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室性心律失常

什么是室性心律失常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不能获得这种潜在益处,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通常不需要治疗。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室性期前收缩大多无心律失常直接相关的症状,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更不应行导管射频消融,应充分将该病的良好预后向患者说明,解除患者的心理紧张和忧虑情绪。对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应给予治疗,宜选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药等药物治疗。

对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是防止潜在疾病发作(如恶化蜕变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减少猝死。如果不能获得这种潜在益处,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通常不需要治疗。

(1)室性期前收缩:是除窦性心律失常外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不仅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健康人群中也很常见。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出现过室性期前收缩,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且临床症状的有无或轻重与预后并无明显关系。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仅有轻微心悸、停搏感,多在健康查体中发现,而部分患者症状相对较重。室性期前收缩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其是否导致明显的临床症状以及是否影响患者的预后。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室性期前收缩大多无心律失常直接相关的症状,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更不应行导管射频消融,应充分将该病的良好预后向患者说明,解除患者的心理紧张和忧虑情绪。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患者,要重点针对基础疾病治疗,而不是室性期前收缩本身。对于心肌梗死后的室性期前收缩,例如频发、多源、成对、R on T室性期前收缩,尽管研究表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可以降低心室颤动的发生率,但是总病死率却升高,目前不主张选择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可酌情选择β受体阻滞药及胺碘酮治疗。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仅有不同程度的促心律失常作用,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每一位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在决定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之前要权衡利弊,严格掌握适应证。

(2)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持续时间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的状态。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通常无明显症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往往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心肌缺血的症状。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如无症状及晕厥发作,无须进行治疗;而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应主要针对病因和诱因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药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对于上述治疗措施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应给予治疗,宜选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药等药物治疗。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首选电复律。

(3)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是一种良性异位室性心律,多为一过性,发作短暂或早间歇性。因一般不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多无症状,亦不影响预后。除治疗基础疾病及针对病因治疗外,对心律失常本身一般无须处理,必要时可应用M受体拮抗药等药物提高窦性心律,常常就能得以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