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毒如何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中毒如何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慢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15天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提出报告并登记,及时掌握和研究动态,制定预防措施。②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种安全相关制度。③采取措施预防错误的发生。

本节热门考点

1.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有矿工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与职业有关的肺部疾病等。

2.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3.食物中毒的特点:季节性、暴发性、相似性、非传染性。

4.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预防为主、加强传染病监测、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

5.计划免疫管理评价指标:某疫苗接种率、四苗覆盖率、冷链设备完好率。

一、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1.预防控制策略

(1)预防为主。

(2)加强监测。

(3)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

2.预防控制措施

(1)传染病报告。

(2)控制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4)保护易感人群。

(5)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应急措施。

(二)计划免疫

1.定义 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免疫人群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疫苗的效果评价

(1)效果评价指标

①免疫学效果:接种后人群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

②流行病学效果

疫苗保护率×100%

疫苗效果指数×100%

(2)计划免疫管理评价指标

某疫苗接种率×100%

四苗覆盖率×100%

冷链设备完好率×100%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1.世界流行概况

(1)发达国家:主要和吸烟、高脂饮食与其他不良生活习惯、职业暴露、环境污染等有关。

(2)发展中国家:除以上因素,还和营养不良、多种病原体感染有关。

2.我国流行概况

(1)NCD在总死亡中占绝大部分。

(2)发病人数多,发病增长速度较快。

(3)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不断提高。

3.防治原则

(1)社区及家庭水平。

(2)三级预防并重,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

(3)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

(4)向创新慢性病保健模式发展。

(5)加强社区防治行动。

(6)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4.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 以社区为基础,三级预防相结合,运用健康促进策略,开展综合防治。①一级预防:合理膳食、禁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心理平衡。②二级预防:对心血管已患病者采取措施,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③三级预防:合理适当的康复治疗措施。

5.糖尿病预防与控制 ①一级预防:对象为一般人群,预防和延缓易感高危人群和高危社区发生糖尿病。②二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及时筛检。③三级预防:对已诊断的患者进行管理。

6.恶性肿瘤预防与控制 ①一级预防:对比较明确的致癌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防癌健康教育。②二级预防:对高危人群预防性筛检,积极治疗癌前病变,阻断癌变发生。③三级预防即康复预防。

7.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与控制 ①一级预防:寻找高危人群,做好控制吸烟工作,防止和治理空气污染,控制、减少职业性损害。②二级预防:在高危人群中定期普查,加强戒烟工作。③三级预防:康复锻炼、家庭氧疗、注射疫苗、系统教育和系统管理等康复措施。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

1.疾病的管理的概念 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病人沟通的系统,它强调病人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原则

(1)强调在社区及家庭水平上降低最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4种共同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进行生命全程预防。

(2)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把慢性病作为一类疾病来进行共同的防治。

(3)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

(4)传统保健系统服务内容、方式向包括鼓励病人共同参与,促进和支持病人自我管理,加强病人定期随访,加强与社区、家庭合作等内容的创新性慢性病保健模式发展。

(5)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治的行动。

(6)改变行为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时,应以生态健康促进模式及科学的行为改变理论为指导,建立以政策及环境改变为主要策略的综合性社区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

3.慢性病自我管理(CDSM)

(1)定义:即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

(2)任务:医疗行为的管理,角色管理和情绪管理。

(3)基本技能:解决问题技能,决策技能,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能力,寻找和利用社区资源的能力,目标设定及制订行动计划的能力。

三、环境卫生

(一)环境卫生的概念

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对象,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其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二)环境污染及其来源

1.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2.来源

(1)大气:生活环境和职业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

(2)水: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农业污水。

(3)土壤:①大气污染物沉降和汽车废气。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三)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1.环境有害因素的健康效应 由弱到强可分为五级。

(1)生理负荷增加。

(2)生理代偿性变化。

(3)生理反应异常。

(4)患病。

(5)死亡。

2.生物标志物 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的生理、生化、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包括: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3.环境有害物质对健康影响的因素

(1)污染物因素: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②污染物的作用剂量(剂量-效应/反应关系)。③污染物的作用时间(时间-反应关系)。

(2)机体对环境有害物质的易感性。

(3)多种环境有害因素的联合效应: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单独作用。

4.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急慢性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

(四)环境污染物的危险度评价

1.危害鉴定。

2.暴露评价。

3.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4.危险度特征分析。

5.危险度管理。

(五)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包括:①制定并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②强化环境管理,依法进行监督。③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④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四、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1.定义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或产生的,能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者能力的因素。

2.分类及对健康的危害

(1)物理性有害因素:热致疾病、低温疾病或冻伤、减压病、高原病、听觉系统损伤、手臂振动病等。

(2)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常致职业性中毒、刺激性呼吸系统炎症、窒息、皮肤症状、尘肺病等。

(3)生物性有害因素: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

(4)不良生理、心理性有害因素。

(5)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职业卫生服务质量等。

(二)职业卫生服务

1.概念 职业卫生服务(OHS)是指在工作场所或其附近提供的全面保护工人健康的服务,内容是预防性的,目的是使工作符合工人健康要求。

2.实施原则 适应性、和谐关系、责任与便利、社会服务。

3.核心内容 核心是有针对性和有效地解决工作所致作业者的健康问题,内容包括: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的定位和规划,工作环境监测,作业者健康监护,健康危险度评估,危害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施与作业者健康有关的其他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三)职业人群健康监护

1.概念 通过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2.职业人群健康检查 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离岗或转岗时体格检查、职业的健康筛检。

3.职业环境监测 对作业者工作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工作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四)职业病

1.概念 某一特异职业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有立法意义。

2.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有特异性,控制接触后可控制或消除发病。

(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

(3)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有不同的发病集丛。

(4)仅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

(5)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着点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

3.职业病诊断 结合职业史、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相应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并排除非职业因素所致的类似疾病。

4.职业病报告及处理 ①急性职业中毒和急性职业病:诊断后24小时之内报告,卫生监督部门会同有关单位下厂调查,提出报告,督促预防工作。②慢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15天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提出报告并登记,及时掌握和研究动态,制定预防措施。

5.预防管理 按三级预防措施加以控制。

(五)工作有关疾病

常见的有矿工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与职业有关的肺部疾病等。

1.定义 住院病人、医院职工、就诊病人、探视者或陪住者,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性疾病。

2.影响因素 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先前感染的存在、侵袭性操作、应用类固醇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手术部位、备皮方法、其他。

3.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管理、医院感染监测、合理使用药物和医疗措施、宣传教育。

五、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

(一)食品安全

1.食源性疾病 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的特征:

(1)食物本身并不致病,只是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

(2)病原物质是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致病因子。

(3)引起以急性中毒或急性感染为主的各类临床综合征。

2.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危害

(1)微生物污染。

(2)化学性污染。

(3)物理性污染。

危害:①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②造成食物中毒。③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④对人类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3.食品添加剂 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二)食物中毒

1.定义 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2.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

3.特点

(1)发病与食物有关。

(2)潜伏期短,发病突然,呈暴发性。

(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

(4)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4.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1)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高,病死率因致病菌不同而有差异;全年皆可发生但夏秋季高发;动物性食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

(2)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为主,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预防与急救措施:①预防。②急救:催吐、洗胃、导泻迅速排出毒物。③对症治疗,抢救呼吸衰竭。

5.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常见的有赤霉病麦中毒、霉玉米中毒、霉甘蔗中毒等。

6.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常见河豚鱼中毒。

7.化学性食物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砷中毒、有机磷中毒等。

8.食物中毒调查与处理

(1)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①人群流行病学调查;②危害因素调查;③实验室检验。

(2)技术处理总则

①对患者采取紧急处理,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报告:a.停止食用中毒食品。b.采取患者标本,以备送检。c.对患者急救治疗,包括急救(催吐、洗胃、清肠),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

②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a.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b.追回已经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c.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③对中毒场所采取消毒处理。

六、医疗场所健康安全管理

(一)医院常见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1.医院专业因素 技术性有害因素、药物性有害因素。

2.医院环境因素 医院感染、射线损伤、设施安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

3.医院管理因素

4.医院社会因素

(二)医院安全防范措施

1.患者安全防范措施 ①建立医疗质量保障体系。②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种安全相关制度。③采取措施预防错误的发生。④建立报告制度。⑤提高患者接受医疗服务过程的安全性。

2.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措施

(1)医源性安全事件的防范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个人标准预防;做好职业安全管理。

(2)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防范措施:改善医患关系;改善环境设计;开展预防训练项目;强化政府的职能和媒体公正宣传。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概念 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分类 生物因素所致疾病、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疾病。

3.应急预案

(1)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

(4)善后处理。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

(6)预案管理与更新。

(二)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

核实诊断、确定暴发;准备和组织;现场调查;资料整理;确认暴发终止;文字总结。全过程中同时进行暴发控制。

(三)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

组织调度、个体防护、现场卫生救援区域设定、现场调查、毒物的检测和监测、现场医疗救援、技术队伍及必备的特效解毒药品和必备的医疗器械

(四)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

进入现场开展调查、保证人群脱离伤害区并设立警戒防护、治疗病人及隔离伤害源、调查采样、确定原因、设立卫生防护分区、实行现场处理、提高群众自身防护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