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缺乏
1.相关因素 新确诊,缺乏信息来源。
2.主要表现 对治疗方案不理解,不配合治疗与护理。
3.护理措施
(1)关心体贴患者,耐心与患者交谈,通过交谈确认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和对疾病、未来生活的顾虑,并给予清楚、充分的解释和说明。
(2)向患者描述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病有关。
(3)解释淋巴瘤原发部位因人而异,可以是淋巴结或淋巴结以外的器官,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及皮肤等。
(4)了解此疾病的临床表现,解释明确诊断必须做细胞活检,以便患者密切配合。
(5)讲解治疗方法,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做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6)创造一个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的氛围,认真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并耐心给予解答。允许和鼓励患者自学有关知识,提供适合患者的学习资料。
(二)体温过高
1.相关因素 肿瘤坏死物;化疗后白细胞功能低下及数量降低,机体免疫力低下引起感染。
2.主要表现 畏寒发热,体温高于39℃。
3.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每4h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
(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
(3)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选择喜欢的饮料,每日保证饮水量在2 000~3 000ml。
(4)出汗后要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更换衣服,注意保暖。
(5)协助口腔护理,鼓励多漱口,口唇干裂时涂护唇油。
(6)体温超过38.5℃时给予头枕冰袋等物理降温,慎用乙醇擦浴,以防加重皮下出血。
(7)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并记录。
(8)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并注意观察和记录降温效果。
(9)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注意保暖。保持室温在18~22℃,相对湿度50%~70%。
(三)活动无耐力
1.相关因素 化疗后全身性虚弱;肿瘤压迫致疼痛;发热消耗、休息、睡眠时间不足;血红蛋白低下。
2.主要表现 全身软弱无力,不能下床,头晕、乏力、心悸、晕厥。
3.护理措施
(1)监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
(2)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日常活动计划,指导患者有效活动,完成所需要的活动量。
(3)根据患者的需要把常用的生活用品放在床边易取处,如呼叫器、水杯等,以减少体力消耗。
(4)卧床期间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如协助喂饭、提供便器等,以减少能量消耗。
(5)遵医嘱输新鲜血或输红细胞,以增加对各组织器官的供氧。
(6)遵医嘱给予刺激红细胞产生的药物,如红细胞生成素等。
(四)有感染的危险
1.相关因素 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致粒细胞下降;恶性肿瘤对骨髓的浸润;免疫缺陷。
2.主要表现 如发生感染,可出现畏寒、发热、咽喉疼痛、脉速;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腹泻、腹痛、肠鸣音亢进;肛周疼痛、口腔溃疡疼痛。
3.护理措施
(1)做好保护性隔离:在患者接受化疗后,且骨髓受到抑制期间应减少探视人员,减少活动,尤其是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活动,并戴口罩。
(2)各种治疗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前后要认真洗手,预防医院感染。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min。室内地面、床旁柜等物品用三氯消毒液消毒。
(4)协助患者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5)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尤其便后、餐前要认真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凉拌不洁生食,禁烟酒、浓茶、咖啡。
(6)保持口腔卫生,保证每日3次口腔护理。每日多次用替硝唑漱口液含漱,尤其是进食前后、晨起、晚睡前,以便清除食物残渣,并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异常、牙龈有无红肿。
(7)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多饮水,多进食蜂蜜、香蕉等,防止大便干结导致肛裂而造成肛周感染,注意保持肛周及会阴部卫生,便后及每晚予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0min。
(8)为防止条件致病菌的感染,遵医嘱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应用。
(五)气体交换功能受损
1.相关因素 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气管;肺部浸润。
2.主要表现 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等。
3.护理措施
(1)给予患者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卧位、高枕卧位,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病房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3)遵医嘱给予吸氧,并保持输氧管道通畅,必要时给予20%~30%的乙醇湿化吸氧。
(4)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5)活动要循序渐进,并制定休息时间表,避免过度劳累。
(6)不断安慰患者,给予精神上的安抚和支持,保证患者平静,以便减少耗氧量。
(7)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音变化、动脉血气分析,痰液的量、颜色及患者的神志变化。
(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相关因素 化疗后味觉、嗅觉缺失、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症、溃疡、干燥;肿瘤浸润胃肠道;继发感染、发热导致基础代谢率增加等。
2.主要表现 体重下降,精神状态差,恶病质。
3.护理措施
(1)患者恶心、呕吐严重期间,在餐后可给予止吐药,增加止吐药的疗效。
(2)教给患者实施减轻、预防恶心/呕吐的措施,摄入不引起恶心、呕吐的食物,如干面包片、脆饼干、新鲜水果等。当患者感到恶心严重时,应减少活动,做深呼吸。
(3)进餐时让患者采用半坐卧位或坐位,以利吞咽,并在饭后保持此姿势30min防止误吸。
(4)避免食用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做到少量多餐。
(5)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整洁的进餐环境和患者喜欢吃的食物,使患者心情舒畅。
(6)进餐前后做好口腔卫生,促进食欲。
(7)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肠道外高营养,严格无菌操作。
(七)潜在并发症-出血
1.相关因素 骨髓增生低下导致血小板减少;骨髓被某些因子取代。
2.主要表现 皮肤可见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呕血、便血、血尿;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出血表现。
3.护理措施
(1)监测血小板计数: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的症状,如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或瘀斑,呕吐物中有无隐血,血尿、血便,呕吐、头痛、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等,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2)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嘱患者注意休息,勿进行剧烈活动;低于20×l09/L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3)指导患者预防出血:如禁止用手挖鼻孔、牙签剔牙、用力搔抓皮肤、剃须刀片刮胡须等。
(4)为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动作应轻柔,以免引起或加重出血。
(5)尽量避免肌内注射、静脉穿刺等侵入性操作,应于注射后延长按压针眼的时间。
(6)避免在直肠内进行操作:如灌肠、试肛表等,以防刺破黏膜而出血。
(7)必要时,遵医嘱输血小板,输入前常规给予抗过敏药,输入后注意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