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the 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指以第3腰椎横突与附近组织发生牵拉、摩擦、压迫刺激后形成的慢性腰痛。亦有称第3腰椎横突周围炎,或第3腰椎横突滑囊炎。
【流行病学】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尤以体力劳动者最为多见,多有突然弯腰扭伤、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它是腰肌筋膜劳损中最典型的一种。
【病因病理】
1.解剖结构 腰椎横突位于腰椎两侧,无骨性组织保护,其中以第三腰椎横突最长,上有腰大肌、腰方肌起点,并附有腹横肌、背阔肌的深部筋膜。当腰腹部肌肉强力收缩时,该处所承受的拉应力最大。
2.病因病理 急性腰扭伤时可使第3腰椎周围的肌肉筋膜被撕裂,出现损伤性炎症,若治疗不当,可引起横突周围瘢痕粘连、筋膜增厚、肌腱挛缩等病理变化,并产生相应的症状。长期慢性劳损或风寒湿邪的侵袭,由于一侧腰背肌紧张或痉挛,可引起对侧或同侧肌肉在牵拉的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影响下损伤。因此,第3腰椎横突上附着的肌肉容易发生牵拉损伤,引起局部组织的炎性肿胀、充血、液体渗出等病理变化,继而发生滑膜、纤维组织、纤维软骨等的增生,邻近腰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受到刺激,日久神经纤维可发生变性,产生腰部和臀部痛,引起腰骶肌痉挛。
3.中医理论 ①肾精不足,筋骨失养:本病多发于瘦高体型、腰肌不发达之人,或因劳损、长时间站立或弯腰姿势不正确,腰部筋肉长期维持一定的姿势,导致横突周围筋脉瘀阻,气血不荣筋脉而发为本病;②急性扭伤,气血瘀阻:暴力扭挫伤,附着于横突末端,筋肉撕裂,血溢脉外,瘀阻不行,不通则痛,而发本病。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腰痛,或腰臀部的弥漫性疼痛,亦可向大腿后侧至腘窝平面以上扩散,晨起或弯腰疼痛加重,有时翻身及步行困难。
检查时在竖棘肌外缘第3腰椎横突尖端处有局限性压痛,有时可触及一纤维性软组织硬结,常可引起同侧下肢反射痛,直腿抬高实验可为阳性,但加强实验为阴性。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X线摄片除可见第3腰椎横突明显过长外,有时左右横突不对称(图16-8),或向后倾斜。
图16-8 右第三腰椎横突增长
2.封闭试验 压痛点用1%普鲁卡因5~10ml注射后,疼痛和压痛消失。根据压痛点和注射普鲁卡因有效,并结合病史、症状、其他体征和X线照片可以确定诊断。
【诊断】
1.诊断依据
(1)有突然弯腰扭伤、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
(2)多见于青壮年,尤以体力劳动者最为多见。
(3)一侧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时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有时可向下肢放射至膝部。
(4)第3腰椎横突部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5)X线摄片有时可见第3腰椎横突明显过长。
2.诊断要点
(1)多见于青壮年,尤以体力劳动者最为多见。
(2)弥漫性腰部和臀部隐痛,尤以弯腰时疼痛加重。
(3)X线摄片有时可见第3腰椎横突明显过长。
【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在于压痛点的部位不同,本症的压痛部位在竖棘肌外缘第3腰椎横尖端处,坐骨神经痛的表现也不及腰椎间盘突出症那样有明显的神经根性分布,直腿抬高实验可能阳性,但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阴性。
【治疗】
1.治疗原则与方案
(1)治疗原则:对已经确诊本病的患者,应尽早积极治疗。治疗既提倡综合性,又要有针对性,采用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2)治疗方案
①基本治疗:休息+练功+药物+其他疗法。
②对症治疗:局部封闭疗法。
2.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①揉压按竖棘肌法: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术者立于其左,两手手掌或大鱼际从第10胸椎平面起,自上而下轻快反复地推、揉、压按脊柱两侧的竖棘肌,直至骶骨背面或臀部的股骨大转子附近,并以两手拇指分别反复揉压委中、承山穴。施术应以患侧为主。
②弹拨第3腰椎横突:用一手拇指在第3腰椎横突处做与条索状硬块垂直方向弹拨,弹拨要由浅到深,由轻到重,然后用拇指或肘尖在该处反复揉压。
(2)固定与休息:初起可卧床休息,起床活动时可用皮腰围固定。治疗期间,要避免或减少腰部过度曲伸和旋转活动。
(3)练功疗法:急性症状缓解后,即可加强功能锻炼。患者身体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两手拇指向后顶按第3腰椎横突,揉按局部,然后做腰部旋转和后伸、前屈运动。以放松腰肌、解除粘连、消除炎症。
(4)中药:血瘀气滞证用定痛活血汤;风寒湿阻证用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肝肾亏虚证用金匮肾气丸合青蛾散(偏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加女贞子、枸杞子、杜仲、续断之类)。可外擦万花油或外贴伤科膏药、伤湿止痛膏、狗皮膏等。
(5)其他疗法
①针刺:做阿是穴针刺治疗,深度4~8cm,留针10~15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常有明显疗效。
②局部封闭:用醋酸泼尼松龙25mg加2%普鲁卡因2ml在压痛点明显的第3腰椎横突处做骨膜及其周围组织浸润注射。每周1次,共2~3次即可。
③局部热敷、理疗、中药离子导入等。
④针刀: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用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第3腰椎横突部(即压痛点处),以刀口线同竖棘肌平行刺入,当针刀达横突面后行横行剥离松解,若感觉肌肉和骨尖之间有松动感,即拔出针刀,以棉球压迫针孔片刻。注意切勿将小针刀刺入腹腔内。嘱患者2~5d后做弯腰背伸活动,防止再度粘连。一般一次治疗即愈,如尚存有余痛,5~7d后再重复1次。
【手术链接】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同时有长期疼痛不适而影响工作者,可采用硬膜外或局麻下,行腰背筋膜松解加横突部软组织剥离术,或横突切除术进行治疗。
【预防保健】
1.避免外伤及受凉。
2.进行适当的腰肌锻炼。
3.症状初起应卧床休息,起床活动时应该加用腰围保护。治疗期间,减少或避免腰部的过度活动。
【研究进展】 谢俊杰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应用电针法治疗120例,采用2~3寸的28号针灸针,分别从第3腰椎横突末端进针,沿着横突的上、下缘向脊柱方向各针一支,根据患者的胖瘦情况,使针体与皮肤成15°~35°夹角,进针后行较大幅度的提插捻转,使患步出现较强烈的针感,再接上电针仪,急性发作用连续波,慢性疼痛用疏密波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64例;显效46例;好转为10例;总有效率为100%。潭玲,运用封闭配合小针刀剥离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82例,其治疗方法为患者卧位,在第3腰椎横突部寻找压痛点做好标记,严格无菌操作,抽泼尼松龙25mg,1%利多卡因5ml,用腰麻穿刺针,于标记处垂直进针到横突尖部有骨感注药2ml,再将针头后退,分别向上、下刺入,每点注药1ml,无菌敷料包扎。结果:痊愈66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6例痊愈者经1~3年连续随访无一复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