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胫骨结节骨骺炎疼痛位置

胫骨结节骨骺炎疼痛位置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少年发育旺盛时期,过多参加剧烈运动使胫骨结节受到髌韧带的过度牵拉,韧带的强度大大超过骨骺,反复的牵拉和损伤引起结节的部分撕脱,阻断或减少了来自髌韧带的血液供应,导致骨突部的骨骺缺血、坏死。由于髌韧带的牵拉,胫骨结节处的成骨细胞活跃,在局部产生骨质增生,胫骨结节明显增大,并向前突出。2.超声检查 对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较为可靠,且具可重复性。这类患者可行胫骨结节连同髌韧带下移术。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osgood-schlatter病)为胫骨结节骨化失常所致。胫骨结节是髌韧带的附着点,属于牵拉骨骺。约在16岁时该骨骺与胫骨上端骨骺融合,18岁时胫骨结节与胫骨上端骨化为一整体。故18岁前此处易受损而产生骨骺炎,甚至缺血、坏死。

【流行病学】 本病好发于11~15岁爱好剧烈运动的少年,男多于女,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多有外伤史。本病属自愈性疾病,病程为2~3年。可发生胫骨结节与胫骨不连接,但少见。在骨骼成熟后期,可造成高位髌骨和膝反屈的并发症,亦是引起后期退行性骨关节炎的重要因素。

【病因病理】 胫骨由四个骨化中心发育而成,一个在骨干,一个在下端,二个在胫骨上端。胫骨骨凸的骨化中心约在11岁出现,17岁时近端二骨化中心联合,成为胫骨结节。在少年发育旺盛时期,过多参加剧烈运动使胫骨结节受到髌韧带的过度牵拉,韧带的强度大大超过骨骺,反复的牵拉和损伤引起结节的部分撕脱,阻断或减少了来自髌韧带的血液供应,导致骨突部的骨骺缺血、坏死。后期由于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和成骨细胞的活动增加,髌韧带及其附近的软组织可出现异位骨化,并有新生小骨出现,位于胫骨结节上方。这些新生小骨组织学表现与骨化性肌炎的观察完全相同。由于髌韧带的牵拉,胫骨结节处的成骨细胞活跃,在局部产生骨质增生,胫骨结节明显增大,并向前突出。胫骨近端前部骨骺过早融合,而后部骨骺发育正常,导致膝反屈。在骨骼成熟后期,由于骨骺的分离和股四头肌的挛缩,可造成高位髌骨。也有人认为本病系外伤引起的髌腱软组织损伤所致,软组织损伤引起肌腱炎、腱鞘炎或肌腱下滑囊炎,以后在发炎的腱上发生异位骨化,使得结节部变粗大、隆起。手术探查时,在髌腱的附着点可见到嵌入的小骨块。

【临床表现】 胫骨结节和髌韧带附着处疼痛和压痛,跑、跳、上楼,被动充分屈膝或主动伸膝时疼痛明显加重,休息后疼痛可缓解或消失。疼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待骨骼发育成熟后,疼痛也自行消失。跑步或上楼时,可出现跛行、无力和疼痛。检查可发现髌腱肥厚,胫骨结节增大、坚硬,髌腱附着点有明显压痛和肿胀。膝关节无压痛肿胀或积液,浮髌试验阴性。抗阻力伸直时或充分屈曲下蹲时疼痛加重。成年后,遗留一个无症状的隆凸。偶尔在髌韧带处有一个疼痛的小骨片,或高位髌骨。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胫骨结节前上方髌韧带附着处有软组织肿胀和肥厚,有时可见钙化或骨化“碎片”。中期胫骨舌状结节密度增高,不规则,边沿模糊呈现斑点状,游离骨片状,并向前方移位,形成骨赘。甚至“碎裂”,且与骨干分离,晚期游离小骨更加显著,胫骨结节呈不规则的“碎块”(图8-4),增生融合。X线诊断必须结合临床,排除解剖变异的可能。有股四头肌挛缩者,在其侧位片上可显示髌骨向近端移位,即呈高位髌骨。

图8-4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成年后

2.超声检查 对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较为可靠,且具可重复性。根据超声检查可将本病分为Ⅰ~Ⅳ期。Ⅰ期:胫骨结节前方肿胀;Ⅱ期:骨化中心呈碎裂形状;Ⅲ期:髌韧带止点厚度变薄;Ⅳ期:髌下滑囊积液。

3.实验室检查 可无异常发现。

【诊断依据】 根据发病年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及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本病属自愈性疾病,病程为2~3年。治疗方法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大多数病例停止剧烈奔跑活动后,症状可自行消失,故症状轻的病例应立即限制体育活动,禁止跑跳活动3~6个月,中重度病例可行长腿石膏固定6~8周,随后限制体育活动3~6个月,除了休息制动外,还可行局部理疗、热敷中药熏洗等。

【手术链接】 如果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包括摘除游离骨片、胫骨结节钻孔,以改善局部血供,或可在所钻孔内植入自体骨,手术后石膏固定如果因胫骨结节过度隆起,造成局部压迫疼痛,可行手术局部切除,而髌韧带止点往往位于隆起骨块远端和外侧而不受影响。由于骨骺的分离和股四头肌的挛缩,导致髌骨上移可发生髌骨外侧脱位髌后关节受压,后可发生髌骨软化以及髌股关节退行性关节炎。这类患者可行胫骨结节连同髌韧带下移术。胫骨上端前部骨骺过早融合,而后部骨骺发育正常,导致膝反屈,严重者可行胫骨上段截骨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