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土中药与洋药中用

本土中药与洋药中用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所指的中药,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各种外来药物大多沿用至今,在中医药和中国饮食中均担任着重要角色。外来药物到中国后的本土化栽培,是外来药物中药化的基础之一,也是将外来药融入中药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则源于外国,如西洋参。目前所指的中药,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外来中药中以香料药材居多,故又有“香药”之称。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陆上丝绸之路以来,大量的“胡药”从西域而来。“胡”这个名称,在古代中国专门指称中原王朝北方边境的邻人。“胡药”则通常用来指称来自胡人居住地,或经胡人贸易引入的药物。

唐代中后期,南方的海上贸易不断发展,海外药物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传入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波斯籍商人李珣著《海药本草》,使外来药又有了“海药”的称谓。而后在宋代,中国开始出现了大型的航海船,纷繁热闹的海上贸易,给中国带回了更多世界各地的药物。各种外来药物大多沿用至今,在中医药和中国饮食中均担任着重要角色。以乳香为例,乳香在《圣经》和印度古医学著作Charaka中已有记载,是生长在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的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乳香在本土仅仅作为贵重香料,传入中国后,得到了传统中医对其性味功效的阐释,慢慢跻身于中药的行列,并在之后的岁月里,融合为中药大家庭的一份子,其主要功效是活血止痛。

中医将外来药物用于临床,外来药物被消化为中药。在宋代,中国进入了外来药物中药化的开创期。这也是中医中药强大生命力的源泉。炮制是中药有别于西方草药与中国民间草药的重要特点,也是将外来药融入中药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诃子(炮,取皮)、阿魏(细研,白面少许,搜和作饼子,炙令黄,熟用)、补骨脂(炒香)、槟榔(酸粟米饭裹湿,包火中煨,令纸焦,去饭)等外来药物的使用方式来看,许多外来药物,是经过工序繁琐的炮制才入药的。

外来药物到中国后的本土化栽培,是外来药物中药化的基础之一,也是将外来药融入中药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唐代开始有少数外来药物在中国引种栽培,《海药本草》中有96种药物明确注明外国产地,其中仅仙茅、余甘子、丁香有在中国生长的记载:“仙茅生西域。自武城来,蜀中诸州皆有。后唐筠州刺史王颜《续传信方》叙仙茅云:‘主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宣而后补。’本西域道人所传,开元元年(713)婆罗门僧进此药,明皇(唐玄宗)服之有效,当时禁方不传。天宝之乱,方书流散,三藏始得此方。”唐及五代,外来药方的传入,使外来药物的使用增多,但外来药物仍以进口为主,很少在中国引种栽培。宋代时,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这些药材已经在中国找到了和原产地类似的生长环境,并生根发芽。这些外来药物在中国生长后,他们的生长习性和植物形态经仔细观察,也得到了详细的记录。宋代外来药物的大量使用,对外来药物在中国的引种栽培,产生了推动作用。长此以来,这些外来药物的外来身份逐渐淡化,不仅是使用上,而且从产地上也慢慢变成了地道的中药,外来药物的中药化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