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与化学复合因子消毒技术

物理与化学复合因子消毒技术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于净化室内空气的负离子是由负离子发生器将空气中分子经过高电场等催化素作用,产生正负离子。目前,为了提高负离子发生器的净化能力,都将负离子与过滤、静电、高电场、紫外线等因子结合起来,发挥其协同净化作用。

(一)负离子净化技术

负离子净化空气的技术不单纯是物理因素,目前没有明确将其归类,但其在净化空气的机制方面包括物理和化学因素。将负离子净化空气技术引入医院室内空气净化,必须了解负离子的本质及其净化空气的能力,进行合理的使用。

1.基本概念 负离子是一种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其本质上是一种带负电的化学基团,能发生可逆性变化,存在时间极短。用于净化室内空气的负离子是由负离子发生器将空气中分子经过高电场等催化素作用,产生正负离子。这种正负离子可以把不带电的中性分子吸附在一起凝结成空气离子团,坠落于物体表面。

2.净化原理 负离子本身并无杀灭微生物的能力,这必须予以澄清。负离子净化空气主要是靠带电离子与空气中的微粒特别是微生物颗粒结合,形成多个颗粒凝聚变大从而迅速沉降,使空气达到净化的目的。空气中负离子只有在具备某些化学性质时,如活性氧离子或具有氧化性的化学基团等负电离子颗粒,才具有侵害蛋白质的能力从而杀灭微生物。因此,负离子对空气净化的能力比较有限,达不到高度净化的目的。

3.负离子发生器 国内市场上负离子发生器种类繁多、功率大小各异,商品名称多数冠以“负离子净化器、负离子消毒器、负离子灭菌器”等字样,但不管冠以任何名称,其作用能力都不会超出其性能范围。目前,为了提高负离子发生器的净化能力,都将负离子与过滤、静电、高电场、紫外线等因子结合起来,发挥其协同净化作用。

4.净化能力 试验证明,一台输出功率35W的负离子净化器在一个50m3房间内开机60min,对空气中微生物粒子清除率只能达到70%~90%。由表21-5结果显示,国内不同厂家出品的不同类型的负离子消毒器,基本原理都是靠负离子为主要作用因子,所以对医院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清除效果并不理想,试验证明,除菌效果差别明显,总体除菌效果有限。

表21-5 不同作者报道的负离子对空气中自然菌清除效果

(二)纳米光触媒技术

1.基本概念 所谓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即毫微米,符号为nm(nanometer),相当于10-9 m;光触媒中的“光”特指紫外光;光触媒中的“触媒”是能被光催化反应的物质,因此也称之为光催化剂。用于空气净化中的触媒是二氧化钛(TiO2),在作为光触媒使用时,应用纳米技术将其制备成10~100nm直径颗粒。因此,由“纳米+光+触媒”等3个词组成“纳米光触媒”。

2.光触媒效应

(1)生物效应:将光触媒经过特殊工艺喷镀在物体表面,在紫外光作用下产生电化学反应,可将表面上微生物氧化破坏,起到杀菌净化作用。

(2)化学效应:光触媒空气净化器将室内空气中有害气体吸入到光触媒整合面上,在紫外线照射下,对有害化学气体起到破坏作用。

(3)消毒应用:将光触媒组合到空气净化装置中紫外线照射面上,当启动空气净化器时同时开启紫外线灯,对被循环气流带入到光触媒组合表面上的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发挥破坏作用。另外,将光触媒整合到室内墙面或相关物体表面,在含有紫外线的光源作用下也可以起到对空气和表面一定净化作用。这种技术可以用到医院室内环境、生物实验室、GMP生产洁净环境等场所。

有关光触媒的详细内容和净化作用效果可详见光触媒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