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治疗的基础

自我治疗的基础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8厘米,女性平均身高为156厘米。体重差异在标准的±10%以内均属正常。体重低于相应年龄、身高及性别标准的10%时属于消瘦。儿童体温高于成年人,成年人体温高于老年人,女性体温高于男性。妇女在妊娠早期体温可出现持续性的轻度升高。人体体温是恒定的,凡是超过正常体温数值均为病态。糖尿病患者持续低温,且不上升,应考虑低血糖反应,立即测血糖。

1.人体正常值

(1)正常脉搏每分钟次数: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脉搏,成年男性为60~80次/分,女性为70~90次/分。入睡状态时,脉搏减慢,男性为60~70次/分,女性为60~80次/分。9~15岁为70~80次/分。站立、运动、饭后以及患病时脉搏可增快。成年人脉搏少于60次/分,多见于心脏传导阻滞、阻塞性黄疸及其他严重疾病。如果超过90次/分,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假如脉搏强弱交替出现,称为交替脉,可能有心脏性疾病。

(2)正常呼吸频率:成年人正常呼吸频率男性为14~18次/分,女性为16~22次/分。呼吸频率与体位变化有关,卧位时为14~16次/分,坐位时为16~18次/分。

(3)正常人身高体重

①成年人身长标准值。我国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8厘米,女性平均身高为156厘米。一般身高差异在平均值的±20%以内为正常。身高低于相同种族、地区、性别及同龄人的正常平均标准的30%以上,或成年人身高在120厘米以下时为侏儒症。一般而言,男性身高在我国高于200厘米,女性高于185厘米时称为巨大体型。

②成年人正常体重参考值。体重差异在标准的±10%以内均属正常。体重在性别上的差异为:10岁以前男孩一般较重,10~16岁女孩较重,16岁以后男性比女性重。在没有水肿等因素存在的前提下,如果体重超过相应年龄、身高及性别标准的10%者称之为肥胖。体重低于相应年龄、身高及性别标准的10%时属于消瘦。

(4)正常人的听力:正常成年人一般在距离约1米处可听见机械表的声音为正常。

(5)血压正常数值:正常人血压收缩压为11.97~18.62千帕(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7.98~11.97千帕(60~90毫米汞柱)。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相应升高,40岁以上每增长10岁收缩压增高1.33千帕(10毫米汞柱)左右。反之,年龄越小,收缩压越低,婴幼儿血压与4岁小儿大致相同,一般收缩压不得低于9.9~10.7千帕(75~80毫米汞柱)。4岁以后儿童血压的参考值可按下式计算:收缩压(毫米汞柱)=(2×周岁数)+80,而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3/5。血压换算1千帕=7.5毫米汞柱。

血压与性别有关,中年以前女性的收缩压常较男性低0.7~1.3千帕(5~10毫米汞柱),中年以后男女血压无明显差异。左右臂也有区别,收缩压右臂较左臂约高1.3千帕(10毫米汞柱),舒张压右臂较左臂约高0.7千帕(5毫米汞柱)。夜间收缩压降低2.7~4.0千帕(20~30毫米汞柱)。情绪及精神紧张对血压影响也较大,一般早晨起床之前测量的血压较为准确。40岁以下血压高于18.62/11.9千帕(140/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低于11.97/7.98千帕(90/60毫米汞柱)为低血压。如果测不到血压,表示有生命危险。

(6)体温正常数值:因测量部位不同有所变化,一般人体正常体温舌下测量36.5~37℃;腋窝下测量36~37℃;肛门直肠内测量36.5~37.5℃。口腔温度比腋窝下温度平均高0.2~0.5℃;肛门直肠内温度比腋窝下温度平均高0.4~0.6℃。

儿童体温高于成年人,成年人体温高于老年人,女性体温高于男性。正常人一天中的体温也有变化,凌晨睡眠中最低,在上午7~9时很快上升,以后上升缓慢,下午17︰00~19︰00时是人体一天中体温的最高点,到深夜时达到最低的稳定值。正常人一天中最高与最低体温之差一般在1℃以内。一般女性的体温略高于男性,女性在月经前体温较高,月经来潮时体温下降0.2~0.3℃,到排卵时体温通常又降低0.2℃,此后则突然升高。妇女在妊娠早期体温可出现持续性的轻度升高。

人体体温是恒定的,凡是超过正常体温数值均为病态。发热的类型如下:微热37~38℃,常见于风湿、结核病;中等发热38.1~39℃,多见于感冒;高热39.1~41℃,见于感冒或细菌感染;高于41℃为超高热。糖尿病患者持续低温,且不上升,应考虑低血糖反应,立即测血糖。

(7)胃容量及食糜排空时间

①胃容量,初生儿为7毫升;婴儿时为25~60毫升;3个月时约为140毫升;6个月时约为180毫升;1岁幼儿约为270毫升;3岁时约为600毫升;成年人为2 000~3 000毫升。胃进食后5分钟开始蠕动,3次/分钟,每次蠕动排出食糜量为1~3毫升,约4小时后排空。但每种食物排出时间是不一致的,如水为3~4分,谷物、粮食为2小时,脂肪(肥肉、油脂)为5~8小时,混合食物为4~5小时。

②肠蠕动频率,十二指肠17~18次/分;空肠15~16次/分;回肠12~14次/分;大肠总蠕动3~4次/日;肠鸣音3~4次/分;直肠有“便意阈”。当直肠内容物达25~50克压力时,即可产生便意。

③肠排空时间,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为3~8小时;食物在大肠内停留时间为10小时;大肠对水分的吸收量约300毫升/日。

④排泄粪便时间,各种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总时间,由咽至食管上端用0.1秒;由咽至贲门,流质食物用3~4秒;半流质食物约用5秒;固体食物用6~8秒;通过胃用3~4小时;通过小肠用3~8小时;通过结肠约用10小时;全部时间为20~40小时。一般正常人每24~48小时应大便1次,每次量为100~300克(干重23~32克),如果超过2天以上不大便,粪便则变干,极臭,而且易罹患肠癌。

(8)每次心跳输出血量:成年人每分钟心跳60~80次时,心室收缩射血量每次60~80毫升,每分钟搏出血液4 000~5 000毫升,24小时约搏出700升。人体总血量有5 000~6 000毫升,心脏用压力把血挤到血管里,然后又流回来,依靠心脏规律地跳动与血管的弹性,使全身血液周而复始,川流不息。

(9)血液黏度:成年人的血液黏度为水的3~4倍。饮水量不足可影响血液的黏度,心肌梗死多发生在晨间4点钟左右,所以该病患者在夜间不能缺水。

(10)脑耗氧量及缺氧时限:脑耗氧量(按脑重1 400克计算)46毫升/分,占全身耗氧量20%~25%,脑灰质比脑白质多5倍。脑缺氧耐受的最大时限为4~6分钟。

2.常见疾病信号

(1)发热:健康人的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保持恒定。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时,致使体温高于正常体温即37℃以上,称为发热。正常体温有一定的活动范围,清晨8时口腔温度为36.3~37.2℃,因个体不同,体温稍有差异,有的人略高于37℃,无任何疾病。一般肛门内体温37.5℃不算发热,高于38℃肯定是发热,小儿腋下正常体温为36~37℃,上午多为36℃,下午多为36.7℃,喂奶后体温暂时升高达37.5℃,有的甚至达38℃。所谓低热是指腋下体温37.5~38℃,高热是指39℃以上。

体温按日期记录可描绘成曲线,因曲线不同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状热(波浪热)等。稽留热,属于高热,可持续39~40℃之间达数日或数周,每日体温波动在1℃以内。这种热型多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肺炎等。假如2周以上的长期高热,往往系泌尿系统感染、中耳炎、肝胆感染、结核感染,或者败血症、骨髓炎、肝脓肿等。一般突发高热,并伴有流鼻涕,多为感冒、急性扁桃体炎。

(2)疼痛:疼痛是很多疾病的信号,但有的疼痛没有病理改变,如官能性疼痛。表浅性疼痛,多为机械、化学、热、电的刺激引起,这种疼痛,多为尖锐地刺痛、刀割样痛、灼痛。深部疼痛,多为血管、骨髂、肌肉、心脏、肝脏、胰脏、胃肠等。血管疼痛多与动脉搏动连在一起,有的随着脉搏跳动,如常见的偏头痛、动脉炎等。肌肉疼痛,多为持续性收缩痛,或者挤压性触痛及绞痛,如心绞痛、肠管痉挛痛、胃溃疡等持续性钝痛。

头痛,是极为常见的疾病信号。表浅部位头痛多为鼻、耳、眼部疾病,如鼻窦炎、中耳炎、近视、青光眼;深部头痛,局限于前额或弥散于全头部,可能是急、慢性乙醇及鸦片、一氧化碳、尿中毒等。高血压头痛多见于后枕部,夜间或清晨时为重。脑膜炎头痛常见有呕吐及意识模糊,说不清什么部位头痛,发作时间及疼痛性质无规律,伴有记忆力减退,多为失眠及神经官能症。

胸痛,常见有肋间神经痛及心肺疾病。若感胸骨后及放射到左肩部的剧烈疼痛,可能是心绞痛。因心绞痛可怕,往往自诉上述症状,但发作与劳动无关,而经常在生气或吵闹中反复发作过,这可能不是心绞痛,而多是心神经官能症。

腹痛,这是最常见的疾病信号,可因疼痛性质不同,表现为不同疾病。心口窝疼痛,常发生在餐后,也就是胃里充满食物后疼痛,这种疼痛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这种病的疼痛,也发生在饭后3~4小时,所谓饥饿痛。上腹部疼痛呈周期性,多为钝痛、绞痛、灼痛。进食时或服用碱性药物后疼痛减轻。上述症状,多为胃溃疡病。肠疼痛,多发生于中、下腹部,疼痛剧烈,无规律性,往往伴有鼓肠(胀气),有的排气后疼痛减轻。这往往是肠痉挛、肠寄生虫、阑尾炎、癌症等。上腹部疼痛,常与吃脂肪性食物有关,越吃脂肪(肥肉)疼痛越加重。这可能是胰、胆等消化系统疾病。

(3)水肿:水肿是体液潴留,皮肤表现紧张,皱折消失,皮肤发亮,用手按之有凹陷,有的是局限性水肿,有的是全身性水肿。

水肿的原因来源于心脏,称为心源性水肿。这是由于心功能不全,使水、钠潴留引起的。这种水肿首先发生于身体的最低部位,早期只见于踝部。特别是长期站立后于晚间出现,休息一夜即减轻。病情加重时水肿逐渐向上扩展,甚至出现腹腔积液。

肾脏原因引起的水肿,称为肾源性水肿。这种水肿多在清晨发现,而且是眼睑水肿为明显,严重时也引起全身水肿。这种水肿,多是因肾炎而引起的。

肝硬化引起的水肿,称为肝源性水肿。这主要由于门静脉压升高,引起肝腹水。

营养不良性水肿,这种水肿发生之前先有体重减轻、消瘦等,而后才发生水肿。

(4)呼吸异常:首先是呼吸动作、次数的改变。健康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20次,1岁以下的婴儿每分钟呼吸45次,5岁每分钟25次,15岁达20次。呼吸次数增多,可能是心脏、肺及热性疾病。呼吸次数减少,每分钟减少10次,常见药物中毒、尿毒症、肝昏迷、脑肿瘤、脑出血等。

(5)咳嗽:咳嗽是机体的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遇有异物侵入呼吸道,立刻引起咳嗽。干咳无痰,常见咽喉炎、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结核;湿性咳嗽,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炎、空洞性肺结核、肺脓肿等。

(6)咯血:咯血是指喉部,气管、支气管、肺实质出血,经咳嗽由口腔排出,称为咯血。咯出来的血常与痰混在一起,带有泡沫,呈鲜红色。这种咯血,可由肺炎、肺脓肿、肺癌、肺吸虫病引起的。

(7)呕血:食管、胃、十二指肠出血,经口腔排出称为呕血。呕出来的血呈咖啡色或暗黑色,急性大出血时,也呈鲜红色。这种呕血,常见于溃疡病、胃癌、食道癌、肝硬化等。

(8)厌食:食欲缺乏,见食就饱,称为厌食。工作不顺、生气等精神因素可引起厌食。急性传染病、肝炎、肝硬化厌油类食物。胃癌也厌肉类食物。

(9)呕吐:呕吐多为消化道疾病。呕吐物有臭鸡蛋味或粪臭味,可能是小肠梗阻。吐物胃液很多,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痉挛、梗阻。吐物有大量黏液,可能是慢性胃炎。

(10)便血:大便中有鲜红色血,可能来自结肠、直肠或肛门。粪便乌黑发亮,呈柏油样,一般来自上消化道,如胃、十二指肠等处。

(11)腹泻:急性腹泻,多为食物中毒、霍乱、菌痢、伤寒病。慢性腹泻,多为菌痢、肠结核、血吸虫、炎症、肿瘤等病。

(12)便秘:一般便秘,多为饮食少膳食纤维及习惯引起。精神抑制、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吗啡中毒及机械肠梗阻也能引起便秘。

(13)黄疸:黄疸出现,多为传染性肝炎。观察是不是出现了黄疸,首先看眼睛里边的白眼珠(巩膜)有没有黄色,有的软腭也先出现黄染,继而脸、胸、腹、四肢出现黄染。

(14)多尿:正常成年人每昼夜排尿量为1 000~1 800毫升。尿量一般与摄入水量成正比,但长期多尿往往是糖尿病。尿量多达10升以上,多为尿崩症。

(15)少尿:一昼夜尿量持续少于500毫升称为少尿,若完全无尿称为尿闭。少尿、无尿是由于肾炎引起的急症。

(16)尿频:正常人日间尿4~6次,夜间0~1次,尿次数增多称为尿频。尿频是膀胱刺激症状,多为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3.糖尿病合并症先兆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先兆:糖尿病早期症状,自感食欲缺乏、恶心或有呕吐,伴有上腹部疼痛。呼吸加深加快,呼出气中有烂苹果味。有轻度头晕、头痛、烦躁,心跳加快及四肢发凉等。

(2)糖尿病性乳酸酸中毒先兆:突然恶心、呕吐、腹泻、下腹部疼痛或肌肉疼痛等。

(3)糖尿病高血压急症先兆:高血压急症先兆是指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18.7/12.0千帕),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病。高血压往往是冠心病和卒中(脑缺血、脑出血)的前驱疾病。如果血压突然升高,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其先兆症状有异常兴奋、易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手足发抖、易怒等,以及心悸、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耳鸣眩晕、腹部绞痛、心绞痛、嗜睡、尿频、尿少等,应急速入院治疗。

(4)糖尿病合并心绞痛发作先兆:心绞痛是因冠心病恶化发展的一个先驱症状,多在过度兴奋、饮食过饱、怒气之时发作,突感胸痛,其疼痛的部位在中上段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多呈剧痛,伴有压榨闷感、窒息感,伴有不同程度的出汗;有的疼痛放射到左侧背部、左前臂内侧;每次发作时间为3~5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但也至少在一分钟之内者。口含硝酸甘油片后,常在数分钟内疼痛缓解。

(5)糖尿病脑出血先兆:脑出血是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畸形等引起的疾病。往往因饮酒、吸烟、情绪激动、劳累、用力过猛、寒冷等刺激诱发。多数患者在发作前数小时或1~2天出现较为剧烈的头痛,多位于头后部、后颈部,检查时血压很高,可达200/140毫米汞柱以上,可能已出血,甚至有死亡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