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跖骨骨软骨病

跖骨骨软骨病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跖骨骨软骨病,Freiberg首先描述本病,认为是外伤引起的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作为反复负荷损伤,跖骨头变形,跖骨干增粗,跖趾关节不匹配,最终造成局限性骨关节炎。2.病理 病理切片标本常在干髓端与髓板连接部位出现显微骨折,使骨髓血供受阻,导致骨髓缺血坏死。术后2年X线随访,跖趾关节间隙仍维持;也有作者主张如果症状加重,畸形严重、跖骨头增大,关节不匹配,骨赘形成可考虑施行跖骨头切除术。

跖骨骨软骨病(Freiberg病),Freiberg(1914)首先描述本病,认为是外伤引起的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故称Freiberg病或第二Kohler病。

【流行病学】 本病好发于10~18岁青少年,也见于成年人。一般多在13岁以后发病。女性多于男性。该病好发第二跖骨头,偶然也可侵犯第三或第四跖骨头,往往伴有扁平足,横弓塌陷。10%为双侧受累。它与其他部位骨骺病变一样,表现在跖骨头骨骺生长最快时期。通常在第二个10岁期中,骺板封闭前出现跖骨头缺血坏死。作为反复负荷损伤,跖骨头变形,跖骨干增粗,跖趾关节不匹配,最终造成局限性骨关节炎。芭蕾舞演员、护士、纺织工人和服务员容易患此病。

【病因病理】

1.病因 Freiberg首先认为是外伤引起第二跖骨头的坏死。以后有许多理论相继出现,包括损伤、内分泌紊乱或感染。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慢性创伤所致。此外由于第二跖骨头最长,受压最大,受伤机会也较多,使沿着韧带进入跖骨头的血管发生栓塞,引起血栓性坏死。

2.病理 病理切片标本常在干髓端与髓板连接部位出现显微骨折,使骨髓血供受阻,导致骨髓缺血坏死。干骺端出现反应性充血和脱钙,毛细血管穿透髓板,随之发生吸收并使坏死骨髓碎裂成多个碎片段节,最终以爬行替代方式被新骨所置换。由于反复的负重损伤,必将在坏死的骨骺内出现多处骨折。因此,当出现修复再生后跖骨头变形,如继续受伤,会引起关节软骨面的碎裂脱落,游离在关节腔内,最终也必然出现跖趾关节骨关节炎,关节边缘出现骨赘,骨干出现代偿性增粗肥大。

【临床表现】 本病发生在任何年龄。最初发病通常在生长活跃时期,出现受累跖趾关节周围疼痛、肿胀尤其在负重或行走时疼痛剧烈,如此发作症状持续数周后缓解,以后可偶然出现瞬间的刺痛,平时无任何自觉症状达数年之久。这一种持续静止的无症状状态,可因一次运动损伤,或过度的行走而被打破,跖趾关节又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负重或运动后症状加剧,休息后症状减轻缓解,体检时可发现跖骨头增大、不规则、有压痛,病变足趾往往处于过伸位。随病程延长,受累关节退行性变进一步加剧,以至出现静止痛,受累关节僵硬,活动受阻,强行屈曲或用足尖着地时疼痛加重。后期跖骨头膨大,关节面不平整,有骨赘增生而压迫其下的趾神经,引起持续性疼痛,关节可有摩擦音。病程可长达1~3年。

【辅助检查】

1.X线表现 几个特征性X线表现。

(1)跖骨头变宽,呈扁平状或杯状凹陷。

(2)受累关节相对关节面变得不规则、硬化、边缘出现骨赘。

(3)病程早期,跖趾关节间隙增宽,以后变狭窄。

(4)病程后期跖骨骨干增粗。

(5)有时关节间隙内可发现残留的游离碎片。

2.实验室检查 无异常发生。

【治疗】 急性早期阶段,应避免或减少负重,可使用小腿石膏固定2~3个月,腋杖行走,以便局部休息,避免或减少局部负荷,以最大努力减少局部畸形的发生。石膏去除后,可穿前足弓垫的鞋子,使负重点后移达数年之久,直至症状消失。后期发作时也可制动、休息、鞋垫、关节腔内注射技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预防跖骨头发生畸形变。

【手术链接】 在成年后如非手术治疗无效,并出现跖骨头膨大、关节不平整、骨赘增生而压迫趾神经,引起持续顽固性疼痛,可将骨赘或游离体切除,以消除疼痛。术后足的力量将减弱,故患者需长期用前足弓垫。当邻近侧趾骨受累时,可行近侧趾骨的近端部分切除术。

曾有作者报告对有症状的Freiberg病可采用病灶清创术,坏骨颈部向背侧闭合性楔形截骨术,使相对较正常的光滑关节面与近节环骨基底部关节面相匹配。也有作者提出当病灶清除后,残留间隙内充填趾长伸肌腱。临床结果较满意,疼痛改善;尽管跖趾关节被动活动不增加,但行走功能却正常。术后2年X线随访,跖趾关节间隙仍维持;也有作者主张如果症状加重,畸形严重、跖骨头增大,关节不匹配,骨赘形成可考虑施行跖骨头切除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