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期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长期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动的形式有固定、卧床和瘫痪,长期制动可引起制动或失用综合征,主要见于急性疾病或外伤而长期卧床者或因瘫痪而不能离床者。长期卧床或制动可增加新的功能障碍,加重残疾,有时其后果较原发病和外伤的影响更加严重,甚至累及多系统的功能。肌肉蛋白质代谢的变化表现为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导致蛋白总量的下降。制动对骨骼肌肌力和耐力影响明显。

制动的形式有固定、卧床和瘫痪,长期制动可引起制动或失用综合征,主要见于急性疾病或外伤而长期卧床者或因瘫痪而不能离床者。对于严重疾病和损伤患者,卧床是保证度过伤病危重期的必要措施。长期卧床或制动可增加新的功能障碍,加重残疾,有时其后果较原发病和外伤的影响更加严重,甚至累及多系统的功能。

(一)制动对血管系统的影响

长期卧床后基础心率增加,最大摄氧量(VO2max)下降,肌肉功能容量减退,肌力和耐力下降,肌肉泵血功能下降,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小板聚集,下肢血流阻力增加,血液的黏滞度增高,增加了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二)制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卧床数周后,患者全身肌力减退,呼吸肌肌力也下降,加之卧位时胸廓外部阻力加大,弹性阻力增加,不利于胸部扩张,肺的顺应性变小,卧位时膈肌的运动部分受阻,使呼吸运动减小,气管纤毛的功能下降,分泌物黏附于支气管壁,排出困难,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肺栓塞多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

(三)制动对肌肉及韧带的影响

长期卧床,由于肌肉局部血流量的减少及其运氧能力的降低,造成肌肉相对缺血缺氧,直接影响糖代谢过程,使有氧化活动减弱,无氧酵解活动加强。肌肉蛋白质代谢的变化表现为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导致蛋白总量的下降。

肌肉固定所出现的第一个变化是肌肉萎缩,即整个肌肉的重量下降。对健康人而言,石膏固定肘关节4周后前臂周径减少5%,制动后的5~7 d肌肉重量明显下降,制动7 d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肌纤维变细,排列紊乱。制动对骨骼肌肌力和耐力影响明显。

肢体固定可明显降低骨-韧带-复合体的结构特性和韧带的力学特性,同时显著减少附着区的结构特性,韧带刚度降低,强度下降,易于断裂。

(四)制动对骨关节的影响

关节软骨无直接血管供应,其营养主要关节活动对软骨产生挤压效应,从而使软骨获得营养。关节囊的缩短和关节制动于一定位置,使关节软骨接触处受压,关节软骨含水量下降,透明质酸盐和硫酸软骨素减少。长期制动可使关节运动度下降,关节挛缩,关节囊内和关节周围结缔组织重构,软骨变薄,血管增生,骨小梁吸收,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五)制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长期卧床可减少胃液的分泌,胃内物排空速率减慢,食欲下降,造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吸收减少,产生一定程度的低蛋白血症。胃肠蠕动减弱,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结,引起排便困难,造成便秘

(六)制动对代谢与内分泌的影响

长期卧床往往伴有代谢和内分泌的障碍,其出现较肌肉骨骼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为晚,但恢复也较迟。

1.负氮平衡 制动期间血管升压素(ADH)的分泌减少,产生多尿,尿氮排出明显增加,加上制动引起的食欲减退所造成的蛋白质摄入减少,可出现低蛋白血症、水肿和体重下降。

2.内分泌变化 血管升压素分泌下降,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雄激素水平降低,糖耐量降低,血清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增高或不稳是造成高钙血症的原因之一。

3.水电解质异常 较常见的有高钙血症。

(七)制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卧床时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减少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钾、钠、氮均增加。由于钙自骨组织中转移至血,产生高钙血症。血中多余的钙又经肾排出,产生高钙尿症。尿排出的钙磷增加、尿潴留以及尿路感染是尿石症形成的三大因素。卧位时腹压减小,不利于膀胱排空。腹肌无力和膈肌活动受限、盆底肌松弛、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支配异常而导致括约肌与逼尿肌活动不协调,这些都是促成尿潴留的因素。瘫痪患者导尿次数多,尿路感染的概率增加。结石的形成降低了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尿路感染反复发作。

(八)制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长期制动以后,由于感觉输入减少,可以产生感觉异常和痛阈下降。与社会隔离,感觉输入减少,加之原发疾病和外伤的痛苦,患者易发生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和神经质,或出现感情淡漠、退缩、易怒、攻击行为,严重者有异样触觉、运动觉、幻视与幻听。认知能力下降,如判断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协调力、精神运动能力和警觉性等均有所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