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氮平衡监测

氮平衡监测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摄入氮超过排出氮时为正氮平衡,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怀孕的妇女以及恢复期的病人属于这种情况。若每日摄入氮少于排出氮时为负氮平衡,如饥饿、疾病及衰老阶段一般处于这种情况。3.当病人月经期间或合并蛋白尿、血尿等情况,会严重影响尿总氮值,此时不适宜用氮平衡评价机体蛋白代谢状况,应选用其他蛋白质代谢评价指标。

氮平衡法是研究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种方法,因为直接测定食物中蛋白质及体内消耗的蛋白质量比较困难,所以常采用测定摄入氮及排出氮的方法来了解蛋白质的平衡情况。各种食物蛋白质的含氮量约在16%,食物的含氮量乘以6.25即为蛋白质含量。食入蛋白质未被消化吸收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吸收的蛋白质,在体内进行代谢,代谢废物主要随尿排泄。比较每日摄入氮量及排出氮量的平衡情况,就是氮平衡实验。

氮平衡公式:B=I-(U+F+S)

B:氮平衡,I是摄入氮,U:尿总氮,F:粪氮,S:皮肤中丢失的氮。

健康成年人每日摄入氮量与排出氮量相等为氮的总平衡,即B=0。摄入氮超过排出氮时为正氮平衡,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怀孕的妇女以及恢复期的病人属于这种情况。若每日摄入氮少于排出氮时为负氮平衡,如饥饿、疾病及衰老阶段一般处于这种情况。

临床上在疾病的急性期氮平衡不会有明显的提高。氮平衡的概念听起来简单,但标准氮平衡的测定过程比较麻烦。

【适应证】

适用于需要监测蛋白质代谢状态的患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摄入氮量

(1)对于能经口摄食的病人,摄入氮量测定必须包括经口摄入氮部分和经静脉途径输入氮部分。经静脉输入氮量可直接根据输入氮量计算;测定经口摄入氮需每餐制作2份完全相同内容(包括食物种类、重量、烹调方法等)饮食,其中一份给患者就餐,另一份送代谢室进行含氮量的检测。如患者不能将全部饮食摄入,应将剩余膳食中含氮量减去,即为实际摄入氮量。

若无条件进行食物含氮量的检测,也可以采用食物成分表根据摄入食物的种类及重量,粗略计算摄入饮食中的含氮量。

(2)对于接受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摄入氮量可根据所使用的营养制剂中氮含量进行计算。

2.排出氮量 临床上收集粪便和皮肤分泌物较困难,通常按下列公式计算氮排出量。

氮排出量=尿总氮(g)+2g。

其中,2g代表经皮肤(0.5g)、粪便(1~1.5g)。

值得注意的是,当病人有外科引流管时,引流管中引流液体所含氮量应考虑在排出氮中进行计算以准确评价氮平衡情况。

若无条件进行尿总氮测定,可以采用测定尿中尿素来粗略估计尿总氮,从而计算排出氮,方法如下:

尿氮丢失量(g/d)=尿尿素(g/d)/2.14+4(g/d)

其中:2.14是计算尿素中氮含量的系数;4(g/d)是尿中丢失的非尿素氮含量。

但此公式不适用于分解代谢的病人,因为此时氨的排泄增加,以尿素形式排出的氮是减少的,会影响氮平衡。所以需要同时测定尿中尿素和氨。

【注意事项】

1.测定尿总氮时,收集24h尿液应常规在标本中加入防腐剂(1%盐酸溶液),并将标本放在阴凉、干燥处。

2.如病人无粪便或排便极少(如TPN治疗时),粪便中氮丢失量仅0.5g,计算氮平衡时应注意。

3.当病人月经期间或合并蛋白尿、血尿等情况,会严重影响尿总氮值,此时不适宜用氮平衡评价机体蛋白代谢状况,应选用其他蛋白质代谢评价指标。

4.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尿、血尿患者,会影响尿总氮值。

【注】 总氮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经典方法。

检测过程将待测样品经消化、蒸馏、吸收、滴定后,根据公式计算即可测得样品含氮量,详见凯氏定氮法。

(秦英智)(审稿人 许 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