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水肿病和热性病的穴位

治水肿病和热性病的穴位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水液在人体上下,泛溢于皮肤,从而形成浮肿病,也就是水液积聚所产生的病证。

本篇讲述了治疗水肿病的五十七穴,治疗热性病的五十九穴。


黄帝问道:少阴为什么主肾?肾又为什么主水?

岐伯答道:肾位于人体的下半部,为阴中之阴,所以它属于至阴之脏,而阴属水,因此说肾是主水的脏器。肺属于太阴之脏。肾脉属少阴,这是因为少阴在冬季最旺,而冬季与水相对应,足少阴经的气在冬季最旺,少阴经脉起源于肾脏,它的末端分支入肺,因此与水有关的病的根本在肾、标在肺,肺肾两脏如不健全,都能够积水形成病变。

黄帝又问道:那么,为什么肾脏能够积水而生病呢?

岐伯说:肾脏就相当于胃的闸门,此关口出现问题,水液就要停留聚在一起而形成病。其水液在人体上下,泛溢于皮肤,从而形成浮肿病,也就是水液积聚所产生的病证。

黄帝问:在春天采用针刺疗法时,要取络脉分肉之间,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春天属木,肝气开始发生;肝气的性质是急躁,其感受风邪也很迅速,但肝的经脉往往藏于深处,当风邪刚进入体表就与卫气相互搏结,不能深入到经脉,又因为病邪在人体表层的络脉与肌肉之间,所以针刺时,取络脉分肉之间进行浅刺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

黄帝问道:在夏天采用针刺疗法时,应取盛经皮肤腠理,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夏天为火当令,人体内与之相应的心气也开始旺盛起来,因此虽然脉形瘦小而搏动气势微弱,却充满了阳气,热气熏蒸于分肉腠理之间,向内进入经脉,所以应取盛经分腠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只透过皮肤,就能把病治好,这是由于病邪居于浅表的缘故。“盛经”就是指阳脉。

五输穴

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下的五个重要腧穴——井、荥、输、经、合,并称为“五输”。

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如水流自源而出,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黄帝问道:在秋天采用针刺疗法时,应取各经的腧穴,为什么呢?

岐伯说:秋天为金当令,肺脏之气与秋天收敛清肃之气相对应。这时候火气渐衰,金气渐盛,人体的阳气处于合闭的过程中。秋季阴气开始旺盛,如果湿邪侵犯人体,由于阴气还没达到太盛的程度,所以不能深入机体内部,因此应取阴经的腧穴以泻阴邪,取阳经的合穴来泻阳热的病邪,因为体表的阳气开始衰弱,而向内运行到合穴之处,所以要取合穴进行针刺治疗。

黄帝问:在冬天采用针刺疗法时,应取各经的井穴和荥穴,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冬天为水当令,人体内与之相对应的肾气开始闭藏,呈现出阳衰阴盛的气象。足太阳经气伏沉在骨,阳气随之下行,所以应取井穴以抑制阴逆的太过,取荥穴以充实阳气的不足。因此说“冬取井荥,春不鼽衄”,它的科学依据就在这里。

黄帝道:先生所谈到的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腧穴,我们已经探讨了它们的含义,但还不知道它们所在的部位,现在我想了解其部位的所在和作用。

岐伯说:头上有五行,每行有五个穴位,针刺之,能够散发诸阳经上逆的热邪。对大杼、膺腧、缺盆、背腧这八个穴位进行针刺,可以泻除胸中的热邪。对气街、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这八个穴位进行针刺,可以泻除胃中的热邪。对云门、髁骨、委中、髓空这八个穴位进行针刺,可以泻除四肢的热邪。五脏的腧穴旁左右各五穴,针刺这十个穴位,可以泻除五脏的热邪。以上五十九个穴位,都是热邪所发生部位的附近,可以用泻法治疗。

黄帝道:人受了寒邪,会转为发热,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盛极必衰,寒邪太盛,就会郁而发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