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快乐造就抗癌力

快乐造就抗癌力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果,“快乐小鼠”的癌肿重量比对照组明显要低,有的癌瘤不仅变小且消失了。且研究中也证实“快乐小鼠”下丘脑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高表达。良性精神刺激可能改变了癌细胞的代谢,同时影响到免疫系统。快乐,可以提升抗癌力,这是肯定的。他认为,倡导快乐抗癌,这是对肿瘤防治的一次大革命。我们上述的调查结果分析,更肯定了快乐感对于抗癌力的意义。

临床上,太多的晚期癌症患者,或因认知的改变,或因为宗教信仰的坚定,或因为境遇的明显改善,甚至因为破罐子破摔,潇洒起来而快乐生活,居然置死地而复生。2005年5月“全国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我提出肿瘤临床诊疗中应具“增悦”功能,应努力增加患者的快乐情绪,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上海晨报》记者郁文艳随后于2005年5月4日专门做了报道:“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倡导,医生不仅要通过医疗技术手段减轻患者的病痛,更要注重通过‘话疗’‘快乐门诊’等具体措施,让愁容满面进医院的肿瘤患者释怀而归。”至今网上还能查到此消息。在此前后,《人民日报·华东版》也做了类似报道。

2009年,我的研究生许迎雪做学位论文,我指导的重点就是情绪(心理)与癌症发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世界范围内近几年进展神速,相关研究不少,且都得出了快乐能防范癌症的有趣结论。几年前,汤钊猷院士在《消灭与改造并举》(关乎肝癌治疗)的著作中,也列举了不少这类案例及科学研究。

2010年权威的《细胞》杂志刊登了一项有趣的研究。研究者把荷瘤(种植了癌细胞的)小鼠置于“丰富生存环境”中,笼子里有各种小鼠喜爱的玩具,且笼里小鼠数多于8只,保证它们快乐尽情地互动,这些被称为“快乐小鼠”。其他小鼠则少数饲养,孤单而没有玩具。结果发现,“快乐小鼠”身上的癌肿小了,并发现一条“神奇通路”——大脑皮层受良性刺激后、海马区(快乐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高表达)、自主神经(交感神经为主)、脂肪因子、产生抑瘤效果。实验涉及黑色素瘤、胰腺癌结肠癌等,可见良性精神刺激的确对癌症有抑制作用。

此后,上海的科学家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发现。他们在实验鼠饲养过程中营造“丰富的生存环境”,笼子放满了迷宫、玩具、房子、滑轮等,并持续拍摄观察。发现实验组小鼠白天夜间都频繁活动,快乐而活跃;对照组则呆滞而少动。结果,“快乐小鼠”的癌肿重量比对照组明显要低,有的癌瘤不仅变小且消失了。其中,黑色素瘤抑瘤率为43.1%,胰腺癌抑瘤率为58.2%,Lewis肺癌抑瘤率为36.5%。且研究中也证实“快乐小鼠”下丘脑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高表达。国际上其他一些实验室也相继获得了部分关于中枢调控系统与肿瘤关联的新证据。

这些新发现都提示了精神行为可能对肿瘤产生影响。良性精神刺激可能改变了癌细胞的代谢,同时影响到免疫系统。其实,心身医学研究早就揭示,精神心理不只关乎情绪,还与神经调控、免疫系统、激素分泌,以及最终癌的发生有着微妙关联。这种关联往往呈现出双向性,良性的(如快乐)可增进该系统功能的有序性,负性的(如悲伤抑郁)则消解着系统的有序性,诱发着不稳定性。

我早就提出,癌症是体内的“黑社会”,肆意妄为,破坏身体内在稳定,干扰了内在监控系统。从生物学角度说,癌症的发生原因之一是中枢性调控系统“不作为”,外周器官及组织调控系统的“乱作为”。而精神情绪,既是以神经调控—内分泌—免疫系统为发生学的物质基础的,同时又瞬间地反馈于这些系统,从而出现一连串的生物学改变,包括可能加速或阻碍癌变的发生与发展。

快乐,可以提升抗癌力,这是肯定的。资深院士、上海肿瘤研究所顾健人教授也是这一新观念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倡导快乐抗癌,这是对肿瘤防治的一次大革命。我们上述的调查结果分析,更肯定了快乐感对于抗癌力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