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如何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是护理管理者和全体护理人员的永久性课题。患者住院诊治康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夜班、节假日期间的护理质量安全与日常班保持一致性的管理手段,其关键在护士长排班管理上。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地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统一使用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各种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案不断增多。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如何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是护理管理者和全体护理人员的永久性课题。以患者为中心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以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与持续质量改进并重。

一、护理人员管理

护理人力资源要做到责任、权力、利益明确,护理人员配置符合卫生部规定的要求,规范护理人员排班,注意新老护士搭配,能力强弱互补,有利于各层护理人员职能的发挥,以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合理配置护理单元人力资源方案,并有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以确保等级护理的质量要求与患者安全的需要,使病房床位与护士比至少达到5∶2,心脏重症监护室护士与床位比达到1∶1.5。

1.护士长排班管理 使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应,同时也是质量安全的前馈管理机制之一。患者住院诊治康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夜班、节假日期间的护理质量安全与日常班保持一致性的管理手段,其关键在护士长排班管理上。因此,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很重要。如护士长严格执行护理人员配置的相关规定;结合病床使用率、手术日等情况配置护士;原则上不可随意换班,特殊情况由护士长安排同级护士间调换;无资质人员不允许独立值班和进行有创操作。

2.护士工作职责

(1)依据《护士条例》《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与《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规范护理行为,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按照《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落实到位。根据护理的原则和要求,实施护理措施,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对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护理人员“三基”考核、急救物品、无菌物品等管理程序化,提高运作效果;规定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过程的控制,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保证了医疗质量。

(2)完善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治疗、用药等护理措施,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遵照医嘱为围术期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护理;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

二、病人分级护理制度管理

1.危重患者特级护理管理 对重症监护病房的特级护理病人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脏器功能衰竭情况,依次由重到轻划分为特一级、特二级、特三级。根据不同的管理级别,在病人床位给予清晰、突出的分级标志。

管理流程:护士长每日评估病人后,对患者进行分级,根据护士能力、专业特长安排当晚及次日人员分管不同级别病人,同时做好工作量统计、质控检查(重病护理合格率等)、持续改进。

2.一级护理管理 制定一级护理标准、护理重点及管理流程。

一级护理病人管理流程:主管护士评估、标记,并确认后执行护理,进行评价、工作量统计(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洗头),完成质控检查及持续改进计划。

三、病人交接管理

保证医疗安全和减少纠纷,使用病人转运交接本,要求交接护士必须完整清晰地填写所有转运交接内容,最后双方签全名。采用分数化管理,作为病房质量考核的指标之一,检查结果纳入质量控制总分。

四、护理工作监管制度

质量全程管理

1.质量安全的前馈管理

(1)护士在职培训工作是提高护理质量安全的前馈管理机制的重要部分:临床护士培训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特点建立培训制度及标准,完善培训体系,实施以制度管理护士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层次护士进行系统化、规范化、个性化培训,根据各科护理工作特点制订护理培训计划,内容包括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医疗和护理相关法规、护理核心制度、医院各种规章制度、护理纠纷防范、不良事件报告流程、职业防护等。各层次护士要求完成相应的培训,并结合专科工作的需要开展专科护理培训,并对骨干护士重点培训内容放在危急重症患者病情的观察、判断、诊疗原则和护理上。建立护理人员学习档案,培训考核成绩归档,从根本上防止因操作不熟练或护理专业理论水平低而发生的护理差错。

(2)制度的建设及标准制定:根据医院质量及目标要求,制定并完善护理工作各项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职责、护理管理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地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

2.质量安全的过程管理

(1)建立质量监控管理机制,保证质量安全:实行层级管理体系(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检查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执行情况、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基础护理到位、潜在问题的指导等情况。记录质量存在的问题、做好指导和持续改进。

(2)识别系统与安全管理:①使用腕带,增加身份识别。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要求使用手腕带;护士在执行治疗活动前要认真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方可执行。腕带信息包含患者的姓名、床号、科室、住院号、诊断,作为一种身份提示,可以准确地辨识患者,腕带使用原则提供确切的患者身份识别,避免医疗风险。②床头跌倒标识,减少安全隐患:患者入院后按跌倒评分表进行评分,评分≥10分,有跌倒的危险因素,患者床头摆放跌倒标牌,应告知患者并采取预防措施;患者发生跌倒填写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登记表,内容包括患者跌倒或坠床情况、生命体征、受伤程度、跌倒或坠床处理措施、值班人员情况,上报护理部;月质量控制反馈会上进行案例报告,提出持续改进方案。③压疮管理:患者入院后按压疮评分表进行评分,评分≤18分、有危险因素的,填写患者发生压疮登记表,按上报流程予以上报,内容包括患者皮肤压疮情况、处理措施、值班人员情况,上报护理部;月质量控制反馈会上进行案例报告,提出持续改进方案。

3.质量安全反馈管理

(1)质量评价体系:明确质量评价内容,实行全面考核,包括重病护理、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治疗室管理、抢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安全管理;医嘱单、体温单、护理记录单、转运交接记录。统一使用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2)质量指标监测:①三级监测。护理部、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按照质量指标对各项质量标准进行检查、记录、分析,必要时持续改进。②质量指标结果公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增加透明度。

(3)跟踪式管理:跟踪式管理采取低分值跟踪检查,每月质量检查后对存在问题的病房、低分病房(评价低于75分者)进行跟踪检查,质量控制专职人员到病房帮助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直到问题解决。跟踪检查人员到病房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增加护士和护士长的责任感和重视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