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源性球菌

病源性球菌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致疾病包括中毒性疾病和超敏反应性疾病等。所致疾病主要有大叶性肺炎、继发性胸膜炎、脓胸、中耳炎等。葡萄球菌无鞭毛,不能运动。镜检符合葡萄球菌的形态学特征;菌落金黄色,透明溶血环;甘露醇发酵阳性;血浆凝固酶阳性;耐热核酸酶阳性;肠毒素鉴定。2.所致疾病 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多数人感染后表现为带菌状态或隐性感染。

本节热门考点

1.葡萄球菌属: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包括凝固酶(+)、耐热核酸酶(+)、金黄色色素(+)、溶血性(+)和发酵甘露醇(+)。

2.链球菌属:致病物质主要有细胞壁成分、外毒素以及侵袭性酶类。所致疾病包括中毒性疾病和超敏反应性疾病等。

3.肺炎链球菌: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磷壁酸、脂磷壁酸和神经氨酸酶。所致疾病主要有大叶性肺炎、继发性胸膜炎、脓胸、中耳炎等。

4.脑膜炎奈瑟菌: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菌毛和内毒素,所致疾病主要为流行性脑脊膜炎。标本采集时注意保暖、保温并立即送检。

5.淋病奈瑟菌:所致疾病主要为淋病。防治原则主要为预防为主,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注意耐药菌株。

一、葡萄球菌属

(一)形态、染色和分类

1.形态 球形或稍呈椭圆形,排列成葡萄状。葡萄球菌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芽胞,除少数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荚膜。

2.染色 易被常用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染色为阳性。

3.分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二)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1.葡萄球菌致病物质的种类

(1)血浆凝固酶:以能否产生此酶作为鉴定菌株致病性的指标。

(2)葡萄球菌溶血素:能破坏多种细胞,故又称为溶细胞毒素。

(3)杀白细胞素:可损伤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4)肠毒素:直接或间接刺激呕吐中枢,引起以呕吐为主的食物中毒

(5)表皮溶解毒素:裂解表皮组织的棘状颗粒层,使表皮与真皮脱离。

(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可抑制毒素脱毒,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低血压性休克。

(7)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SPA):可与IgC抗体的Fe段非特异性结合,竞争性抑制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

2.葡萄球菌所致疾病 葡萄球菌的所致疾病包括化脓性炎症和毒性疾病。

(1)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 葡萄球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导致皮肤或器官的多种感染,甚至败血症。

①皮肤软组织感染主要有疖、痛、毛囊炎、脓痤疮、甲沟炎、麦粒肿、蜂窝织炎、伤口化脓等。

②内脏器官感染如肺炎、脓胸、中耳炎、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③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新生儿或机体防御可能严重受损时表皮葡萄球菌也可引起严重败血症。

(2)毒性疾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有关外毒素引起。

①食物中毒:进食含肠毒素食物后1~6h即可出现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多数病人于数小时至1d内恢复。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见于新生儿、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开始有红斑,1~2d有皮起皱,继而形成水疱,至表皮脱落。由表皮溶解毒素引起。

③毒性休克综合征:由TSST1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低血压、红斑皮疹伴脱屑和休克等。

④假膜炎肠炎:本质是一种菌群失调性肠炎,病理特点是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该假膜由炎性渗出物、肠黏膜坏死块和细菌组成。

(三)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镜检符合葡萄球菌的形态学特征;菌落金黄色,透明溶血环;甘露醇发酵阳性;血浆凝固酶阳性;耐热核酸酶阳性;肠毒素鉴定。

二、链球菌属

(一)形态染色和分类

1.形态染色 革兰染色为阳性,球形和椭圆形,直径0.6~1.0μm,呈链状排列,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幼龄菌可有透明质酸形成的荚膜。

2.分类 根据细胞壁多糖抗原不同,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分为20个群,对人类致病的主要为A群。

(二)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1.致病物质的种类 A群链球菌有较强的侵袭力,除胞壁成分外,产生多种外毒素和胞外酶。

(1)细胞壁成分

①黏附素:由脂磷壁酸(LTA)和菌毛蛋白(F蛋白)构成,增强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性,使之在体内定植与繁殖。

②M蛋白:是A群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含有M蛋白的链球菌具有抗吞噬及抵御在吞噬细胞内杀菌作用的能力,并诱发机体的变态反应,与致肾小球肾炎等超敏反应性疾病有关。

③肽聚糖:具有致热,溶解血小板,提高血管通透性和诱发实验性关节炎等作用。

(2)外毒素类

①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是人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由携带溶原性噬菌体的A群链球菌所产生。

链球菌溶血素(或称链球菌溶素):A群链球菌可产生两种溶血素,即对氧敏感的链球菌溶血素O(SLO)和对氧稳定的链球菌溶血素S(SLS),SLO对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神经细胞及心肌组织等有毒性作用,SLS对白细胞和多种组织有破坏作用。

(3)侵袭性酶

①透明质酸酶: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病菌易在组织中扩散。

②链激酶:可使血液中纤维蛋白酶原变成纤维蛋白酶,可溶解血块和阻止血浆凝固。利于菌群在组织中扩散。

③链道酶(SD):亦称DNA酶等,常进行皮试试验,目前,SK和SD已制成酶制剂,临床应用于液化脓性渗出液。

2.链球菌所致疾病 A群链球菌引起的疾病占人类链球菌感染的90%,其感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

(1)化脓性感染

①皮肤和皮肤下组织感染: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痈、脓疱疮。

②其他系统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鼻窦炎、产褥感染、中耳炎及乳突炎等。

(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等。

(3)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三)链球菌溶血素和临床检测的关系

链球菌溶血素O(SLO)抗原性强,风湿热活动期SLO抗体升高显著,可≥1∶400。

三、肺炎链球菌

(一)形态和染色

革兰染色阳性球菌,直径约1μm。常呈矛头状成双排列。有毒株在体内形成荚膜。无鞭毛,不形成芽胞。

(二)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1.致病物质

(1)荚膜。

(2)肺炎链球菌溶血素O。

(3)脂磷壁酸。

(4)神经氨酸酶。

2.所致疾病 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人类大叶性肺炎。

四、脑膜炎奈瑟菌

(一)生物学性状

肾形或豆形,革兰阴性;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形态典型;营养要求高;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弱,对干燥、热力、消毒剂等均敏感。

(二)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1.致病物质

(1)荚膜:抗吞噬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蚀力。

(2)菌毛:黏附至咽部黏膜上皮细胞的表面。

(3)IgA1蛋白酶:帮助细菌黏附于细胞黏膜。

(4)LOS:是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2.所致疾病 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人类是脑膜炎球菌惟一的易感宿主。多数人感染后表现为带菌状态或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展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我国引起脑膜炎的主要是A群菌,B群常为带菌状态。

(三)标本采集和分离鉴定

1.标本采集 采集脑脊液、血液或刺破出血斑取出渗出物和鼻咽分泌物。采集的标本不宜置冰箱,应立即送检。

2.分离鉴定 接种至血清肉汤培养基增菌后,在巧克力平板上分离,孵育后做生化反应和玻片凝集试验鉴定。

五、淋病奈瑟菌

(一)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1.形态和染色 革兰染色阴性,卵圆形双球菌,菌体相接触面略凹陷,形似一对咖啡豆。脓汁标本中,大多数淋病奈瑟菌多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内,但慢性淋病时则多在细胞外。分离初期有荚膜。

2.致病物质 菌毛、外膜蛋白、脂寡糖和IgA1蛋白酶。

3.所致疾病

(1)淋病等泌尿生殖道感染

(2)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二)防治原则

1.取缔娼妓、防止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2.防止新生儿感染淋病奈瑟菌,原始的方法是采用1%硝酸银滴入两眼。

试题精选

1.下列化脓性球菌鉴定中必须做血浆凝固酶试验的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脑膜炎球菌

E.淋球菌

2.肺炎链球菌可引起

A.支气管肺炎

B.肺脓肿

C.大叶性肺炎(即典型肺炎)

D.支气管哮喘

E.胸膜炎

(3-5题共用备选答案)

A.溶血性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变形杆菌

D.大肠埃希菌

E.铜绿假单胞菌

3.急性蜂窝织炎的主要致病菌

4.丹毒的致病菌是

5.痈的致病菌是

答案:1.A 2.C 3.A 4.A 5.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