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神分裂症强迫思维吃什么药

精神分裂症强迫思维吃什么药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概率为7.0‰~9.0‰,平均8.6‰。目前国内约6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6.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症候群的不同,将精神分裂症分为若干个亚型,每一种亚型均与起病缓急、临床特点、病程经过、治疗反应以及疾病预后有一定关系。占精神分裂症患者13%~18%,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

【流行病学】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最常见的重型精神病障碍之一。在一般人群中总患病率为3‰~8‰,年发病率为0.1‰。我国1982~1985年进行的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分裂症的总患病率为5.69‰,时点患病率为4.75‰。其中城市时点患病率6.06‰,明显高于农村的3.42‰。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概率为7.0‰~9.0‰,平均8.6‰。目前国内约6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

【病因】 病因是多基因和多因素,素质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也仅发现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内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方式的可能性最大,也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或多源性遗传。

(2)性格特征:约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特征,即内向性性格。

(3)其他: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青壮年,约1/2患者于20~30岁发病。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较晚,有资料提示偏执型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其他型为23岁。

2.心理社会因素

(1)环境因素:①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③生活不安定、居住拥挤、职业不固定、人际关系不良、噪声干扰、环境污染等均对发病有一定作用。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

(2)心理因素: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诸如失学、失恋、学习紧张、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外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精神症状多种多样,十分复杂,并在不同类型和不同临床阶段均有较大差异,其基本特点是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发展中人格的渐进性改变、精神渐进性衰退,导致社会、生活、学习的能力降低,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力缺损,病程多迁延。下面介绍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特征性精神症状:

1.思维联想障碍的症状

(1)思维松弛(loosening of association):病人思维活动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题叙述不够中肯、不够切题、缺乏逻辑关系,以至使人对患者言语的主题及用意都不易理解。

(2)思维破裂(spitting of thought):病人在意识清楚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言语支离破碎。

(3)思维中断(thought blocking):病人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或言语突然停止。

(4)思维云集(pressure of thought)或强制性思维(forced thought):病人思维联想不受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内容,这种联想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5)象征性思维(symbolic of thought):患者以无关具体的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4”代表“死”等,这种思维联想若不经病人自己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2.感知觉综合障碍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早期可以表现特殊的躯体不适感、头部重压感、脑内屏障感、体内液体流动感等异样的精神症状。有的病人可以出现对时间、空间、距离、大小等感知觉异常,如对距离的远近、物体的大小以及个体的变化等。

3.情感活动障碍的症状 多数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可以表现情感反应迟钝,情感活动和心境不协调,不能运用细腻的情感关心亲人,对周围事物和环境缺乏兴趣。少数病人的情感活动受到比较严重的损害,临床表现情感贫乏或情感倒错。

4.意志行为活动障碍的症状 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表现适应能力降低,社交活动减少,随着疾病的发展,多数患者在幻觉、妄想和言语运动性兴奋症状的支配下,行为活动过度增强,但在慢性期的病人往往是社会行为活动的减少和社交能力的退缩。

5.其他最常见的特征性精神症状(阳性症状)

(1)命令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是幻听的一种特殊形式,病人听到有人在命令他做某事或执行某一动作,对这些幻听病人无法抗拒并遵照执行,因而可以产生危害自己和他人以及危害社会的行为。

(2)评议性幻听:评议性幻听又称评论性幻听,也是幻听的一种特殊形式,病人听到2人或2人以上的“声音”对患者言谈举止进行评头论足,患者有时与此声音进行对话。

(3)思维鸣想(soudible thought)或思维回响: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维变成一种声音被复诵或回响出来。

(4)思维被广播(thought of being broadcasted):患者好像听到自己的思维活动在自己头脑中讲话声音很响,以至站在附近的人都可能听到。

(5)思维被洞悉(experience of being revealed)或内心被揭露感: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内心所想的事,在未经自己的言语表达已被周围人察觉了解。

(6)被控制体验(experience of being influenced)或被动性体验,或影响妄想:病人认为自己的精神活动(思维、情感及意志行为活动)都受到外力支配、控制、操纵;或认为外力浸入或刺激自己的躯体,产生种种不舒服的感觉;甚至认为自己的内脏活动,如消化、血压、睡眠等也受到外力的控制。

6.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症候群的不同,将精神分裂症分为若干个亚型,每一种亚型均与起病缓急、临床特点、病程经过、治疗反应以及疾病预后有一定关系。

(1)单纯型:起病缓慢,病程往往需要2年以上才逐渐明显,“三基”症状(即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向减退)突出,无明显精神病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言语运动性兴奋等,治疗效果及预后均差。

(2)青春型:起病较急,发展较快,临床症状以言语运动性兴奋为主,思维联想障碍的症状明显,如思维松弛和思维破裂,行为怪异且具有冲动性。占精神分裂症患者13%~18%,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

(3)偏执型:此型在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约占本病的2/3,临床症状以妄想为主,妄想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此型多伴有各种幻觉症状,病人往往在幻觉及妄想的影响下出现意志行为的障碍,治疗及预后均较好。

(4)紧张型:目前这一类型已比较少见,但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型,临床特点是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如肌张力高、缄默少语、重复言语、蜡样屈曲等精神症状,但后者更为常见。治疗效果理想

【诊断】

1.症状学标准 确定无疑有下列症状的至少2项,如症状可疑或不典型,则至少3项:①联想障碍;②妄想;③情感障碍;④幻听;⑤行为障碍;⑥被动性体验或被控制体验;⑦内心被揭露体验或思维被广播;⑧思维插入、思维中断、思维云集、思维鸣响、思维被夺。

2.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至少持续1个月。

3.严重程度标准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需满足:①现实检验能力下降,与现实不能保持恰当接触;②社会功能明显受损;③无法与病人进行有效交谈,对自己精神疾病缺乏自知力。

4.排除标准 精神分裂症患者处于不同阶段、不同临床类型或者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时,必须与强迫症、躁狂症、反应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目前尚无病因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抗精神分裂症病药物等躯体治疗,辅以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根据疾病的不同临床症状和处于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疾病早期精神症状显著活跃,药物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当精神症状减轻或进入缓解阶段时,除了药物治疗外,适时地加入心理学治疗,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和工娱治疗,促进精神活动的社会康复。当疾病已表现为以缺损症状(即精神衰退)为主的慢性阶段,则需要加强患者与社会接触,活跃病人的精神生活,采取多种手段防止精神衰退是治疗的中心环节。

1.急性期治疗

(1)口服药选择: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和慢性精神症状,提高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缓解率;缓解期内坚持维持治疗者多可避免复发;在防止精神衰退治疗中常发挥出积极作用,目前已有40余种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该病,常用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奋乃静、氟哌啶醇等。近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包括维思通、奥氮平等)已大量应用于临床。

长效抗精神病药物不仅有助于拒药患者的治疗,也方便了缓解期患者的维持治疗,从而降低了复发率。口服长效制主要有五氟利多,口服30~60mg的治疗作用可持续1周。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注射长效制剂有氟奋乃静癸酸酯和安度利可(氟哌啶醇癸酯酯),一次注射的持续作用时间各为3周和4周。

要根据疾病的首发和复发、不同临床症状、对药物敏感性考虑用药。原则是在1周内渐进加至治疗量,但在加量过程中,遇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需立即停用,下面介绍在临床常用的几种药品每日最高用量,如下:

传统口服抗精神药物的应用

氯丙嗪:400~600mg/d

氟哌啶醇:20~30mg/d

奋乃进:40~50mg/d

三氟拉嗪:30~40mg/d

氯氮平:400~600mg/d

甲硫达嗪:400~500mg/d

舒必利:800~1400mg/d

五氟利多:40~80mg/周

(2)注射药的选择

氟奋乃静氟葵酯(FD):25~50mg,每1~2周肌内注射1次。

氟奋乃静氟庚酯(FE):25~50mg,每1~2周肌内注射1次。

哌普嗪棕榈酸酯(19552-R-P):50~100mg,每2~4周肌内注射1次。

安度利克:100mg,每2~4周肌内注射1次。

哈利多:50~100mg,每2~4周肌内注射1次。

氟斯必林:1~2mg,每1~2周肌内注射1次。

2.恢复期治疗 精神症状稳定后,药物可逐渐减少作为维持用药,一般维持时间应在4~6个月,剂量原则上同治疗量。然后进入巩固期,用量为急性期治疗量的1/3~1/2或可以再小一点剂量。并需要加强心理社会支持因素,预防疾病复发。

3.药物不良反应与处理原则 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用药剂量以及个体易感性有关,如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分次服用,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

(1)对肝脏的损害:轻者表现单项转氨酶升高,病人大多无主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比较少见,目前认为是肝功能升高可能是肝脏对药物的过敏性反应所致。

(2)对内分泌的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有体重增加、性功能变化如阳萎、性欲减退、闭经、泌乳等,必要是调整剂量或改换治疗。

(3)皮肤过敏反应:多出现散在的丘疹,以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多见,一旦出现可以给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息思敏等服用症状会逐渐消失,严重者禁用此药。

(4)抗胆碱能样反应:轻者有口干、便秘、排尿困难、视物模糊。可给以舒雅乐、通便灵、必要时给新斯的明注射,如遇严重的尿潴留、肠麻痹和肠梗阻,应立即停药,积极对症处理。

(5)直立性低血压:往往发生于病人突然变换体位后出现头晕、出汗、双眼发黑、严重者可出现晕倒和意识障碍。

(6)锥体外系反应:①类帕金森综合征比较常见:主要表现有齿轮样肌张力增高、碎步、动作缓慢、面具脸、震颤。如出现症状可给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如安坦2~4mg,每日2~3次。②急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表现有扭转性挛、角弓反张、斜颈及下颌脱臼,一旦发作时肌注东莨菪碱可较快地缓解症状。③静坐不能:病人表现焦虑、坐立不安、来回踱步、不能静卧,可给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苯二氮类药物如安定类药物基本可缓解症状。④迟发性运动障碍。

4.预防与康复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是在易感素质和环境中的不良影响、生活中的应激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重视病人的生活环境,及时解决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急、慢性应激,并给予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十分重要。病人返回社会前应重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训,对病人的家庭进行心理教育,以提高家庭和病人的应付技能,改善病人家庭环境中人际关系。

这些措施对减少精神分裂症社会生活中的应激、减少复发、促进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社会心理康复协会强调必须在精神病人家庭进行心理教育和干预措施,要求家庭和病人均接受干预措施,进行家庭心理教育,介绍精神病的科学知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的重要性。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在社区建立精神病防治机构,在基层医疗保健组织普及精神病的防治知识,明显地减少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以上几个方面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精神分裂症复发是十分重要。

此外,电抽搐治疗对紧张性兴奋和木僵、兴奋躁动、伤人、自伤和消极情绪严重者的疗效显著。精神外科治疗是一种破坏性治疗措施,适应证应从严掌握,仅作为应用其他方法久治无效,危及社会和周围人安全的慢性患者最后的治疗手段。

【预后】 起病多缓慢,逐渐进展,病程迁延。有的症状波动。经治疗后可缓解,有的可再发,或多次复发。预后与病型、病期和治疗等有一定关系。病型中以紧张型较好,次为妄想型和青春型,单纯型欠佳。病期愈短,缓解率愈高,病期在半年以内的缓解率为60%~70%,1年以上的缓解率减低。抗精神病药物可使3/4患者的病情好转,坚持维持治疗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有精神病家族史,起病因素不明,病前具有分裂症性格特征者的预后较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