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佗的故事及中医外科学成就

华佗的故事及中医外科学成就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华佗用麻沸散麻醉病人后,行开腹手术却是有正史为证的。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候人的饭,还是不上路。终于判了华佗死刑。其实华佗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医患矛盾的受害者,而这个矛盾的焦点就在于华佗究竟是否能够治好曹操的病。所以得出结论华佗能够轻而易举地治好他的病,华佗不这样做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这样华佗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小人,死不足惜。

其实在张仲景的时代最出名的医生并不是他,而是我们熟悉的华佗,即使在现代表扬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时还是用“华佗再世”这个词。他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都有传记,但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能准确地知道他的生辰年代,只能大体推断和张仲景的生辰相差不多。在他的传记中记载了许多病例,但是并没有我们所熟悉的为关羽刮骨疗毒和要为曹操做开颅手术的两个病例。在《三国志·关羽传》中确实有刮骨疗毒的记载,但那只是一个普通军医做的手术,并非华佗亲自主刀。刮骨疗毒大致相当于现代外科的清创术,因为关羽的伤口中有脏东西,导致伤口假愈合,一个普通军医就可以做这样的手术,可见当时这项技术是十分成熟的。中医当时的外科技术还是很发达的,在《三国志·魏书·贾逵传》的注中引用了《魏略》中的记载:“(逵)在弘农,与典农校尉争公事,不得理,乃发愤生瘿。后所病稍大,自启愿欲令医割之。太祖(曹操)惜逵忠,恐其不活,教谢主簿:吾闻十人割瘿九人死。逵犹行其意,而瘿愈大。”从这段记载上看,贾逵很可能是患了甲状腺瘤,当时中医外科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手术,这种手术在没有消毒措施的情况下,成功率不高也是正常的。

至于曹操的开颅问题,因为没有任何的相关记载,也就无从考证了。但是华佗用麻沸散麻醉病人后,行开腹手术却是有正史为证的。据《华佗传》记载,在华佗临死前,他想把自己的著作送给狱卒,但是狱卒没敢接受,他也不勉强,把书烧毁了,所以他的著作没能像《伤寒杂病论》一样流传。试想一下,书中可能会有大量的中医外科内容,很可能它就是一部和《伤寒杂病论》互相补充的实用外科学著作,两本书本可以交相辉映的,这本书没能流传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但是即使这本书能够流传,在“肌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的儒家思想统治下,这种手术的方法也很难流传,麻沸散被换名为蒙汗药,只能造福于盗贼们了。万幸的是华佗还是为我们留下了华佗夹脊刺和五禽戏,仍继续为中华儿女服务!

与扁鹊一样,华佗医技高超,为他带来了极大荣誉的同时也带来了灭顶之灾,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华佗的美名打动了权倾朝野的曹操,他将华佗诏到了自己的左右。曹操有一个毛病,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头痛,在《三国演义》里写道,华佗提出要治此病就要用利斧劈开曹操的头,为此曹操怀疑华佗要谋杀他,而将名医处死。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几乎使我们每一个人都相信确有其事,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三国志》华佗的传记里是这样记载的: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大致意思是:曹操犯头风病,每次发作都会心乱目眩,华佗只要针刺膈俞穴,应手而愈。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得病沉重(笃:病势沉重),让华佗专为他个人治病。华佗说:“这个病短期难以治好,不断地进行治疗,可以延长一些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看看,因此说:“刚才收到家中来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到家后,推托妻子有病,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回来。曹操多次用书信召唤,又下诏令郡县征发遣送。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候人的饭,还是不上路。曹操很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确实生病,就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结果是华佗被用囚车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应该没有这种鼠辈的!”终于判了华佗死刑。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没有去除。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却有意拖延我的病,不加根治,想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如果我不杀掉这小子,也终究不会替我除掉这个病根的。”直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地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从这段记载来看华佗之死,似乎主要是因为华佗医德太差,想向病患索要红包,但他似乎找错了对象,与曹操讨价还价无异于与虎谋皮,最终玩火自焚,死于非命。难道受到人们万世敬仰的华佗,真是一个索要红包的无良医生吗?

我们在《三国志·华佗》里看到的华佗似乎并不是这样的,他多次路遇病患,没有任何索求就给他们妙手回春了,这似乎不符合索要红包的无良医生的作风。那么华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死因究竟又是什么呢?其实华佗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医患矛盾的受害者,而这个矛盾的焦点就在于华佗究竟是否能够治好曹操的病。

曹操认为,他每次病症发作,华佗不过是举手投足之间就改善了症状,而且不过是头痛脑热的小病,华佗作为天下名医,难道连这个小病都看不好吗?所以得出结论华佗能够轻而易举地治好他的病,华佗不这样做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

而华佗认为,医生不是神仙,他真的治不好曹操的病,但怎么说曹操也不信,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还是跑回家吧!但即便如此,曹操还是没能放过他。

在史书上也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华佗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都有传,但两部书的作者也似乎有着不同的看法。《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认为,是大夫的问题,他在华佗的传里直接亮明观点,称他:“为人性恶,难得意。”而且为了怕扰乱视听,故意掩盖了华佗和曹操关于疾病的讨论过程,即“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一句。这样华佗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小人,死不足惜。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则认为,华佗毕竟是大夫,他的话应该听一听,在华佗的传里将华佗和曹操对疾病的讨论过程讲出来,同时也将华佗不愿意行医的事情讲了,希望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知道曹操的具体病因了,但作为一名医生,我更相信华佗的判断,曹操根本不是什么头风,他很可能是心脏病引起的阵发性心慌、头晕,这也许就是曹操猝死的真正病因。如果猜测成立,那么即使在现代,曹操的病都不能除根,更何况是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华佗应该是我国死于医疗纠纷的第一人!

历史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死去而停止脚步,社会还是在发展的,随着儒家一统天下,中医外科学逐步受到抑制,不得不转入内治法的研究。但在外治法方面,中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碌碌无为,相反在这方面中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曾经远远领先于西医。中医外科甚至还曾涉足矫形外科的领域,据《晋书·魏咏之传》记载:“魏咏之,字长道,任城人也。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生而兔缺(兔唇)。”当他成人后,听说“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疗之”,便借贷前往求治,荆州刺史殷仲堪见他谈吐不凡,便替他找来了医生,医生看后说:“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笑语。”魏咏之欣然同意,经过细心照料,他的兔唇得以痊愈,此后他官运亨通,不知是不是巧合,竟也做到荆州刺史这个职位,并卒于任。多亏他能有所作为,在正史上留下了传记,使我们得知早在晋代,中医就能够完成兔唇的矫形术,但为他解除痛苦的医生,靠着雕虫小技则在正史上是无法留下姓名的。这段记载据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兔唇修补术的记载,据说这种手术方法一直流传到17世纪,甚至流传到了琉球国,为国王的孙子(尚益)解除了痛苦,使得这位王孙能够在公元1710年顺利继承琉球王位。但现代如果有人说中医要开展整形外科的话,不知有多少人会当笑话听,又会有多少人跳出来说:那是西医的东西,中医不能搞!”真搞不懂,1000多年前中医搞的东西,为什么现代却不能再搞了!

晋朝时期的中医还对针灸学进行了总结,皇甫谧著成《针灸甲乙经》10卷,128篇。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书中校正了腧穴654个(包括单穴48个),记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说明了各种操作方法。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被人们称作“中医针灸学之祖”,被列为学医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但也许就是这部书给中医带入了一个误区,使得我们远离了经络的实质,致使我们现代仍然搞不清楚经络是什么东西(具体内容在《针灸篇》中再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