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颜正华治疗哮喘医案

颜正华治疗哮喘医案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药证相当,疗效亦显,三诊仍用原法,喘咳等症渐平。服药6剂后诸症均已减轻,原方药续服6剂。例3,齐某某,女,30岁。朱某某,男,65岁,退休工人。近日因感冒而引发喘咳痰多,色白质黏,胸中灼热发闷,多汗,尿黄,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近日因感冒又发咳嗽痰多,口苦口干,尿黄,大便干燥,痔疮肿痛,证属痰热阻肺,肠热津枯,治以清肺化痰止咳,清火润肠通便。按:本案患慢性支气管炎50年,咳喘时轻时重。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颜正华医案:

例1,王某某,男,62岁。近半年来时犯喘咳,胸闷,痰少色白,饮食睡眠尚可。脉沉滑,舌苔微黄而腻。

辨证:肺失宣降,痰气交阻。

治法:宣降肺气,化痰平喘。

处方:炙麻黄5g,射干6g,法半夏10g,款冬花10g,杏仁10g,炙紫苏子10g,茯苓16g,枳壳6g,竹茹10g。

二诊:药尽2剂,喘咳略减,仍觉胸部发闷,痰白而少,内热尿黄,喉痒口苦。脉沉滑,舌苔黄腻。肺气欠畅而有滞热,再拟平喘止咳而化痰热。处方:炙紫苏子10g,杏仁10g,白前10g,紫菀12g,百部10g,桑白皮10g,黄芩10g,橘红6g,瓜蒌皮16g,贝母10g,枳壳6g,竹茹10g。

三诊:药尽6剂,喘咳已轻,胸闷渐畅,内热尿黄、喉痒口苦等症均减。仍用原法,上方药继服6剂。

按语:实喘多属肺失宣降、痰气交阻,初诊喘咳胸闷,脉象沉滑,舌苔微黄而腻,故用射干麻黄汤合温胆汤加减为治。药后喘咳虽略减轻,但仍胸闷而见喉痒口苦、内热尿黄等肺有郁热之象,故在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基础上,加黄芩、桑白皮清肺热,瓜蒌皮、贝母化痰热兼畅肺气。药证相当,疗效亦显,三诊仍用原法,喘咳等症渐平。

例2,邢某某,女,29岁。主诉:喘咳3个月,痰多胸闷,口渴,喉痒,形寒自汗。脉弦滑,舌苔根部黄腻。

辨证:痰浊内阻,肺失宣降,营卫失和。

治法:宣降肺气而化痰浊,兼和营卫。

处方:炙麻黄3g,杏仁10g,炙紫苏子10g,清半夏10g,橘红6g,炙紫菀16g,枳壳6g,桂枝5g,炒白芍10g,地龙10g,竹茹10g,黄芩10g。

二诊:药尽3剂,喘咳胸闷减轻,仍觉口渴喉痒,喉间有痰不易咳出,形寒已退,自汗亦少。脉弦滑而数,舌尖红,苔薄腻。营卫渐和,痰热内扰,肺失肃降。原方加减。处方:炙紫苏子10g,杏仁10g,炙紫菀10g,橘红6g,炙桑白皮10g,黄芩10g,大贝母10g,瓜蒌皮15g,清炙草3g,炙杷叶10g,枳壳5g,竹茹10g。

三诊:药尽6剂,喘咳续减,痰亦减少,唯仍喉间作痒,肺部痰热未清。再以廓清为治。处方:杏仁10g,贝母10g,瓜蒌皮15g,黄芩10g,桑白皮10g,百部10g,白前10g,炙紫菀12g,枇杷叶10g(去毛),清炙草3g,竹茹10g。服药6剂后诸症均已减轻,原方药续服6剂。

按语:喘咳痰多胸闷已有3月之久,又兼营卫失和,形寒自汗,故初诊用麻、杏、紫苏子、半夏、橘红、枳壳等宣降肺气化痰,黄芩、竹茹、地龙清热,并加桂、芍和营卫。二诊喘咳减,形寒自汗亦退,唯喉间有痰,舌尖红,脉弦滑而数,肺部痰热未清,再拟降气化痰清肺之法。三诊症状续减,仍用原法。四诊重在清肃肺气,终于使久咳得以平复。

例3,齐某某,女,30岁。初诊1982年8月25日。主诉:咳喘半月有余,痰白胸闷。诊查脉沉滑,舌质红,苔薄黄。

辨证:痰阻肺气,兼有郁热,肺失宣降。

治法:宣肺定喘化痰。

处方:炙麻黄5g,杏仁10g,炙紫苏子10g,清半夏10g,淡黄芩10g,橘红6g,茯苓10g,白果10g,地龙10g,款冬花10g,瓜蒌皮15g。

二诊:服药3剂后喘咳大为减轻,原方药继服3剂。

按语:本例喘咳胸闷、痰白,均为痰阻肺气、肺失宣降之征。然舌质红,苔薄黄,兼有郁热之象。用定喘汤加减,用麻、杏、紫苏子、款冬花、半夏、橘红、茯苓宣降肺气化痰,黄芩清肺热,瓜蒌皮化痰下气宽胸,白果、地龙增平喘作用,故疗效颇著。

例4:[彭建中.中医古今医案精华评.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585]

朱某某,男,65岁,退休工人。1992年4月17日初诊。慢性支气管炎50年,喘咳时轻时重。近日因感冒而引发喘咳痰多,色白质黏,胸中灼热发闷,多汗,尿黄,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辨证:痰热内蕴,肺失清肃。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佐宽胸润肠。

方药:桑叶、桑白皮各10g,黄芩10g,瓜蒌30g,浙贝母10g,竹茹6g,杏仁10g(打碎),紫苏子6g(打碎),橘红6g,清半夏10g,紫菀10g,茯苓2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忌吃辛辣油腻。

二诊:痰消喘止咳减,仍胸闷,大便干,又见头晕头痛。证属痰热未清,兼肝阳偏亢。治以清化热痰,宽胸止咳,兼以平肝。药用全瓜蒌30g,清半夏10g,黄芩10g,浙贝母10g,杏仁10g(打碎),紫菀10g,枇杷叶10g(去毛),茯苓20g,刺蒺藜10g,菊花10g,生牡蛎30g(打碎,先煎)。7剂。

一年后又来就诊,云上方服尽7剂,诸症基本消除,至今年余未发。近日因感冒又发咳嗽痰多,口苦口干,尿黄,大便干燥,痔疮肿痛,证属痰热阻肺,肠热津枯,治以清肺化痰止咳,清火润肠通便。药用瓜蒌30g,黄芩10g,浙贝母10g,杏仁10g(打碎),马兜铃10g,槐角10g,生地榆10g,郁李仁15g(打碎),火麻仁15g,陈皮10g,炒枳壳6g,鲜地粟10枚。药尽7剂,痰咳止,痔肿消。

按:本案患慢性支气管炎50年,咳喘时轻时重。初诊喘咳痰多,色白质黏,胸闷,乃痰浊阻肺、肺失清肃之征;胸中烦热,尿黄,便干,乃肺热灼津之兆。以桑白皮、黄芩、浙贝母、瓜蒌、竹茹、杏仁、紫苏子、法半夏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其中瓜蒌、杏仁、紫苏子又兼宽胸润肠。二诊痰消喘止咳减,仍胸闷便干,又见头痛头晕知痰热未尽,气机欠畅,兼肝阳偏亢。故再投上方瓜蒌、黄芩、浙贝母等清热化痰,止咳之品,并加刺蒺藜、菊花、生牡蛎平抑肝阳,如此主兼并治,药尽即愈并保持一年不发。一年后咳嗽又作,并兼便秘痔肿,此乃有痰热阻肺,下有肠火伤津,又投瓜蒌、黄芩、浙贝母、马兜铃、地榆、槐角等上清痰热而止咳,下泻肠火而消痔,又获痊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