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逆汤方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于四逆汤加人参汤更加茯苓,故治四逆加人参汤证,而有茯苓证者。四逆加人参汤,见霍乱病篇,可互参。此述发汗太多,表虽解,但由于津液大量亡失,既可导致四逆汤的阴寒虚证,也可造成调胃承气汤的阳热实证。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除,新水不能吸收,但组织缺乏水的营养,故渴欲饮水,虽饮亦止留于胃肠,因致随饮随渴的消渴证,与五苓散利其小便,使水代谢恢复正常,消渴自已,则表亦自解。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方解】此于四逆汤加人参汤更加茯苓,故治四逆加人参汤证,而有茯苓证者。四逆加人参汤,见霍乱病篇,可互参。

【解读】“由于表里俱虚,陷于阴证”,此阴证,当指太阴里虚寒证。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注解】发汗表解,而反恶寒者,为已转变阴寒虚证,已述如前,若不恶寒而但热者,则传为阳明实证,可与调胃承气汤,以和其胃。

【解读】此述发汗太多,表虽解,但由于津液大量亡失,既可导致四逆汤的阴寒虚证,也可造成调胃承气汤的阳热实证。究竟是阴寒虚,还是阳热实,当凭有无恶寒发热而定。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可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注解】太阳病,当发汗,但发汗宜取微似有汗佳,若使大汗出,胃中水分被夺,胃中干则烦躁不得眠也。欲得饮水者,可少少与饮之,使胃润即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为水停不行,表不得解也,五苓散主之。

【按】首段只因为汗出多,胃中干而渴欲饮水,故少少与饮即愈;次段是误发小便不利,里有停水的汗,故仍脉浮微热表不解,此少与前之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条的道理同,可互参。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除,新水不能吸收,但组织缺乏水的营养,故渴欲饮水,虽饮亦止留于胃肠,因致随饮随渴的消渴证,与五苓散利其小便,使水代谢恢复正常,消渴自已,则表亦自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