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心身疾病的治疗首先是采取有效的躯体治疗,以解除症状,促使康复。集体心理治疗是在医生指导下,共同讨论了解致病因素,掌握预防措施。生物反馈疗法用于高血压病、溃疡病、偏头痛的治疗已经获得成效。在心理生理疾病中,情绪因素可引起病情变化,病情变化又可影响疾病本身。在焦虑、抑郁病人中,使用抗抑郁和抗焦虑剂药物加速疾病好转,也有利心理治疗。

对心身疾病的治疗首先是采取有效的躯体治疗,以解除症状,促使康复。如果需要持久的疗效,减少复发,则需要结合其他形式的治疗,如请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共同参加,共同诊治。主要围绕3个目标:①努力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除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②提高病人对应激的认识水平,改变或消除病人不合理的信念,不恰当的对应激源的主观评价,改善情绪反应;③减轻生理反应,缓解病情。具体方法如下:

(一)心理治疗

包括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和催眠疗法。个别心理治疗是采取个别谈话方式,详细了解病人发病前后的精神因素、个性特点,帮助病人达到更好的家庭与社会适应,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集体心理治疗是在医生指导下,共同讨论了解致病因素,掌握预防措施。

(二)生物反馈和行为治疗

生物反馈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内脏反应。利用现代电子仪器,将生物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为声、光等反馈信号,使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及其他躯体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其方法和名称很多。杰考逊提出了放松疗法,通过自我训练放松全身肌肉。印度瑜珈、我国气功疗法也都可归属于广义生物反馈疗法范围内。生物反馈疗法用于高血压病、溃疡病、偏头痛的治疗已经获得成效。

(三)精神药物治疗

在心理生理疾病中,情绪因素可引起病情变化,病情变化又可影响疾病本身。在焦虑、抑郁病人中,使用抗抑郁和抗焦虑剂药物加速疾病好转,也有利心理治疗。

(四)环境治疗

人对环境适应是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环境改变可引起人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在治疗中需要对环境作适当调整。如果是家庭因素所致发病者,需要对家庭成员进行治疗。

(李红亚 梁 平)

参考文献

1 龚耀先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2;85-107

2 李克勤主编.医学与心理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81-99

3 王宇中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7;61-85

4 刘纪元主编.医学心理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7;47-62

5 荆卫民主编.医学心理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1-9;62-91

6 顾方舟主编.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复习应试全书(公共科目分册).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1-2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