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联合裂隙灯显微镜的三面镜和前置镜检查

联合裂隙灯显微镜的三面镜和前置镜检查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检查时将裂隙灯与显微镜调到同一轴线上,然后将约30mm大小的前置镜夹在拇指与示指间,置于被检眼前约10mm处并可稍前后调整,同时将显微镜轻轻向后移动,在焦点变化过程中,观察玻璃体后部的改变,脱离的玻璃体后界膜呈囊形下陷,薄而透明,表面波浪状。用三面镜和前置镜观察周边部眼底:对眼底周边检查的范围比普通检眼镜(眼底镜)大,特别是对周边部视网膜变性、干性裂孔进行诊断定位。

Goldmann三面反射接触镜,又称三面镜(图8-1),前表面为平面,后表面为凹面。检查前要予表面麻醉,清洗消毒后的三面镜凹面内滴入2滴1%甲基纤维素,先用中等窄光投射到反射镜,显微镜焦点由前向后推进,直到看见眼底。三面镜中央圆形镜所见为正像,三面反射镜为反射像,如镜面在上方,所见为下方眼底,其左右关系不变,镜面在9点,所见为3点眼底,其上下关系不变。通过三面镜观察眼底时,不加压、不移动镜体和转动眼球的观察状态为静态,稍加压、移动镜体和转动眼球的观察状态为动态,后者的观察范围比前者要大。通过三面镜可以对眼底病变进行定位,以利于记录、治疗。

三面镜的中央部分为圆形凹球镜片,可观察到眼底后极部中央约35°范围,稍移动三面镜或转动眼球可达40°范围。中央圆形镜的边上每隔120°安装有三面倾斜度不同的镜面:梯形镜倾斜75°,可见后极部至赤道部之间区域,定位:角膜缘后13~17mm/静态,11~19mm/动态;方形镜倾斜67°,可见赤道前和锯齿缘区,压陷检查可见睫状体平坦部,定位:角膜缘后10~15mm/静态,9~17mm/动态;半圆形舌形镜倾斜59°为房角镜,极周边部和房角,压陷检查可见睫状体冠部,定位:角膜缘后约9mm以前/静态,约10mm以前/动态。要注意的是定位时要将病变置于镜面像的中间,并且尽量静态下定位,增加其准确性。

前置镜检查:-55DHruby平凹镜,插在裂隙灯固定支架上的活动关节臂上进行检查。所见眼底范围小,放大倍数较低,立体感较差,周边眼底像歪曲。可用于后极部眼底的检查:如视盘、黄斑等检查。

图8-1 三面镜

Ⅰ为中央圆形凹面镜;Ⅱ为梯形镜;Ⅲ为方形镜;Ⅳ为半圆舌形镜

目前临床常用的前置镜为+90D、+78D的非球面双凸球镜片,所见范围大,立体感强,已成为眼科医生检查眼底必备技能。其所见眼底为倒像,初学者需经练习才能应用自如。检查时将裂隙灯与显微镜调到同一轴线上,然后将约30mm大小的前置镜夹在拇指与示指间,置于被检眼前约10mm处并可稍前后调整,同时将显微镜轻轻向后移动,在焦点变化过程中,观察玻璃体后部的改变,脱离的玻璃体后界膜呈囊形下陷,薄而透明,表面波浪状。玻璃体后脱离有很多不同的情况,如完全性后脱离、部分性后脱离、漏斗形后脱离等,视神经乳头与玻璃体有生理性粘连,此处后脱离形成视神经盘大小类环形混浊,称weiss环。可清楚看出视盘水肿和视盘炎的肿胀程度;裂隙灯光在视网膜上有两层光带,前面的银白色光带为视网膜光带,后面的棕黄色光带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光带,视网膜的变薄、增厚、出血、渗出、新生物、周边部视网膜的变性裂孔等均可清楚看见,因而能对视网膜脉络膜进行观察诊断;黄斑部中心凹视网膜薄,中心有凹陷,反光点位于视网膜光切面的前面。黄斑水肿时,光切面呈cupid弓状,视网膜与脉络膜间有液体存在。黄斑裂孔时有光带断裂、孔缘增厚现象,而囊肿的光带是连续的。

用三面镜和前置镜观察周边部眼底:对眼底周边检查的范围比普通检眼镜(眼底镜)大,特别是对周边部视网膜变性、干性裂孔进行诊断定位。配合压陷装置范围更大。

锯齿缘部为睫状体平坦部与视网膜连接处,锯齿缘后0.5DD为无血管区,营养由脉络膜供应,血供差,其齿状突常形成囊样变性,一旦破裂可形成圆孔或小的带瓣裂孔;高度近视眼眼底常可见铺路石样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灶,易形成裂孔;赤道部及其与锯齿缘间常见与锯齿缘平行的细长带状变性区,呈格子状,其内血管常呈白线,色素沉着,视网膜变薄,病灶边缘部有玻璃体粘连,中间常有萎缩孔,尖端有撕裂孔。格子样变性是临床常见、对患眼威胁大的病变,以颞上方多见,其次为鼻上、颞下方,鼻下方少见。此外还有视网膜灰白霜样变性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