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腕部关节僵硬的康复方法

腕部关节僵硬的康复方法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月骨缺血性坏死又称为Kienbock病,由Kienbock于1910年首先报道,本病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是多种原因造成月骨的血运障碍所致。长期的慢性损伤影响了月骨的血液供应,发生骨的缺血性坏死。使其发生了缺血性坏死,即所谓的负变异观点。但东亚学者认为虽然存在负变异,仅比正常人中负变异的比率稍高,不能将月骨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完全归于负变异。

月骨缺血性坏死又称为Kienbock病,由Kienbock于1910年首先报道,本病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是多种原因造成月骨的血运障碍所致。

【病因】

1.月骨的解剖及血液供应:月骨呈半圆形,近侧凸,远侧凹,前掌侧宽大,后背侧窄小,是腕关节中最不稳定的腕骨,因而在腕关节中最易脱位。月骨的前后角均有血管进入骨内,供应月骨的血液营养。月骨的血液供应有以下3种类型:

(1)滋养动脉仅从月骨的掌侧或背侧进入。

(2)滋养动脉从月骨的掌侧及背侧进入,二者之间无吻合支。

(3)滋养动脉从月骨的掌侧及及背侧进入,两者之间有吻合支相吻合。

2.导致本病的原因仍未明了,有些患者具有外伤史,但大部分患者缺乏明显的外伤史。本病多见于工作中腕关节常受到冲击或常需手提高频震动工具的重体力劳动者。长期的慢性损伤影响了月骨的血液供应,发生骨的缺血性坏死。

3.另外,桡骨末端比尺骨长,在工作中腕关节常受到冲击,桡骨的关节面反复撞击月骨。使其发生了缺血性坏死,即所谓的负变异观点。这一观点被以北欧为中心的欧美学者所接受。但东亚学者认为虽然存在负变异,仅比正常人中负变异的比率稍高,不能将月骨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完全归于负变异。

【临床表现及分类】

1.起病缓慢,病史可从数周到数年,常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腕部酸痛无力.病变严重时腕部肿胀,腕关节活动障碍,月骨部位压痛明显,患肢握力下降。晚期月骨塌陷后见第三掌骨头下陷。

2.X线检查:早期可见月骨出现均匀一致的无结构的密度增高,月骨的外形无改变,晚期可出现月骨骨小梁消失、囊形变、骨碎裂及塌陷变扁平等外形改变,并可出现严重的骨性关节病表现。

3.正位X线片上可见腕骨的正常弧线改变,腕骨高度比变小。腕骨高度比的测量方法如下:正位X线片上做第三掌骨的中轴线,并向桡骨远端关节面延长,此线段自第三掌骨基底到桡骨关节面的距离称为腕骨的高度,它与第三掌骨中轴线的长度之比称为腕骨的高度比,正常值为0.54±0.03,此值不受关节活动的影响,月骨缺血性坏死时此值变小。

4.高田根据月骨缺血性坏死不同时期的X线表现,将本病分为四期。

Ⅰ期:临床出现腕关节症状,X线检查月骨变化不明显,或仅见骨小梁的不规则变化;

Ⅱ期:X线检查见月骨骨小梁不规则变化及骨密度增高,月骨形态无改变;

Ⅲ期:表现为月骨受压、变扁平及密度不均匀.但月骨无碎裂;

Ⅳ期:具有Ⅱ、Ⅲ期改变,同时月骨出现碎裂。

【治疗】 可根据病情采用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使用于病变不严重,临床症状轻微,月骨无塌陷及碎裂的患者,采用石膏将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2~5个月,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及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治疗。

2.手术治疗 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月骨出现塌陷,碎裂及腕关节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表现者,可根据其病变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以下手术方法:

(1)血供重建手术。适用于仅有密度增高,无骨碎裂及塌陷的病例,可采用月骨开窗后植入动静脉束,或带血管蒂的骨片移植。

(2)月骨摘除术。适用于月骨坏死后碎裂及塌陷的病例,但月骨摘除后腕骨排列发生紊乱,引发创伤性关节病,在临床运用时亦应慎重采用。

(3)骨缩短术。将桡骨远端1/3切除约5mm后外固定伤肢,直至骨愈合。

(4)月骨摘除人工假体置换或腱球植入。适用于月骨坏死后碎裂及塌陷的病例,月骨摘除后所形成的空隙,采用硅橡胶人工假体(Swanson 1970)或卷成一团的肌腱填塞,减轻腕骨排列的紊乱,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5)关节固定术。适用于并发创伤性关节病、临床疼痛症状严重的病例,依据其固定范围的大小分为部分腕骨固定及全关节固定术,部分关节固定术包括桡-月、头-月、舟-头-月、头-钩-月-三角骨等。是在保留部分关节活动的同时促进骨缺血的好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