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年人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吗

成年人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吗

时间:2022-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因腮腺炎是全身性感染,病毒累及其他腺体及中枢神经系统则产生相应症状,但一般是伴随腮腺炎出现,故认为是并发症。无腮腺肿大,而只有脑膜脑炎、脑膜炎或睾丸炎者,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不便为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RNA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nm。该病毒有V抗原(病毒抗原)和S抗原(可溶性抗原)两种,感染后可出现相应抗体。S抗原的抗体在起病后2~6周出现,随后即下降,无保护作用,但可用于诊断本病;病毒抗原的抗体出现较迟,但可持续6个月~1年,病毒抗体有保护作用。自然界中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该病毒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37℃保持24h,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56℃20min、乙醇2~5min可灭活。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d至肿大后9d,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亦可感染。

3.流行特征 为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发病主要为学龄儿童,无免疫力的成年人亦可发生,1岁以下婴幼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很少发病。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发病机制】 腮腺炎病毒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上皮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经血流播散至腮腺及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腮腺炎及脑膜脑炎,并在此进一步增殖,再次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侵犯第一次未受累的器官,因此临床上出现不同器官相继发生病变。

【病理】 腮腺炎的病理特征是腮腺、舌下腺、颌下腺的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导管壁细胞肿胀、坏死,管腔中充满坏死细胞及渗出物。腺体间质组织水肿,淋巴细胞浸润,点状出血、腺泡坏死,从而造成腺导管阻塞、扩张,淀粉酶潴留。淀粉酶经淋巴管进入血流,使血及尿中淀粉酶增高。睾丸、卵巢、胰腺也可出现相似的病理变化。有关腮腺炎病毒所致脑膜脑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考虑是腮腺炎病毒的一种细胞融合糖蛋白所致,动物实验表明应用此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能预防脑炎和脑细胞坏死的发生。病理变化包括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炎性浸润、星状细胞增生及急性血管周围脱髓鞘。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d,平均18d,部分病例有前驱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食欲缺乏等。发病1~2d后腮腺逐渐肿大,体温升高至38~40℃不等,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向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肿大的腮腺疼痛明显,状如梨形,有坚韧感及压痛,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灼热但不化脓。腮腺管口早期红肿,挤压无脓性分泌物流出。因腮腺导管炎症阻塞,故进食酸性食物时促使腺体分泌致疼痛加重。腮腺肿大先由一侧开始,2~4d后累及对侧。颌下腺、舌下腺亦可累及。腺体肿大2~3d达高峰,持续4~5d后逐渐消退,全部病程为10~12d。

某些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大,而以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出现。因腮腺炎是全身性感染,病毒累及其他腺体及中枢神经系统则产生相应症状,但一般是伴随腮腺炎出现,故认为是并发症。

【并发症】

1.神经系统 并发症多见于儿童,有脑膜脑炎、脑膜炎、脑炎等。以脑膜脑炎较为常见,一般在腮腺炎发病后4~5d出现高热(体温达39~40℃)、头痛、嗜睡及脑膜刺激征,也可在腮腺肿大之前或同时发生。其他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变化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相似,预后良好,重者偶有死亡。可遗留耳聋、视力障碍等后遗症。

2.睾丸炎与卵巢炎 多见于青春期后成人。多在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开始消退时,又突发高热,睾丸肿痛,可并发附睾炎、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多为单侧,亦可有双侧,约1/3的患者遗留睾丸萎缩,这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睾丸细胞破坏所致,但很少引起不育症。卵巢炎多见于成年女性,表现为下腹及腰背部疼痛、月经不调等,右侧卵巢炎可酷似阑尾炎,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

3.胰腺炎 在腮腺肿大数日后发生,以恶心、呕吐及中上腹剧痛及压痛为主要表现,多在1周内恢复,血脂肪酶升高有诊断价值。

4.其他 尚可并发心肌炎、肾炎、乳腺炎、甲状腺炎、前列腺炎等。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检查 90%患者发病早期血、尿淀粉酶增高,增高程度与腮腺肿大程度大致成正比。无腮腺肿大的脑膜炎患者,血与尿中淀粉酶也可升高。依此可与其他原因的腮腺肿大或其他脑膜炎相鉴别。血脂肪酶增高,有助于并发胰腺炎的诊断。

3.脑脊液检查 有腮腺炎而无脑膜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约半数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且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改变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脑膜炎相似。

4.血清学检查 用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或用特异性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检测腮腺炎病毒抗原,均有助于早期诊断。应用PCR技术检测腮腺炎病毒RNA,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5.病毒分离 应用患者的唾液、尿液、血液、脑脊液,接种于动物组织细胞,可分离腮腺炎病毒。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接触史以及发热和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即可诊断。无腮腺肿大,而只有脑膜脑炎、脑膜炎或睾丸炎者,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

2.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常是单侧腮腺肿大,不伴睾丸炎或卵巢炎。挤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管口流出。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其他病毒性腮腺炎: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某些型等均可引起腮腺炎,需根据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进行鉴别。

(3)其他原因的腮腺肿大: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结节病、营养不良和腮腺导管阻塞等均可引起腮腺肿大,一般不伴急性感染症状,局部也无明显疼痛与压痛。

(4)颈和耳部淋巴结炎:能触及坚硬的淋巴结,边缘清楚,且肿大不是以耳垂为中心。

【预后】 腮腺炎大多预后良好,病死率为0.5%~2.3%,主要死于重症腮腺炎、脑炎等。

【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流质饮食,避免进食酸性食物。

2.抗病毒治疗 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病毒唑),每天1g,儿童每日15mg/kg静脉滴注,疗程5~7d或用干扰素,可减轻并发症。

3.对症治疗 高热、头痛、腮腺胀痛可给镇痛药及小剂量退热药。男性成人患者,为预防睾丸炎的发生,早期可应用己烯雌酚。对睾丸炎可用丁字带或棉花垫托起,局部冷敷,酌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发脑膜脑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时,可应用20%甘露醇每次1~2g/kg静脉滴注,每4~6h1次,直至症状好转。同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用3~5d。

【预防】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预防的重点是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应用减毒活疫苗进行皮内、皮下接种,亦可用喷鼻或气雾方法,90%可产生抗体。儿童应在13个月时接种。严重系统性免疫损害者为相对禁忌,孕妇禁用疫苗,以防胎儿致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