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次临床总结——《针灸正宗》
陆氏伉俪一生从事针灸医疗、教育和科研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在针灸医、教、研各领域的科学探索和实践锤炼,他们的学术思想推陈出新,融会贯通,自成体系;他们的诊疗针术日臻精湛,炉火纯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当今针灸学术界的一个著名流派——陆氏针灸流派。他们没有将探索研究的学术成果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个人的财富,为促进针灸学术的发展和传扬,他们努力撰写论著,将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予以整理总结,坦诚以告读者,希望有助于针灸事业的发展。
1950年,陆瘦燕将自己悬壶20余年的治疗心得编著出版了《针灸正宗》第一集和第二集。
《针灸正宗》第一集为《中风预防法》与《金针实验录》合辑本。他在《中风预防法》中指出:“中风病之预防治疗,至为重要。”详细阐述了中风的各种先兆症状、分类、预防、注意事项及针刺取穴等,发展了古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疗思想。在《金针实验录》中,他收集了115个病种的有效案例,记录了他早年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在自序中,他说:“瘦燕以个人经验及治病之心得,更觉其味无穷,确有立足之特点,虽取案不多,而于补泻功用及穴道之精义,吐露无遗,对于中风、高血压之病,尤觉稍有独得之处。”他坦然以自己的经验求教于同道,以期促进针灸学术的交流,提高针灸理论的水平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针灸正宗》第二集为《金针心传》和《穴道释义》合辑本。他将重金觅得的明本《标幽赋》,录其全文,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作了详尽的注释;并对任督两脉穴名作了释义,帮助读者了解古人取名之苦心。除此以外,还对穴位的解剖、定位、主治、针灸方法等作了详细阐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及如何正确地运用方法,对当时针灸学术的继承、提高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第二次临床总结——“针灸学习丛书”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陆氏伉俪又一次整理总结针灸经络、腧穴、刺灸、治疗等方面的系统理论和临床实践,主持编写了“针灸学习丛书”,作为学习针灸者和针灸工作者的专业参考读物。原计划“针灸学习丛书”有10个分册:《经络学图说》《腧穴学概论》《刺灸法汇论》《针灸腧穴图谱》《针灸穴名解》《针灸治疗学总论》《针灸治疗学各论》《针方摘英集》《针灸歌赋选释》及《子午流注释义》,共约200万字。先后出版了《经络学图说》《腧穴学概论》《刺灸法汇论》及《针灸腧穴图谱》四册,他们将自己的学识,倾心尽力整理撰写,以飨读者。在书的封面上均印有一“盘”,是二位大师寓意“和盘托出”之心志,其诚可鉴。其余几册亦已完稿,可惜十年动乱,均被付之一炬。
这些图书的出版,对推动针灸学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书籍一经发行,即被读者争购一空,几经重印,仍供不应求。其中《针灸腧穴图谱》还多次被国外出版社翻印发行,刊登广告宣传,影响极为深远。在纪念陆瘦燕诞辰八十周年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张晟星编辑在《怀念我社作者陆瘦燕先生》一文中是这样评价的:“先生为人谦和,治学严谨,写作态度十分认真。在编辑丛书过程中,遇有疑问,总是反复推敲,一丝不苟;对读者与学生所提出的意见,亦是慎重对待。所以他的书稿质量是受到读者和出版社好评的,是信得过的。”
《经络学图说》由浅入深,全面地介绍了经络学说,强调了经络与针灸的密切关系。在各经脉循行路线中,插入了各经所属的腧穴和交会穴,并注明所属交会经名,更将人体各重要部位的经络分布做了分部整理,便于临床应用。还附列了有关经络的重要歌诀和相关循行示意图,图文相参,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都很实用,方便读者对照和参考。
《腧穴学概论》对每个十四经经穴的位置、解剖、主治、取穴、针灸等作了详细介绍,并选录古人针灸成方,可作临床参考,另外,收辑了经外奇穴382个。在附录中,收载了有关腧穴的七篇歌诀、十四经经穴分布图和具有特别标志或特殊取穴方法的腧穴照片图,并有穴名笔画索引,以便查阅。
《刺灸法汇论》从刺灸的起源到发展,从《内经》刺法到现今常用的各种针具和不同种类的针刺方法、针刺的角度、针刺的深浅、针刺的适应证、针刺的禁忌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都作了详尽阐述。对单式补泻法、复式补泻法和行气法,更作了重点介绍。在灸法一章中,介绍了灸法的作用,各种不同的灸法,灸法的补泻,灸后的调养,灸疮的引发和处理,有关灸法的禁忌、注意事项等问题。在附录中,《刺灸法汇论》将古代各种针刺补泻手法汇列成表,并载入相关的歌赋,便于读者诵习参考。
《针灸腧穴图谱》全书以图为主,均以体位透视平面绘成。墨色深浅匀称以反映肌性和骨性标志,有利于从不同的侧面显露各腧穴的位置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全身经穴总图4幅,常用骨度分寸图9幅,十四经经穴分经图19幅,经外奇穴图18幅,耳针、鼻针和面针疗法刺激点图各1幅,挑针疗法刺激点图5幅,陶针疗法刺激部位图5幅,共6个部分。并随图分别列入各有关表格,表格中将每个穴位的部位、取穴法、主治和针灸方法都作了简要的说明,还按腧穴主治的共同特点作了分段总结。
另外,他们还发表了数十篇论文,有对针灸临床治疗经验的总结,有对针灸理论的深刻阐发,多有独创之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