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寿堂创办前后

百寿堂创办前后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在文章中回忆了百寿堂创办的来龙去脉,讲述了自己从对中医药一无所知的女服务员到中药师的成长历程,表达了对张奇文扶弱济贫、救死扶伤高尚医德的敬重与仰慕,描述了她目睹张奇文运用辨证施治病起沉疴情景后的折服与惊诧。张奇文立即表示,服从组织的决定。至今提起这件事,张奇文都感到伤心。张奇文以此为信条,悬壶家乡潍坊百寿堂,造福一方。

百寿堂创办前后

潍坊百姓都知道看中医去百寿堂,找一位“厅级郎中”诊脉,不知道百寿堂是经过几次变革才得来的,不知道“厅级郎中”就是百寿堂的创始人。张奇文感叹,百寿堂的创办并非一日之功、一己之力,而是经过多年执著探索和众人的鼎力相助才建成的。这里有理想,也有艰辛,有爱心,也有汗水。

儿童医院提案出台

最早跟随张奇文在潍坊创办“本草阁大药店”的学生董华婷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亲眼看到的张奇文教授”。她在文章中回忆了百寿堂创办的来龙去脉,讲述了自己从对中医药一无所知的女服务员到中药师的成长历程,表达了对张奇文扶弱济贫、救死扶伤高尚医德的敬重与仰慕,描述了她目睹张奇文运用辨证施治病起沉疴情景后的折服与惊诧。

“你愿意学习中医中药吗?”时任潍坊市招待所服务员的董华婷被招待所总经理问愣了。通过解释,她才明白了总经理的意思。原来,时任潍坊市政协副主席的张奇文要办一家药店,已经通过市委批准,让总经理推荐几名工作人员。她一下子明白了,兴奋地一口答应。此时,董华婷想起了这样一幕幕。

她经常去招待所201房间送水,看见临时住在那里的张奇文一直都在忙碌着,思索着,写作着,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她白天查房时,无意中看到桌子上摊着一沓信纸,上面写着一个大标题“关于潍坊市创办一所儿童医院的设想”。值夜班时她看到,进进出出的都是找张奇文看病的,房间的灯都是亮到深夜。

那时候,整个潍坊市区没有几家中药店,也没有儿童医院。为了解决人们看病难、吃药贵问题,张奇文在政协会上提出了创办儿童医院的提案,得到了当时潍坊市委书记齐乃贵、市长王大海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怎么从办儿童医院改为办本草阁大药店了?张奇文说,这是因为资金缺口大才改办中药店的,同时也是受济南建联中药店的启发。当时群众抓药流传一句话:“要想药配全,赶快去建联。”这家药店本着“药讲地道、遵古炮制、单称单包、优质服务”的宗旨,几年时间发展成为很大的企业。张奇文决定以建联中药店为榜样,先办药店,以后有资金了,再办儿童医院。

建立本草阁大药店

办药店也并非一帆风顺。张奇文分别找市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不知找了多少次,可谓费尽了口舌,跑断了腿。他四处奔波筹措资金,亲自选店址、招学员,联系合作单位,协调各方面关系,累得两腿都肿了,上下车都非常吃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医药公司、潍城区政府、纯碱厂几家愿意共同出资,在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办起了本草阁大药店。

img61

百寿堂开业剪彩

img62

百寿堂开业老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开业之初,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经过考核合格的学生进药店工作后,张奇文立即请来潍坊市有名的老药师,如丁兆明、李尔明、于瀛、杨秀太、杨秀林、焦万福等,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传授包药包、认戥秤、中药鉴别与炮制、中药养护管理等各项基础技能。他们不厌其烦地讲解每味药材的性味归经、功能作用、地域特点,教学生如何辨别真伪优劣,为什么需要炮制,如何炮制等等,还身体力行亲自示范。

“本草阁天下道地药材春夏秋冬四时有,慈幼堂全国名老中医东南西北八方来。”这是张奇文自己亲自撰写的对联,镶嵌在本草阁大门两边。1994年4月18日,本草阁大药店正式开业了,张奇文邀请了全国各地的名老中医前来坐诊,还亲自严格审查药品价格和质量,做到货真价实,价格低廉。不久,“本草阁,药不缺,质量好,名医多”的说法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正当本草阁被全市人民注目的时候,张奇文接到省委组织部的电话,说部长要他回济南,并亲自与他谈话。这离本草阁开业不到两个月。张奇文立即赶到了济南,第二天上午找到王部长,王部长非常和蔼地说:“您的心情我很理解,自己要求回到潍坊,可以挤更多的时间专心致志地搞临床。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未换届您仍然兼任,两位专职副会长已到退休年龄,省委研究,让您再兼任一段时间,潍坊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不免。您看如何?”张奇文立即表示,服从组织的决定。从此,张奇文又被调回济南。兼管省红十字会工作后,他身在济南心在潍坊,两边来回奔波。每次回潍坊,他总是利用晚上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讨论和解决本草阁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难题。自己在济南不能分身,他就打电话嘱托药店负责人要注意药材安全,狠抓饮片质量。在他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下,本草阁大药店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好评。

img63

百寿堂新老学员合影(前排正中为张奇文)

后来,张奇文应邀赴澳洲讲学,加上药店频繁更换负责人等种种原因,这个倾注张奇文全部心血的本草阁大药店却成了人与人争权夺利的大包袱。至今提起这件事,张奇文都感到伤心。

从慈幼堂到百寿堂

“当官有时限,事业无止境。”张奇文离休后,夙愿不改,沉潜社区,问病乡里,重理慈幼堂,1998年又在潍坊市奎文区早春园北门内创办了“百寿堂”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他的目的是,要把平生所学用于培养后人,回报潍坊市的父老乡亲。

在百寿堂,张奇文定下服务宗旨:“弘扬中华医药,探索医药结合;面向人民群众,关心下岗待业;存心济世活人,首重医风医德;坚持优质服务,做到是药不缺;严格遵古炮制,杜绝假冒伪劣。”要求学生抓药时齐眉对戥,帖帖回戥,体现古人“三分医,七分药,份份必复查;三分辨,七分量,剂剂必回戥”理念,保障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他经常给病人优惠药费,遇到贫困病人甚至免费,让病人非常感动。为了让一些外地患者能及早看上病,拿上药,自己经常不能按时吃饭和休息,直到送走最后一位病人。

img64

省市领导出席揭牌仪式与贵宾合影(前排右四为张奇文)

张奇文不但身教,也不忘言传。“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这是古训,也有他自撰的“百寿堂寄语”,如“严字当头,博字开路”、“自视当知其短,学人必见其长”、“勤能补拙,有恒斯效;简以养廉,清则种德”等。这些寄语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学生们的心中,成为他们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行动准则

张奇文为让学生把好进药质量关,还经常邀请山东省著名的老中药师、济南建联中药店的姚廷芝、姜保生两位副经理来百寿堂传经送宝,手把手教学生识别中药的真伪优劣,并示范炮制的步骤和火候。

在百寿堂,张奇文邀请了北京名医邹治文、长春名医王烈、河南名医郑启仲和黄甡、上海名医王霞芳等来潍坊坐诊,传经送宝,并请国医大师路志正、朱良春及四川“小儿王”王静安等来百寿堂义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名医看病,省去了很多辛劳和费用。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张奇文以此为信条,悬壶家乡潍坊百寿堂,造福一方。工作之余,他仍勤于读书和笔耕,培养后学,决心为传承华夏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贡献自己的余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