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阴病之脉证并治

太阴病之脉证并治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条即太阴证治之界说也。此条言太阴欲愈之证脉,并言其受病之原为中风而非伤寒,乃承上条而言也。中风由阳入阴,而显太阴腹满之内证,当对证疗治,温中散寒。此条所称太阴病,即指上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长之外证。太阴病内证既除,只余外证,故可发汗。本证脉既弱,且续自下利,其为太阴自病之阴寒证无疑,当温中以散其寒矣。

伤寒之为病,初非脏器及组织之本体自病,乃风寒侵袭于肌肤,身体中之天赋本能,即奋起而抵抗。其发热汗出等,即其抵抗之现象也。然天赋不齐,环境各异,先天后天,各事等差,是故同是一种病毒,其伤人也各别,皆因其抵抗有强弱也。本能强盛之人,正气有余,一起抵抗,其发电现象必剧烈,而外显阳证之证状,吾所称之阳证者是也。本能衰弱之人,正气不足,即起抵抗,其发电现象缓慢,而外显阴证之证状,吾人所称之阴证者是也。此皆人体抗病之自然现象,吾人疗病之法,当审知其正气之强弱,及拒病之方向,即顺其方向,而助其趋势,斯得之矣。且因正气之方向不同,即知病毒所在之部位,类而别之,以便用药,此六经之所由分治也。三阳证治既述如前,而少阳虽为入阴之枢纽,倘用药得宜,则病在少阳已愈,断无再传太阴之理。其所以传太阴者,必病在少阳时,不得其治法,以致少阳误治,乃传太阴耳。魏荔彤氏主张传经为热,直中为寒之说,未可从也。

论曰: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此条即太阴证治之界说也。与热病论不同,不能执一以为释也。就本条证状言之,为肠胃虚寒之外显状无疑也。腹满者,因肠胃虚寒,消化机能衰减,水谷之未消化完全者,小肠未及吸收,径入大肠,由腐败及发酵作用,与混合食物咽下的空气残余,共同产生瓦斯。(气体)藉瓦斯之张力,腹部为之胀满也。更藉瓦斯之弥漫性,上逆于胃部,因而吐起,且食不下矣。在大肠内平时腐败作用之结果,不论其分解为有害与否,不致害及于人体者。以腐败作用不超过一定度为基本原因也。今肠为病毒所侵,以破虚寒,继续营其腐败作用,其一部分解物,不能受一定之化学变化,变为无害化合体,由尿中排泄,亦不被吸收,尽由粪中排泄而已,故自利益甚也。且分解物多与硫酸化合而存在,其硫化物生成、或还原作用,极盛行于大肠内,其现象颇显著,是以腹部之疼痛,有间歇性也,故曰时腹自痛也。总其证状观之,无非肠胃虚寒所致。柯韵伯氏主张温中散寒,是矣。若以腹痛满为实而误下,必有胸下结硬之剧变矣。胸下结硬四字,乃示其新加之证状,非谓利止而后胸下结硬也。说者有疑胸下结硬四字为错简,谓如斯藏有寒之证,误下必利不止,乃云下之则胸下结硬已也,此必传钞之误。为是说者,亦未细审文义故尔。

论曰: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此条言太阴欲愈之证脉,并言其受病之原为中风而非伤寒,乃承上条而言也。中风由阳入阴,而显太阴腹满之内证,当对证疗治,温中散寒。若内证既去,转为四肢烦疼之外证,并前之阳微阴涩的脏寒脉象,亦一转而为长之阳脉,是证脉皆由内而外,从阴而阳,故为欲愈之证脉也。于以知前条言太阴之内证,而不及脉,但吐利食不下,为肠胃病寒热通有之证状,当于脉象辨之,故本条补出阳微阴涩之脉象,对内证未除前而言。长脉乃对外证而言也。读本论者,非上下贯通,不易得其要旨也。然此两条,概属界说之类,故未出方,其方治当如次。

论曰: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此条所称太阴病,即指上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长之外证。盖长脉属浮类,即浮而长之谓也。太阴病内证既除,只余外证,故可发汗。本论太阳篇有“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之文。本条四肢烦疼,故亦以桂枝汤为宜,宜者合当然也,即言本证之疗法,以桂枝汤为当然,至其加减,则随证施之可矣,若太阴内证存在时,当如次之治法。

论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此条即言太阴内证存在时之方治也。汤本氏之说,极为精到,兹录其说如左。

汤本氏云:以其脏有寒,寒字有二义,其一即指寒冷,其一乃指水毒。水性本寒,其归一也,当温之。温字亦有二义,其一如其本义,其一则指除水毒,水毒去则自温暖,其归一也。言自下利而不渴者,属太阴病,所以然者,以内脏有水毒而寒冷也。当选用四逆汤类似诸方,去水毒以温暖内脏,乃为适当处置。

论曰: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此倏言太阴自病,与太阳误下,转属太阴而未纯者不同也。前述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为太阳误下属于太阴之主方。所谓属太阴者,以其病状已显肠病之腹满时痛也,但未有自下利之证,故行大黄芍药矣。本证脉既弱,且续自下利,其为太阴自病之阴寒证无疑,当温中以散其寒矣。设有属太阴之腹满时痛,当行大黄芍药者,亦宜减去。盖本证之证脉不同,其人胃气弱,故易动而自利也。既自利矣,则不当行芍药,况大黄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