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高等中医院校系列教材》总主编简介

《国际高等中医院校系列教材》总主编简介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持中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系列教材(14种),担任编审委员会秘书长及主任。编审《中国骨伤老年医学丛书》《中国骨科新技术》。参加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编著出版《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中医科研设计与统计学》《新安医学精华丛书》《新安医学名著丛书》等中医学术著作、教材18部,其中主编6部。1996年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

宋一同 1935年出生,汉族,江苏省淮安市人。中共党员,职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职务:美国国际华佗中医学院院长、黄山医科大学华佗中医学院院长、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会长、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会长、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系列教材(14种)编审委员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全国高等中医院院骨伤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8种)总编、世界骨伤专家协会主席、世界杰出人才学会主席、世界针灸推拿骨伤学会主席、《中国正骨》杂志顾问,《世界骨伤杂志》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50余年,提倡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解决疑难病症,认真指导培养下级医生,主持病房工作及专家门诊。对骨坏死、风湿病、腰腿痛、颈椎病、软组织损伤、偏瘫、胆石症、骨与关节损伤有独特治疗方法。

在中医学院教学工作中担任教研室主任,讲授《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基础》《中医正骨学》《中医骨病学》《骨伤手术学》《推拿与按摩》《头针与耳针》《耳穴诊断学》等教学工作。

多次被省部级科委聘请担任科研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1999年以来与中国长春中医学院合作担任新加坡、美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9年以来担任美国华佗中医学院院长与安徽中医学院合作担任美国、新加坡和日本留学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1.学历

1951~1954年,安徽合肥医专毕业;1960~1961年,安徽省立弋矶山医院(安徽皖南医学院附院)骨科进修;1970~1972年,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医班学习;1974~1975年,安徽医学院西学中提高研究班学习;1975~1976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卫生部举办骨科医师进修班进修学习;1979~1980年,上海第二医学院新华医院小儿骨科进修。

2.主要经历

1954~1958年,安徽省径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1958~1962年,安徽省晏公煤矿医院院长、骨外科主任;1962~1971年,安徽省芜湖地区人民医院骨科医师;1972~1976年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中医系、新医针灸推拿、正骨教研室主任;1976~1987年,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教处副主任、骨伤科主任;1987~1990年,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骨伤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1~2001年,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骨伤系主任医师、教授、教研室主任;2001~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

3.主要著作(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著作)

(1)主编《软组织损伤学》《头针与耳针》《当代中国骨伤人才》《中医筋伤学》《中国推拿治疗学》《软组织损伤名家手法荟萃》《推拿按摩手法180种》《实验骨伤科学》《国际骨伤推拿医师交流手册》《当代骨伤与康复学》《足部推拿疗法》《骨伤科药膳425种》。

(2)合编《中医骨伤科学》《耳穴诊断学》《中医骨伤科基础》。

(3)主持中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系列教材(14种),担任编审委员会秘书长及主任。(4)编审《中国骨伤老年医学丛书》(担任主任委员)《中国骨科新技术》。

(5)主审《颈肩腰腿痛治疗学》《软组织疼痛治疗学》。

(6)总主编“中西结合治疗骨病丛书”,包括《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慢性腰腿痛》《骨质增生症与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骨髓炎、骨与关节结核》《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肿瘤》。

(7)2003年担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8种)总主编。《骨伤科基础研究》《骨与关节损伤临床研究》《软组织损伤临床研究》《骨病临床研究》《骨伤科手术研究》《骨伤科生物力学研究》《骨伤科实验研究》《骨伤科文献研究》。

(8)2002年担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影像教材总主审。

(9)主审《中医骨伤科学》(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本科教材)。

(10)主编保健推拿教材,包括《欧式日式韩式按摩推拿》《推拿按摩180招》《足部推拿按摩》《全身各部位推拿按摩》《经穴按摩瘦身美容》。

(11)2009年担任新世纪全国整脊医学系列教材(8种)总主编,包括《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整脊技术学》《颈椎整脊学》《胸椎整脊学》《腰椎整脊学》《骶尾椎整脊学》《整脊保健学》《国外整脊技术》。

4.科研成果(主持获省部级重大科研成果)

(1)主持《耳穴诊断颈椎病临床实验研究》,1988年获安徽省科委授予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国家科委公报,总83期)。

(2)主持《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慢性骨髓炎》,1989年获安徽省科委授予省级重大科技成果。

(3)主持《耳穴诊治胆石症临床实验研究》,1988年安徽省科委授予省级重大科技成果。

(4)主持《外伤性截瘫中医结合康复研究》,1991年山东省科委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山东淄博科委评科技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委评新技术金奖。

(5)本人创造“中药电热托板腰围”,1990年5月获国家专利,参加国际博览会获好评,1991年获国家银质奖,1992年11月获世界科技和平周国际金奖,美国国际传统医学大会金奖。

(6)主持《中西结合治疗骨关节核研究》通过河南科委鉴定,1993年获中国驻马店地区科技一等奖,河南省科委评省科技二等奖。

王键 1956年出生,安徽歙县人,中共党员,汉族。1983年,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新安医学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省高校新安医学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安徽省“115”科技创新团队——新安医学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

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近30年。早期致力于新安医学的系统整理和研究,近年则以中医治法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科研方向,重点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辨治规律及新安医学有效方药的筛选与作用机制。近10年中,已发表独立撰写和第一作者论文60余篇,其中国家重点期刊论文20余篇。参加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编著出版《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中医科研设计与统计学》《新安医学精华丛书》《新安医学名著丛书》等中医学术著作、教材18部,其中主编6部。主持完成中医药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学术专著一等奖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

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5年被评为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专家并获银奖。1996年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1997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1999年被北京中医药大学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被评为安徽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安徽省优秀专家、合肥市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为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评审咨询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终审专家,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国家教育部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会长,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养生康复与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受聘担任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中医药学刊》《中医文献杂志》编委。

王振全 1954年出生,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现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及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两会常务执行会长、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长期从事医院管理及中医诊疗工作,至今已30余年,曾师从宋一同、胡进江、臧福科等著名中医大家学习,坚持秉持公心,严于律己,把自己的心血、精力、智慧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医院的发展之中,以优良的品德,精湛的管理艺术,赢得了全院同志的拥戴。

在临证医疗工作中,他独辟蹊径,强调治疗以循证医学为准绳,以人为本、杂合以治,辨证论治,辨证辨病,中医西医相结合综合治疗,丰富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中医药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救治患者无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一些疑难杂症,见解独到,用药灵验,多次荣获“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北京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医院管理百佳杰出优秀院长”等荣誉称号。

李廷俊 1944年出生,山西省中阳县人。国家级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山西省吕梁地区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吕梁地区红十字会疑难病症医院、山西仁爱医院院长,兼任山西省吕梁科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骨伤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骨病学术研究会执行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吕梁地区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保健学会疑难病治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明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国际华佗中医学院教授,香港中华中医药学院客座教授。

担任《亚洲医药》杂志副主编,《中华骨病》杂志副主编,“中西医结合骨病诊治系列丛书”总编委,《骨结核骨髓炎》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骨病临床研究》副主编等。

李廷俊自幼学医,后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又师承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博士后导师路志正教授。在40多年的医疗、科研实践中,他勤求古训,博极医源,从不拘泥于一方一药,不局限于一家一说,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以精深的理论、丰富的经验,取得卓越的临床疗效,获得社会各界的赞誉。曾赴欧、美及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学术交流考察访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和学术会上交流的论文40余篇,主编和合编出版医学专著10余部。

李廷俊院长主持《中医中药治疗脊柱结核性截瘫临床研究》于2005年8月9日通过全国专家委员会鉴定,被评定为国内领先水平。《中医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通过全国专家委员会鉴定,被评定为国内先进水平。他先后研制出治疗各个部位骨与关节结核及伴发寒性脓肿、窦道、截瘫的特殊药物“灭痨复骨丸”、“灭痨托毒散”和“启瘫复元胶囊”。经组织京、津、晋等地同行专家评议鉴定,属国内领先水平。“灭痨复肺丸”治疗肺结核课题也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而且获国家专利。他还研制出治疗淋巴结核、胸壁结核、肾结核及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脉管炎、骨髓炎等多种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效的药物和方剂。1993年,在美国洛杉矶获国际医学研究的金奖和国际名人证书。1995年至1996年分别获得吕梁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美国纽约国际传统医学医药博览会5项产品获金质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国家星火计划实验十周年优秀项目奖。还分别被评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山西省会红十字会模范会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协会等单位评为“优秀主人翁”。1997年,“中国世纪行”全国千名新闻人物采访纪实活动中评为“模范新闻人物”;中国骨伤人才研究会评为“科技杰出人才”。1998年,在香港获得世界华人发明奖,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吕梁地区优秀专家。1999年获“华佗杯”国际金奖。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1月获得第五届跨世纪人才十大新闻人物奖。2000年10月获得“十大杰出医学跨世纪人才”奖。他的先进事迹在中央、省、地、市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

李家贵 1956年出生,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人。云南通海骨伤医院院长,中医学博士,通海县政协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主治医师,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骨伤医院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2004年被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授予“世纪骨伤杰出优秀人才”称号。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经在全国骨伤学术交流大会发表研究成果;参加编写医学著作5部,《实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手册》《当代骨伤人才》《实用临床按摩手册》《中国医学非药物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防治创伤并发症》。担任“国际高等中医院校系列教材(中英文版)”总主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