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平东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认识

郑平东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认识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平东认为本病存在着“虚、浊、瘀、毒”四大病理机制。肾虚证大多表现为肾精亏虚、肾气不固、肾阴不足和肾阳虚衰4个方面。水湿痰浊在肾功能失调后形成,而反过来又可导致肾虚证的加重。瘀血的形成使肾病的病情更加复杂,它可产生一些并发症,从而使整个病情日趋严重,如瘀伤络脉造成各种出血症状,如慢性肾衰晚期患者的各种出血。西药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镇痛剂、造影剂及马兜铃类中草药等,可导致肾毒性反应或过敏反应。

郑平东认为本病存在着“虚、浊、瘀、毒”四大病理机制。其中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且以肾虚为中心,日久波及其他各脏(心、肝、脾、肺)。随着病情的进展,且由于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以致出现脾、肾、肝、肺气阴两虚及脾肾阳虚等,在正虚的同时多夹瘀、浊、毒等实邪。由于病程冗长,久病气机失于流畅,导致血脉瘀滞,即所谓久病入络而络阻血瘀。

1.虚 肾虚是指人体根本虚弱的表现。古人认为“肾无表证与实证”,故肾病以虚证居多。肾虚证大多表现为肾精亏虚、肾气不固、肾阴不足和肾阳虚衰4个方面。

2.浊 水湿痰浊是津液失其正常运化与输布而停积于体内的病理产物。肾司开阖不利,水湿停积,聚而为痰。命门火衰,不能温运脾阳,即所谓“火不生土”,则津液不能运化,积聚水湿,流遍肢体,酿成痰浊。水湿痰浊在肾功能失调后形成,而反过来又可导致肾虚证的加重。水湿痰浊的表现与正气虚弱互结在一起,常常是肾病后期严重的本虚标实的病理反映。

3.瘀 气滞导致血瘀,气虚而导致血瘀,或因脉络损伤,血溢经外而导致瘀血,或因湿热郁久不解,导致血瘀。瘀血的形成使肾病的病情更加复杂,它可产生一些并发症,从而使整个病情日趋严重,如瘀伤络脉造成各种出血症状,如慢性肾衰晚期患者的各种出血。

4.毒 不仅是指由慢性肾衰患者体内代谢所产生的尿毒症的各种毒素,如肌酐、尿素氮、胍类化合物等引起临床种种症状,而且指患者因用药不当所造成的使病情严重发展的各种药物。西药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镇痛剂、造影剂及马兜铃类中草药等,可导致肾毒性反应或过敏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