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贝赫切特综合征(狐惑病)

贝赫切特综合征(狐惑病)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口腔溃疡、阴茎及阴囊溃疡,1年余不愈。西医诊断为贝赫切特综合征。 本案贝赫切特综合征与中医学“狐惑病”相类似。其病因主要是外感湿热毒气,湿热蕴结,热毒蒸腐,或感染病毒所致。余毒未尽,恐有“死灰复燃”之患,故仍以黄芩、黄柏、连翘同用,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综观全案立法用药,宗泻火解毒祛湿之则。本病总以清热泻火、除湿为大法。3.“玳瑁地黄汤” 狐惑病的成因,多数医家认为与湿热邪毒有关。

黄某,男,36岁,军人。1981年12月21日就诊。

患者口腔溃疡、阴茎及阴囊溃疡,1年余不愈。伴口苦、口干、多饮、纳少、便秘、尿黄、多梦、易出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贝赫切特综合征。

[辨证] 湿热壅毒循肝经上冲下侵。

[治法] 泻火解毒,清热利湿。

[处方] 黄连6g,黄芩9g,黄柏9g,栀子12g,牡丹皮12g,土茯苓15g,升麻3g,金银花15g,连翘12g,赤小豆30g,当归15g,玳瑁6g,生地黄15g,赤芍15g,桃仁12g,葛根6g,五味子6g。

水煎服,14剂。

另用:①锡类散2瓶,外涂患处。②柿霜饼30g,口含化。

二诊:1982年1月6日。

服药14剂后,口腔及外阴部溃疡均愈合,睡眠已安,小便淡黄,唯口稍苦,纳少,大便干燥,舌淡红,苔薄黄稍腻,脉细濡。改投滋阴增液,除湿解毒之法。

[处方] 生地黄30g,玄参15g,麦冬15g,赤小豆30g,生薏苡仁30g,地肤子30g,连翘12g,土茯苓15g,升麻3g,黄芩9g,黄柏9g,生白芍15g,生甘草10g。

水煎服,7剂。

三诊:1982年1月15日。

药后诸症均除,舌淡红,苔薄白,脉缓。继以养阴增液法,调理善后。

[处方] 生地黄15g,玄参10g,天冬、麦冬各10g,北沙参15g,生白芍15g,生甘草6g,生薏苡仁30g,土茯苓15g,升麻3g,白薇10g,泽泻15g,牡丹皮15g。

水煎服,7剂。

【解析】 本案贝赫切特综合征与中医学“狐惑病”相类似。其病因主要是外感湿热毒气,湿热蕴结,热毒蒸腐,或感染病毒所致。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少腹,上通于咽喉,湿热蕴蒸,热毒上冲下侵,故上为口腔被蚀,下则涉及二阴溃烂。治疗总以清热泻火,解毒除湿为大法,故以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苦寒泻火,直折热势,使三焦湿热火毒直趋而下,从小便而出,正是黄连解毒汤清泻三焦火毒之旨。土茯苓利湿导热之中,更长于解毒;升麻功能清热解毒,善于升举清阳。二者相使为用,前者以渗利下导为主,后者以升提上行为要,既增强清热解毒之功,又有“火郁发之”之义。金银花、连翘均为疮疡之要药,相须为伍,清热解毒疗疮之力倍增;赤小豆性主下行,尤以渗利下焦水湿见长,善入血分以消肿排脓、托毒生肌,为治疮疡肿毒之佳品;当归养血活血,推陈致新。四药合用,清热利湿,解毒疗疮之功相得益彰。玳瑁甘、咸、寒,归心、肝经,功专解毒,合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则为“玳瑁地黄汤”(谢海洲先生自创方),凉血解毒,祛瘀生新,功专力宏。桃仁善于破血行瘀,又能润肠通便,伍当归则增强活血排脓、润肠通便、祛瘀生新之力。葛根善升阳明之清气,鼓舞胃气上行生津,与升麻、连翘、土茯苓相合,则有升清降浊之功。“五味子敛气生津之药也”,补中兼涩,寓于诸药之中,泻中寓补,利中寓涩,相反相成,故有佐使之用。

二诊药已中病,但湿毒未尽,阴液已伤,故治以祛湿解毒,养阴增液并举之法,方中重用生薏苡仁利水渗湿,排脓消疮;重用地肤子苦寒降泻,燥湿泻火,善导湿热下行;重用赤小豆、土茯苓相合,则增强利湿解毒之效。余毒未尽,恐有“死灰复燃”之患,故仍以黄芩、黄柏、连翘同用,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然苦寒清利必有伤阴之虞,故重用生地黄、玄参、麦冬以滋阴清热,生津润燥,即增液汤(《温病条辨》)“增水行舟”之义。生白芍苦酸而阴柔,补血而敛阴;生甘草清热解毒,通行百脉。二者相合,酸甘化阴,养血敛阴,和中缓急,使阴液得复。使以升麻升举阳明之清气,是谓升清降浊之法。

三诊病愈,继以养阴增液之法,诚为万全之策。方以增液汤合沙参麦冬汤为主方化裁,重用北沙参养胃生津,功专力宏,“专补肺阴,清肺火”,与麦冬相须为用,养阴生津之功相得益彰;天冬入肺以清肺热而养肺阴,入肾则能滋肾养阴,与麦冬相须而行,既增强滋阴清热,润肠通便之力,又有“金水相生”之义。生薏苡仁、土茯苓伍用,增强利湿解毒,导热下行之功。泽泻长于泻相火,去邪水,以保真阴,伍牡丹皮则能泻“伏火”,使火退而阴生。白薇与升麻均善走阳明经,前者善清血热,尤以清虚热见长,且能透邪外出;后者长于清热解毒,善升阳明之清气。二者相合,增强升举清阳,透邪外出之力,寓于诸药同用,则有事半功倍之效。

综观全案立法用药,宗泻火解毒祛湿之则。初期,重在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内服以黄连解毒汤、赤豆当归散(《金匮要略》)、“玳瑁地黄汤”为主方化裁;外用辅以锡类散等药。本期以攻邪为主,佐以扶正。中期,治宜解毒祛湿,滋阴增液并重之法,内服以增液汤、赤豆当归散为主方化裁,攻邪与扶正兼施。后期,治宜养阴增液之法,内服以增液汤、沙参麦冬汤为主方化裁,重在养阴扶正。佐以升清降浊之法贯彻始终,故有事半功倍之效。

【重点提示】

1.病因病机及治法 湿热蕴结,热毒蒸腐,或感染病毒,热毒上冲下侵所致。本病总以清热泻火、除湿为大法。初期,重在解毒祛湿,以攻邪为主,佐以扶正;中期,以解毒祛湿,滋阴增液并重之法,攻邪与扶正兼施;后期,治宜养阴增液之法,重在养阴扶正。

2.对药组成

3.“玳瑁地黄汤” 狐惑病的成因,多数医家认为与湿热邪毒有关。唐容川则认为是“感染虫毒,湿热不化所致”。谢海洲先生认为本病系由湿热蕴结三焦,热毒蒸腐,内陷血分,故以黄连解毒汤为主方,重在清泻三焦火毒;辅以“玳瑁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方以玳瑁“解岭南百药毒……消痈毒……解蛊毒。”蛊者,毒虫也。《本草纲目》云:“解蛊毒,生玳瑁磨浓汁,水服一盏即消。”玳瑁功专解毒消痈故为君;伍以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生津为臣;以赤芍、牡丹皮凉血散瘀,祛瘀生新,共为佐使。四药相合,解毒消痈,凉血散瘀兼施,可谓独创“玳瑁地黄汤”也,故有出奇制胜之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