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远道刺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远道刺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灵枢》有关十二经脉“标本”“根结”“气街”的论述中,古人用“标本”“根结”“气街”的理论来解释人体四肢与躯干的远近、内外、前后的联系。而属于标、结的头、胸、腹、背、腰又是经气出入通行的共同通道,称之为“气街”。

古代医家认为人体四肢与躯干之间、上肢与下肢之间,在生理功能和腧穴主治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通过经络对机体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的联系和调节作用实现的。

在《灵枢》有关十二经脉“标本”“根结”“气街”的论述中,古人用“标本”“根结”“气街”的理论来解释人体四肢与躯干的远近、内外、前后的联系。这一理论以四肢末端为“根”为“本”,以头面、躯干为“结”为“标”。而属于标、结的头、胸、腹、背、腰又是经气出入通行的共同通道,称之为“气街”。气街可分四个部分:头部、胸部、腹部(包括背部)与胫部。《灵枢·动输》有“四街者,气之径路也”的解释,从而说明经气在内脏、躯干、四肢之间的多种联系。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说:“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即人体腧穴既可以治疗其所分布部位的疾患,又可以治疗经气所流布的远隔部位的疾患,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本部或根部)的穴位。其作用可以达到头面、躯干的标部或结部(包括内脏),也可反映内脏及有关部位的各种疾病于四肢。在《肘后歌》中有“头面之疾针至阴”的记载,即是由于太阳经结于头目,根于足小趾之故。在《甲乙经》中亦有“足不仁,刺风府”“胸胁榰满,劳宫主之”的记载,均为基于这一理论。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依据十二经脉“标本”“根结”“气街”的理论,对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做了摸索和观察,发现人体四肢和躯干之间、上肢与下肢之间不仅关系密切,而且在疾病反映及治疗上都有它一定的规律,都有相互对应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