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个肋骨骨质膨胀性改变

单个肋骨骨质膨胀性改变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骨母细胞瘤细胞起源于成骨性组织。发病率占良性骨肿瘤的2.4%。肿瘤发生于脊椎的病例可达44%。镜下瘤体为大量的骨母细胞增生,血管丰富,因而影像增强时肿瘤呈中等度强化。肿瘤多数为良性,少数为恶性,称恶性骨母细胞瘤。发生于长管状骨的单囊性骨母细胞瘤,易沿骨的长轴走行。

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细胞起源于成骨性组织。具有多量骨样组织和编织骨为特点。因其生物行为可能发生恶变故认为有潜在恶性变可能。发病率占良性骨肿瘤的2.4%。可发生于小儿的各年龄段,也是以青春期患儿为最多见。

【典型病例】

男,16岁。四肢乏力1年,加重伴头痛1周(图9-5)。

图9-5 骨母细胞瘤

影像所见

A.CT轴位;B.CT矢状位,示椎体附件处骨质破坏区轻度膨胀,边界清楚,其内可见模糊的细点片状钙化;C.MRI增强后矢状位T1WI;D.MRI增强后轴位T1WI,示肿瘤中度不均匀强化,其内隐约可见中低信号间隔为钙化或骨化影。

【影像与病理】

肿瘤发生于脊椎的病例可达44%。其次为胫骨和股骨,胫骨和股骨的病例之和约为38%。发生于脊椎的病变最常累及椎弓和棘突等处,发生于椎体者少见;发生于长管状骨的病变则常侵犯干骺端或骨干。

肿瘤外观与骨样骨瘤相似,但病变较骨样骨瘤为大,肿瘤直径一般为2~10cm。镜下瘤体为大量的骨母细胞增生,血管丰富,因而影像增强时肿瘤呈中等度强化。肿瘤周围有小范围的反应性骨增生。肿瘤多数为良性,少数为恶性,称恶性骨母细胞瘤。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X线平片 骨母细胞瘤的瘤体呈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区,病变可呈轻度膨胀性改变。骨质破坏区内可有小片状钙化或骨化征。骨质破坏区周围的骨质硬化区一般范围不大。一般无骨膜反应。追踪复查可见肿瘤生长明显快于其他良性肿瘤。

发生于长管状骨的单囊性骨母细胞瘤,易沿骨的长轴走行。短轴上骨皮质完整者少见,原因是病变膨胀受到骨皮质的限制,因而膨胀较明显一侧的骨皮质常发生断裂。影像上该处膨胀的囊腔似乎包绕同侧断裂的骨皮质,有作者称之为单侧骨皮质插入征。在骨皮质断裂处可形成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内也可有斑点状不规则的钙化灶散在分布。

2.CT表现 病变区呈低密度溶骨性破坏,可见模糊的细点片状钙化或骨化(图9-5A、B),与X线平片相似。

3.MRI表现 T1WI肿瘤为中低信号强度,增强扫描肿瘤中等度不均匀强化,其内隐约可见中低信号的钙化或骨化形成的间隔(图9-5C、D)。肿瘤内坏死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

4.比较影像学 X线平片为骨母细胞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CT和MRI检查能清楚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微结构,骨质破坏程度和骨壳情况以及有无软组织肿块,特别对骨解剖部位复杂、重叠多而X线平片显示困难的区域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检查手段。

【影像与临床】

该肿瘤临床起病隐匿,局部仅可有轻度钝痛,但不剧烈,夜间亦不加重。查体局部肿胀,可触及硬块,中度压痛。本肿瘤虽为良性,但生长活跃。发生于脊柱椎弓的病例,向椎管内膨胀性生长时可出现类似神经根压迫的症状。少数肿瘤术后可复发,甚至恶变。

【鉴别诊断】

与骨样骨瘤的鉴别诊断参见骨样骨瘤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