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菌性脑膜炎抗原检测

细菌性脑膜炎抗原检测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由于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广泛接种,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发病率显著下降。细菌侵入脑膜后引起一系列病变,炎症对脑神经造成的损害严重时可导致失明、耳聋、面瘫等。严重的细菌性脑膜炎也会有休克、昏迷或抽搐症状产生。根据检测结果即可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感染细菌的种类,从而对所患细菌性脑膜炎做出诊断。

当人脑部的脑膜及脊椎周围的脊髓液被感染并产生发炎症状时,称为脑膜炎。脑膜炎可以由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结核菌等感染所致。常见感染菌有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肺炎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等,由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感染引起的脑膜炎也时有发生。

脑膜炎奈瑟菌是引起人类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的最常见的细菌,多发于婴幼儿青少年,特别是幼儿园的儿童及集体住宿的学生极易感染,具有传染性。此菌通过飞沫传播可导致流行性脑膜炎暴发流行,该病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病死率为5%左右,成人病死率可达15%。利用凝集反应及琼脂扩散试验等方法,可将脑膜炎球菌分成A、B、C、D、X、Y、Z、29E和W-135、H、I、K、L 13个血清群,在我国以A群流行为主,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分离的细菌A群占约95%。而在欧美流行的主要是B群和C群。我国每年均有散发和局部地区的流行,以冬末和初春为发病高峰,全年均可发生。脑膜炎奈瑟菌经常可从无症状携带者的口、鼻咽部分离出来,由于人是脑膜炎奈瑟菌的唯一宿主,一般是接触口腔分泌物或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鼻咽部的脑膜炎球菌扩散,通常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后进入血液,造成单纯菌血症,若细菌经血液或淋巴到达脑脊髓膜,则可引起脑脊髓膜炎。

肺炎链球菌引起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其感染率占细菌性脑膜炎的第三位,各个年龄都可发病,新生儿和老年人最为常见,在细菌性脑膜炎中,其病死率最高,可达19%左右,本病多散发,因与肺炎发生有关,故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在肺炎链球菌的荚膜中,有大量可溶性特异性物质,由多糖多聚体组成,不同菌株所含的荚膜多糖不同,可用凝集、沉淀和荚膜肿胀试验将肺炎球菌分为Ⅰ、Ⅱ、Ⅲ型等85个血清型,其中Ⅰ、Ⅱ、Ⅲ型致病力最强,尤以Ⅲ型为著。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多继发于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炎等,少数病人继发于颅脑外伤或脑外科手术后,肺炎链球菌一般通过脑膜进入血液循环,而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炎的肺炎球菌可直接进入脑膜致病,肺炎链球菌感染产生的大量纤维蛋白及炎性渗出物,可使脑室扩张、水肿或出现积脓,造成颅内压升高、失语、偏瘫等后遗症。此病治疗不彻底遗留的慢性病灶易于复发。

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是由流感嗜血杆菌侵入脑膜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多发于新生儿及4岁以下儿童,以体液免疫缺陷性或患有镰刀型贫血的儿童特别易感,秋冬季发病率较高,全年均可发病。病死率为3%。根据1990年疾病控制中心(CDC)对细菌性脑膜炎多中心监测研究调查的结果,发现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率约为45%,是感染率最高的病原菌,肺炎链球菌约为18%,脑膜炎奈瑟菌约为14%。根据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成分的不同,将流感嗜血杆菌分成6个血清型,即a、b、c、d、e和f型,其中b型对人类的致病力最强,多数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是由b型引起,在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中95%流感嗜血杆菌为b型。近年来,由于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广泛接种,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发病率显著下降。一般情况下,30%~50%的正常人鼻咽部携带流感嗜血杆菌,发病时常伴有菌血症,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膜为最常见的侵入途径,患中耳炎或乳突炎患者感染细菌也可直接侵犯脑膜。细菌侵入脑膜后引起一系列病变,炎症对脑神经造成的损害严重时可导致失明、耳聋、面瘫等。

细菌性脑膜炎初始显现的症状和一般感冒很像,常被忽略。脑膜炎的症状为高热(体温>40℃)、颈部僵硬、剧烈头痛、食欲缺乏、意识不清、恶心、呕吐、抽搐、倦怠、嗜睡、对光敏感、反射异常、皮疹(由其在腋下、手、脚部位),症状的变化可能会在一至两天发生,有些在数小时后即危及生命。严重的细菌性脑膜炎也会有休克、昏迷或抽搐症状产生。其预后也常常导致永久性的神经病变,如耳聋、盲目、语言障碍、脑部损坏等,严重地损伤人类的健康。

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涂片染色镜检、(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等)分离培养与鉴定、乳胶凝集试验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等。乳胶凝集试验能直接、快速检测脑脊液致病菌可溶性抗原,可直接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弥补涂片检测敏感度及特异性较低及培养鉴定条件苛刻、阳性检出率低、需要时间较长等的不足。目前市场有检测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商品试剂盒。

【检测原理】 乳胶凝集试验检测5种脑膜炎抗原(以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为例),包括:①B型流感嗜血杆菌;②83种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③A群脑膜炎奈瑟菌;④B群脑膜炎奈瑟菌(K1型大肠埃希菌);⑤C群脑膜炎奈瑟菌。

用免疫学方法直接测定释放在脑脊液中的可溶性抗原。乳胶凝集法脑膜炎检测试剂,包含被特异性抗血清敏化的乳胶颗粒,能够通过快速卡片凝集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相应抗原。

【适应证】 细菌性脑膜炎。

标本采集】 留取脑脊液0.5~2ml。将脑脊液放在玻璃试管中隔水煮沸5min。

【参考范围】 阴性。

【操作方法】 试剂包括R1:抗B组流感嗜血杆菌抗体致敏乳胶液;R2:抗肺炎链球菌;R3:抗A组脑膜炎奈瑟菌抗体致敏乳胶液;R4:抗B组脑膜炎奈瑟菌(K1型大肠埃希菌)抗体致敏乳胶液;R5:抗C组脑膜炎奈瑟菌抗体致敏乳胶液;R6:阳性对照液。

1.将加热后的脑脊液离心(2 000r/s,10min),留取上清液。

2.分别滴加1滴致敏乳胶试剂(R1~R5),加30μl上述处理后的上清液,混合轻摇玻片。

3.读取结果。阴性反应为均匀的悬液;阳性反应为2min内发生凝集。

4.每次试验同时做阳性对照试验。

【结果判读】

1.与R1凝集者,说明脑脊液中有B型流感嗜血杆菌抗原。

2.与R2凝集者,说明脑脊液中有肺炎链球菌抗原。

3.与R3凝集者,说明脑脊液中有A群脑膜炎奈瑟菌抗原。

4.与R4凝集者,说明脑脊液中有B组脑膜炎奈瑟菌抗原,在新生儿或早产儿多显示K1型大肠埃希菌存在;在老年患者更可能存在B群脑膜炎奈瑟菌。

5.与R5凝集者,说明脑脊液中有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原。

【质量控制】 每次试验同时做阳性质控对照试验。

【临床意义】 感染期间,感染菌释放相应抗原到体液中,这些抗原可用免疫学试验方法检测出,如与相应的抗体致敏乳胶液凝集,说明脑脊液中存在相应抗原。根据检测结果即可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感染细菌的种类,从而对所患细菌性脑膜炎做出诊断。

【局限性】 每种乳胶的最低灵敏度是根据纯化抗原测得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25ng/ml;B群脑膜炎奈瑟菌:25ng/ml;A和C群脑膜炎奈瑟菌:50ng/ml;肺炎链球菌:100ng/ml;K1型大肠埃希菌:25ng/ml。

【优缺点】 乳胶凝集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一般在病程1~3d内可出现阳性。较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方法简便、快速。敏感度为75%~94.4%,特异性为98.1%~1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