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脊髓支配神经分布图

脊髓支配神经分布图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而使其外观呈分节状。除第1颈神经自枕骨与寰椎间、第8颈神经自第7颈椎和第1胸椎间出脊髓外,其他脊神经皆从同序椎骨和下一椎骨之间的椎间孔穿出。在椎间孔内,脊神经前方是椎间盘和椎体,后方是椎间关节及黄韧带,因此,脊柱的病变如椎间盘脱出和椎骨骨折常累及脊神经,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穿出硬脊膜后前、后根组成脊神经。脊神经损伤可用下述办法判断其是神经根性损伤或周围性损伤。

一、脊髓位置和形态

(一)脊髓外观

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的上2/3,呈圆柱形,前后稍扁,颈部脊髓尤为明显。上端平枕骨大孔续延髓,下端在成人终止于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的脊髓圆锥可下达第3腰椎体上缘。脊髓下端位置较低,末端呈圆锥状,即脊髓圆锥,由此向下延续成终丝,称为马尾。成人脊柱长度为70cm,脊髓全长40~45cm(图1-14)。

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而使其外观呈分节状。脊髓有3个主要功能区①颈膨大为臂丛发出处,相当于颈3~胸2脊髓节,其最大周径约平第6颈脊髓节;②胸段脊髓节周径大致相同;③腰膨大为腰骶丛发出处,相当于腰1~骶3脊髓节,约与第10~12胸椎平齐,其最大周径平第12胸椎。

脊髓全长表面有纵行的沟裂,分别称为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将脊髓不完全地分隔为基本对称的两半,中心有纵行的中央管通过。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之间,两侧有与之平行的两条纵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前外侧沟内有脊神经前根(由传出的运动纤维组成)沿此纵线排列并穿出脊髓,后外侧沟内有脊神经后根(由传入的感觉纤维组成)的根丝进入脊髓,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内脊神经节的外方合并而成为脊神经。脊髓借这些沟裂分成索。

图1-14 脊髓外形
①脊髓及脊神经侧面观;②前面观;③后面观

(二)脊髓节与椎骨的位置关系

脊髓从形态上不分节段。脊髓节是指每一对脊神经所附着区的脊髓节段,和脊神经相对应(31个节段),即颈髓8节,胸髓12节,腰、骶髓各5节,尾髓1节。各脊髓段与相应椎体的对应关系见表1-1。全身皮肤感觉区与脊髓段的关系见表1-2和图1-15。

成人颈髓上段(C1~4脊髓节)和相对应的颈椎体大致平对;颈髓下段(C5~8)和胸髓上段(T1~4)比相应椎体序数高1/2~1个椎体;胸髓中段(T5~8)高1~2个椎体;胸髓下段(T9~12)高2~3个椎体;全部腰髓节(L1~5)约平对第11、12胸椎体,骶、尾髓节(S1~5、C0)大约平对第1、2腰椎体,如第11胸髓节平对第8胸椎。

表1-1 脊髓节与脊柱椎体、棘突的对应关系

表1-2 脊髓节的相应皮肤感觉区和平面

(续 表)

图1-15 脊髓节对皮肤的节段性分布

二、脊 神 经

1.组成与位置 脊髓借31对脊神经与身体各部相连,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除第1颈神经自枕骨与寰椎间、第8颈神经自第7颈椎和第1胸椎间出脊髓外,其他脊神经皆从同序椎骨和下一椎骨之间的椎间孔穿出。每对脊神经前、后根在相应的椎间孔内或其附近组成脊神经(图1-16)。在椎间孔内,脊神经前方是椎间盘和椎体,后方是椎间关节及黄韧带,因此,脊柱的病变如椎间盘脱出和椎骨骨折常累及脊神经,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

图1-16 脊神经的形成和分支模式图

2.脊神经成分 一般有4种神经纤维成分(图1-17)。

(1)躯体运动纤维:起于脊髓前角细胞,经前根入脊神经,支配骨骼肌。

图1-17 脊神经的纤维行走模式图

(2)躯体感觉纤维:起于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皮肤、肌、关节和韧带的各种感觉器,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

(3)内脏运动纤维:T1~L3脊髓节侧角的交感神经元,经前根和白交通支,至相应的椎旁或椎前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至脊神经,分布于血管、腺体及平滑肌。由S2~4脊髓节发出的副交感纤维经盆内脏神经分布于结肠左曲以下的脏器,在器官壁内交换神经元。

(4)内脏感觉神经元:来自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随脊神经直接分布于内脏,中枢突自后根入脊髓,可与躯体或内脏运动神经元形成反射弧。

3.分布 脊神经感觉支在皮肤上的节段性分布,称为皮节。人体脊神经皮支的分布有阶段性和重叠性的特点。皮肤感觉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在颈部和躯干较有规律。节段性分布区为狭长带,上肢的皮节排列在上肢纵轴的两侧,下肢由于纵轴略呈螺旋形,皮节的配布不如上肢规则,皮肤的神经虽是按节段分布,但每一皮节的带状区有相邻的上位皮节和下位皮节的神经纤维参加,形成相互重叠的支配现象。当有3个相邻皮节的神经受损害时,病人可仅表现为中间皮节神经支配区的感觉障碍。

三、脊神经根

1.组成 脊髓和脊神经的根丝组成脊神经根,分前根(腹侧根)和后根(背侧根)。由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组成,前者是来自肌肉、肌腱和皮肤黏膜感受器的纤维,后者较细,传递痛觉和温度觉。后根在椎间孔处有膨大的脊神经节,为感觉神经元胞体聚集所致;前根从前外侧沟出自脊髓前角,为运动性,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轴突组成,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骨骼肌(一部分前根内尚有来自胸、腰段脊髓侧角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它经前根至交感神经的椎旁或椎前节,更换神经元后,再分布于内脏。椎管内脊神经的前根排列在前,后根在后,在椎间孔,后根在上,前根在下。穿出硬脊膜后前、后根组成脊神经。

2.生理解剖特点 从应用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脊神经根有如下特点。

(1)固定脊髓:因其根短,且呈近水平状行走,故可牵制脊髓不致过分活动而起固定作用。

(2)容易受累:神经根的前方为钩椎关节,后方有小关节,内侧为椎体间关节边缘,在此骨性管道中容易因三者的松动、移位及骨质增生而遭受刺激或压迫,尤其是钩椎关节处的退行性变化及骨刺形成较早,更易先受累。

(3)易形成粘连:由于有神经根易受刺激或压迫,同时也最早出现创伤性炎性反应,以致纤维蛋白渗出而粘连。因此,是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开始最早的部位,并由此向椎管方向蔓延。

四、损伤后表现

脊神经根损伤会影响脊髓的正常生理功能,损伤程度不同,其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也不同。

1.全部后根损伤 进入脊髓的一切传入神经冲动被阻断,机体一切感觉消失,同时脊髓反射也消失。

2.某一脊神经后根损伤 其皮肤分布区的感觉并不受影响,或轻微减弱,但受其支配的骨骼肌传入的本体感觉受阻,肌肉失去反射能力,使肌张力丧失,称为无肌紧张,但该肌仍能收缩。

研究表明,完全阻断肢体的神经传入冲动,会导致肢体瘫痪;不完全阻断后根的神经传入冲动,只保留一部分皮肤感觉,运动功能不受影响。如保留供应手和足皮肤的任何一部分的某一神经后根,手和足的运动很少造成障碍。

3.前根损伤 所支配的肌肉完全瘫痪并萎缩。胸、腰脊神经前根损害,同时伴有从脊髓侧角发出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损伤,会累及其所含支配眼内肌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引起眼睑下垂和瞳孔缩小,即霍纳(Horner)综合征。

脊神经损伤可用下述办法判断其是神经根性损伤或周围性损伤。①如神经损伤在椎间管内,肌电图显示前、后支所支配的躯干侧面及肢体肌肉都有神经支配的电位;②如神经损伤在椎间管以外,则只有前支支配的肌肉有失神经支配的电位,而后支支配的竖脊肌仍属正常。

临床实践表明,支配下肢各种运动的运动神经也有节段性(图1-18)。与髋关节屈、收、内旋有关的脊髓节为L2~3,伸、展、外旋的为L4~5;伸膝关节为L3~4,屈膝关节的为L5~S1;和踝关节背屈运动有关的为L4~5,跖屈为S1~2。根据受损的肌或关节活动受限的部位,有助于了解脊髓损伤的可能位置。

图1-18 脊髓节与肌肉的节段性分布关系

不同的脊髓段和脊神经支配不同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见表1-3~4。

表1-3 上肢各种运动的肌肉节段性神经支配

(续 表)

表1-4 下肢各种运动肌肉的节段性神经支配

(郭友华 燕铁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