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润斋老中医运用甘麦大枣汤的经验

孙润斋老中医运用甘麦大枣汤的经验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省名老中医孙润斋老先生,三世业医,治学严谨,临床50余载,长于运用经方。现就其运用甘麦大枣汤方的经验,举案介绍如下,以飨读者。于1981年6月10日急延孙老诊治。投以甘麦大枣汤加味。于1980年6月请求孙老诊治。投甘麦大枣汤合四七汤加减。某医曾用温胆汤、酸枣仁汤等方,效不满意,而求孙老诊治。后余问孙老为何选甘麦大枣汤方,答曰:“心胆之气相通,用此方补心气亦壮胆气也,此取‘主明则下安’之意。”

我省名老中医孙润斋老先生,三世业医,治学严谨,临床50余载,长于运用经方。现就其运用甘麦大枣汤方的经验,举案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脏躁

刘某,女,36岁,农民。

家庭琐事发生口角,继则悲伤善哭,夜难安寐。于1981年6月10日急延孙老诊治。望见形瘦神滞,舌红,按之脉细稍数。诊为脏躁。投甘麦大枣汤加味。

处方:炙甘草12克,小麦40克,大枣10枚,石菖蒲20克,熟酸枣仁30克,百合15克。

连服3剂,诸症好转。继服9剂,诸症息平。

2.不寐

裴某,男,46岁,干部。

长期夜难入寐,即寐不酣,食少神疲。曾多方求治,疗效不著。1982年春,突然彻夜不寐,乃求孙老诊治。症见头晕目眩,纳呆身倦,心慌不安。望之面少血色,舌淡,按之脉虚无力。旋诊为气虚血少,神不守舍。投甘麦大枣汤加味。

处方:炙甘草12克,小麦50克,大枣10枚,阿胶12克(另烊化),熟酸枣仁30克。

服上方9剂,每日能安寐2小时。继服12剂,睡眠接近正常。后改丸药,善后。

后余问孙老用该方之理,曰:“此证乃气血虚少,心气不和,心失所养,神不守舍。故用之和心气,宁心神。心气和则血得充,气得益,神复舍。”

3.心悸

刘某,男,32岁,农民。

外感愈后,自感心中时慌。时迄半载(1982年秋),突然心慌加重,而就诊于孙老。症见胸中憋闷,夜寐不实。望见面白少华,舌淡,按得脉虚结代。诊为气虚血少,心失所养。投以甘麦大枣汤加味。

处方:炙甘草15克,小麦30克,大枣10枚,阿胶12克(另烊化),龙眼肉15克,党参30克。

服上方15剂,心悸减,胸憋除,夜寐安。继服18剂,心悸消失,但按脉仍显结代。后改丸药。

过后,余问孙老用此方之意,曰:“该方益心气,补心血,润心躁,宁心神。故《灵枢》曰:‘心病者,宜食麦。’今应气虚血少之心悸,正相符合,再加阿胶、龙眼肉、党参,更助其功。”

4.梅核气

关某,女,52岁,农民。

咽中如物梗塞,吐咽具不得解,已5载。曾多方求治,屡服四七汤、柴胡疏肝散之类方药,罔效。于1980年6月请求孙老诊治。症见神疲食少,倦怠乏力。望见形瘦体弱,面色不荣,舌色浅淡,按得脉虚无力。诊为气虚痰结(气虚升降无力,痰与气相搏结)。投甘麦大枣汤合四七汤加减。

处方:炙甘草12克,小麦30克,大枣6枚,党参20克,紫苏梗10克,清半夏10克。

服3剂,咽中自感通畅。继服9剂,诸症消失。

余不解其意,乃问于孙老,曰:“此证为气虚无力,致气机滞涩,痰与气结,并非肝郁痰结有余之证,故纯投行气、化痰等去实之品少效。而以益气且能通之炙甘草、和气且能降之小麦、补气健脾之大枣,再伍党参以助其功,合以紫苏梗、清半夏行气化痰。全方益气不滞涩,行气化痰不伤正,故取效。”

5.胃脘痛

赵某,男,44岁,农民。

胃脘隐痛,温按稍减(西医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10余载。曾多方服药,时轻时重,脘痛未止。于1981年3月,请求孙老诊治。症见纳呆乏力,时常泛吐冷凉酸水。望见神疲形惫,按之脉细沉稍弦。诊为胃阳虚弱,脉络挛急。投甘麦大枣汤加味。

处方:炙甘草15克,小麦30克,大枣6枚,吴茱萸6克,桂枝10克。

服3剂,脘痛减轻。继服15剂,疼痛消失。

过后,余问孙老组此方之意,谓:“甘草、小麦、大枣3味,甘润缓急以止痛;吴茱萸、桂枝温助阳以疗本。诸药相合,能温能缓,以应胃阳不足、脉络挛急之脘痛,故收效。”

6.胆怯

王某,女,37岁,农民。

惕惕然如有人绊脚捕之,闻大声喧讲则惊已,已近1载。某医曾用温胆汤、酸枣仁汤等方,效不满意,而求孙老诊治。症见善恐惊悸,夜寐惊醒。望见面色欠华,舌淡,按脉之细弱。诊为心胆气虚。投以甘麦大枣汤和安神安志丸加减。

处方:炙甘草15克,小麦30克,大枣10枚,人参6克(另煎),云茯苓30克,石菖蒲15克。服6剂,胆气觉壮,夜能安睡。继服20余剂,诸症悉除。

后余问孙老为何选甘麦大枣汤方,答曰:“心胆之气相通,用此方补心气亦壮胆气也,此取‘主明则下安’之意。”

(孙建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