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悸用桂枝甘草汤不起作用

心悸用桂枝甘草汤不起作用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诉心悸、气短10年,心胸憋闷、疼痛6个月,加重10天。前往某医院住院治疗。根据心电图、B超检查,诊断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肌缺血。住院期间病情不见好转,有加重趋势,医院曾多次发出病危通知书。家属商议后,转求中医药治疗。至今2年未见复发。 风湿性心脏病属中医学心悸、心痛范畴。8年前因四肢关节痛,动则心悸,在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辨证属胸阳不振,心肝血瘀。

★ 从气虚血瘀,心脉痹阻论治

【病案】 患者,女,66岁,2005年5月5日来诊。主诉心悸、气短10年,心胸憋闷、疼痛6个月,加重10天。前往某医院住院治疗。根据心电图、B超检查,诊断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肌缺血。住院期间病情不见好转,有加重趋势,医院曾多次发出病危通知书。家属商议后,转求中医药治疗。现症见心悸心痛,胸闷气短,胸痛时作,伴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失眠多梦,面色青灰,口唇发绀,饮食少,舌质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数。中医诊断为心悸,心痛。辨证属气虚血瘀,心阳不振,心脉痹阻。治宜益气活血,温通心脉,佐以宁心安神。方选补阳还五汤合桂枝汤加减。

处方:丹参30g,黄芪60g,当归12g,川芎15g,红花6g,桃仁12g,赤芍15g,鸡血藤30g,桂枝15g,白芍15g,酸枣仁15g,柏子仁15g,龙骨30g,牡蛎30g,大枣15g,甘草6g。2日1剂,每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服上方4剂后,诸症缓解。效不更方,上方随症加减,调治3个月后,胸闷、胸痛等症状消失,心悸、心痛得以控制,面色转润,饮食复常,睡眠安稳,能操持家务和从事轻便农活。至今2年未见复发。

【按语】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学心悸、心痛范畴。心悸的病因有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血瘀阻、阴虚火旺、水气凌心的不同,然心血瘀阻又有寒凝、气滞、痰阻之别。本案乃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瘀阻心脉所致。故用补阳还五汤合桂枝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一则补气扶正,二来推动血行;当归、鸡血藤补血养心;桃仁、川芎、红花、赤芍、丹参活血化瘀,通痹止痛;桂枝与甘草合用,温通心阳;白芍与甘草相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以宁心悸;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大枣补脾,以滋化源;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心气足,瘀滞化,心脉通,化源充,心阳振奋,心神安宁,心得濡养而诸症可平。(钱子高.补阳还五汤临证新用举隅.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2:32)

★ 从胸阳不振,心肝血瘀论治

【病案】 张某,女,32岁,1983年5月15日诊。8年前因四肢关节痛,动则心悸,在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1980年婚后,出现左胸部阵发性针刺样疼痛,发作时四肢发冷,心悸不适。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剧烈,月经量少色暗。曾四处求医,屡治不效。脉弦细涩。辨证属胸阳不振,心肝血瘀。治以活血化瘀,温通心阳之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黄芪30g,当归12g,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赤芍12g,柴胡10g,桔梗6g,桂枝10g,薤白10g,郁金12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上方5剂后,胸痛消失。继后每出现心痛即服上方,一服即效。

【按语】 本病属于中医心痹范畴。《内经》早有记载:“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一旦发作,来势凶猛,最为危候。本例属胸阳不振,心血瘀滞所致。用血府逐瘀汤为主,活血化瘀;加桂枝、薤白、黄芪、郁金温阳通痹,使胸阳得复,瘀去血生。心脉通畅,心痛自愈。(蜀祯学.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举隅.四川中医,1985,6: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