,症状可缓解或消失。至1998年10月初,由于一次食物中毒后,导致腹痛、腹泻反复发作,症状进行性加重,服上述药物收效甚微。遂到某市级医院诊治,经结肠镜等专科检查后,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给服阿托品、SASP及卡那霉素等治疗,症状有好转。但连续服药近1年,未能治愈,故求治于笔者。患者形体消瘦,表情痛苦,左侧腹痛明显,伴里急后重感,大便每日10余次,不成形,夹杂有黏液和少量脓血,排便后腹痛缓解,听诊肠鸣音亢进,左腹部可触摸到痉挛性包块。乙状结肠镜检查:左侧降结肠部位见黏膜充血、水肿,间有5个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深浅不等的溃疡,表面有血性渗出物。平素常感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口干口苦,常发口腔溃疡。舌质淡红、苔灰黑厚腻,脉弦细。中医辨证:脾肾阳虚,胃肠湿热。治法:温肾暖脾,清利胃肠湿热。

方用乌梅丸加味:乌梅、炮附子、炒当归、地榆炭、炒黄柏、木香各15g,淡干姜、炒川连、细辛各10g,桂枝、花椒各5g,党参、生米仁各30g,三七粉6g(分3次冲服)。7剂。

二诊(5月15日):腹痛明显缓解,里急后重感消失,大便次数减少至每日5~6次,黏液及脓血减少。食欲改善。但左腹部仍可摸到痉挛性包块。舌质淡红、苔微灰腻,脉弦细。方药有效。守上方加入三棱、莪术各15g,台乌药10g。14剂。

三诊(5月30日):腹痛消失,腹泻每日3~4次,少许黏液,无脓血。左腹部痉挛性包块偶然出现。现感睡眠不佳。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弦细。病势已衰减大半,守前二诊方,加入炒枣仁30g,14剂。

四诊(6月13日):大便软,日2~3次,无黏液脓血,左腹部包块消失,睡眠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病情明显好转、稳定。宜守三诊方,14剂。

五诊(6月28日):大便成形,日1~2次,粪常规检查正常,隐血阴性。自觉精神爽朗,体重增加,身体已康复。令患者复查结肠镜,因其不愿而作罢。为巩固疗效,嘱其再服中成药乌梅丸2周。

随访半年余,未见复发。

解析:《伤寒论·厥阴病》:“……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蚘厥之病机为上热下寒,故用乌梅丸清上温下以治之。本案属“久利”,即慢性腹泻,其病机亦为上热下寒。上热表现为口干口苦、常发口腔溃疡,下寒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痛泄泻。故用乌梅丸治之。方中乌梅味酸,黄连、黄柏味苦,酸与苦则泄热。蜀椒、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共具温脏祛寒之功。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与温中药相配,具有益气温中以温补下焦虚寒,养血通脉,调和阴阳以治四肢厥冷的作用。方证合拍,药病相应,因而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