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蒲黄治出血

蒲黄治出血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甘遂灌肠,减其毒性,不损真气。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胃黏膜及黏膜下有水肿及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可见,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采用直肠给药,更为合理。流行性出血热进入少尿期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灌肠中药灌肠,药液停留肠内30min,然后任其自然排出。重型、危重型患者,改用保留灌肠,患者均能接受。

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具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疾病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包括我国的流行性出血热等一类疾病。鼠为本病主要传染源。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等5期。本病属中医“血症”范畴。

1.甘遂液灌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药物组成】 甘遂。

【治疗方法】 甘遂5g研末,加水500ml,煎10min,3~4/d,保留灌肠。同时给予抗病毒,抗凝,注意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临床应用】 经上述治疗1d后腹胀、呕吐减轻,连用3d尿量增多,进入多尿期,后经调理痊愈出院。

【经验体会】 本病少尿期属中医“癃闭”、“关格”。《证治汇补》曰:“既为关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不通,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诸病源候论》云:“少腹不通,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性味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噎膈结胸,痰迷癫狂,精神错乱,癥瘕积聚。外用消肿散结,可治痈肿疮疡。甘遂《本经》云:主大腹疝瘕,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瘕坚积聚,利水谷通。《珍珠囊》味苦气寒,苦性泄,寒胜热,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本病单味甘遂灌肠,湿热、瘀浊之邪从肠道而下。甘遂灌肠,减其毒性,不损真气。

2.中药直肠给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

【药物组成】 生石膏120g(先煎30min),玄参、麦冬、生地黄、大青叶各30g,黄芩、牡丹皮、知母、生大黄、连翘、竹叶、银花各15g。

【治疗方法】 上药煎取250ml,导尿管插入肛门内5~8cm,滴速为30~50滴/min。滴完后静卧15min。

【临床应用】 经上述治疗2例患者,在发热期体温恢复正常后,未经过低血压休克期而向多尿期发展,病程缩短并痊愈。

【经验体会】 采用直肠点滴使流行性出血热高热患者体温迅速下降,病情得到改善。直肠可直接吸收药液而迅速发挥药效。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胃黏膜及黏膜下有水肿及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胃内容物有时呈咖啡样沉淀,黏膜有糜烂和小溃疡。小肠黏膜呈点状出血,肠腔淤血,而大肠鲜见变化。可见,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采用直肠给药,更为合理。

3.解毒通利液灌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

【药物组成】 解毒通利液:大黄、金银花、连翘各50g,蒲公英、车前子、滑石各30g,桃仁、栀子、牡丹皮、赤芍各25g。

【治疗方法】 上药煎取300~400ml,冷却后灌肠,2h1次,24h尿量增至1 000 ml以上时,则4h1次,好转后酌减。

【临床应用】 治疗20例,经治10~14d,显效、有效17例,死亡3例。

【经验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如失治、误治,极易出现肾衰竭。祖国医学认为是机体受热邪侵入壅滞三焦,肾气阖而不开所致。灌肠中药大黄、桃仁、牡丹皮、赤芍通下祛瘀攻积导滞,凉血散结;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栀子清热解毒;车前子、滑石利湿化浊。诸药合用灌肠,不仅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使血尿素氮、肌酐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使病情好转。

4.清瘟败毒饮灌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药物组成】 清瘟败毒饮:生石膏(先煎)60~100g,生地黄15~30g,麦冬30g,犀角1.5~2.4g(冲,常用10倍水牛角代替),黄连3~18g,栀子3~15g,桔梗3~10g,黄芪3~9g,牡丹皮3~9g,知母30~60g,白茅根30~60g,赤芍15g,玄参30g,连翘30g,鲜竹叶30g,金银花30g,大黄30g,鲜芦根30g,五味子10~15g,甘草10~15g,人参3~6g,粳米30g。加减:根据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之不同病情辨证加减。

【治疗方法】 上药煎取灭菌液800ml,每次100ml直肠点滴,2/d。多尿期上方加减,恢复期肾阴亏损用六味地黄汤,脾阳不振用参苓白术散,均每日1剂,煎服。同时予平衡盐液口服或直肠滴入,西医对症治疗。

【临床应用】 治疗40例,全部治愈。

【经验体会】 ①清瘟败毒饮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救阴。用于热性病,火热炽盛,气血两燔,证见高热神昏、狂躁谵语、头痛如裂、发斑吐衄、抽搐痉厥,舌绛唇焦,脉数等。②平衡盐液电解质含量与正常血浆电解质含量相似,具有抗休克、补充血钠、预防和纠正酸中毒、稀释血液等作用。

5.通泻合剂灌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

【药物组成】 通泻合剂:大黄、蒲公英、车前子各30g,栀子20g,牡丹皮、芒硝各15g。

【治疗方法】 通泻合剂煎取150~250ml,2/d,保留灌肠,大便3~4/d为宜,疗程5d。

【临床应用】 治疗40例,显效25例,好转8例,未愈7例,有效率82.5%。

【经验体会】 张仲景《景岳全书》曰:“大小便俱不通者,必先通其大便,则小便自通矣。”通泻大便,可通利小便,排除毒素。通泻合剂灌肠,通腑泻下,保护肾功能。

6.中药高位灌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肾衰竭

【药物组成】 大黄10g,煅牡蛎60g,蒲公英40g,生地黄、麦冬、桃仁、枳实、猪苓各30g,芒硝15g。

【治疗方法】 上药煎取100~200ml,2~4/d,每次100ml,保留灌肠。同时给予综合治疗。

【临床应用】 治疗25例,经10~26d灌肠治疗,除1例自动出院外,余24例均治愈。

【经验体会】 上述中药灌肠泻下通淤,养阴利尿,可纠正高血钾,提高血钙,降低血磷,降低SCr,BUN,保护肾功能。

7.中药与甘露醇灌肠治疗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药物组成】 ①灌肠中药:车前子、大黄、板蓝根、金钱草、木通、滑石、芒硝各30g,牡丹皮12g,赤芍15g,桃仁12g,枳壳12g,栀子12g。②甘露醇。

【治疗方法】 将上述中葯煎取250~300ml,冷却后(38℃)备用。甘露醇250ml予以温热(38℃),摇匀备用。流行性出血热进入少尿期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灌肠中药灌肠,药液停留肠内30min,然后任其自然排出。隔2h与20%甘露醇250ml交替灌肠1次,直至患者尿量增到1 000ml以上时,改为4h1次,并逐渐减少灌肠次数,直至肾功能恢复正常停用。

【临床应用】 治疗72例,治愈70例(97.22%)。对照组72例,治愈63例(87.5%)。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1)。

【经验体会】 重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中医治疗原则为清利湿解毒,理气活血化瘀。方中车前子、木通、滑石、金钱草利湿热,荡肾浊,补肾气,利诸窍,通雍滞,利小便,消积滞。大黄、桃仁化瘀血,清血分毒热,攻积导滞;牡丹皮、栀子、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散结,枳壳理气润便,调肠胃,赤芍入血分,消血中之浮热;再用20%甘露醇交替应用,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达到治疗目的,甘露醇导泻是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习惯口服或鼻饲给药。重型、危重型患者,改用保留灌肠,患者均能接受。应用本法,每日可经肠道排出水分800~1 200ml,排出K、BUN、Cr和肠道细菌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

8.复方大黄液灌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

【药物组成】 大黄、黄芪各30g,丹参、红花各20g。碳酸氢钠液。

【治疗方法】 每剂加水煎成每1ml相当原生药1g的药液,每次量100ml,并加5%碳酸氢钠液20ml,4~6/d,保留灌肠,病情好转渐减到2~4/d。一般视病情连用3~5d。

【临床应用】 本疗法对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有良好作用。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34例,治愈32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4.1%。对照组(未用中药灌肠)32例,治愈率为11.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少尿期持续、尿蛋白消失、尿素氮恢复正常和住院的时间均较对照组为短(P<0.01)。

【经验体会】 据现代研究:大黄刺激肠壁收缩,使肠道氮排泄增加;通过影响氨基酸代谢,使非必需氨基酸下降,抑制蛋白分解,尿素生成减少而减少氮质血症;丹参、红花抑制凝血,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改善肾微循环;黄芪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9.导泻解毒汤灌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药物组成】 导泻解毒汤:大黄、槐米、赤芍、牡蛎各30g。加减;热毒炽盛加连翘30g;血瘀加丹参30g;气虚加生黄芪30g。

【治疗方法】 每剂煎取200ml保留灌肠,1/d,病情危重者2/d,保留时间30~60min,同时配合其他对症处理。

【临床应用】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33例,32例顺利度过少尿期,1例死于少尿期,总有效率96.7%。

【经验体会】 导泻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通络化瘀,凉血止血,通关利尿之功。对本病少尿期呕吐,药不能入胃的患者,通过直肠给药,使药物直接吸收进入机体,以导邪毒从肠道排出,达到治疗目的。本法具有给药及时、方便、无创伤、无痛苦等优点,是中医治疗急症值得推广的新疗法。

10.大黄透析液灌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所致急性肾衰竭

【药物组成】 大黄透析液:生大黄粉、槐花、蒲公英、益母草各30g,煅牡蛎60g。

【治疗方法】 先煎后4味中药,取汁200ml,再加入生大黄粉调匀,离火闷煮10min后,滤出药汁,冷却至30~41℃便可用于灌肠。按100滴/min的速度,徐徐滴入直肠,1/d,结束后保留1~2h后排便,灌肠次数多者为佳。同时予以常规治疗。

【临床疗效】 治疗17例,经治疗全部有效,无死亡病例。进入少尿期时间最短2d,最长7d,多数3~5d,平均3.5d。

【经验体会】 全方泻热排毒,主治流行性出血热所致急性肾衰竭。方中大黄为主药。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以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为主,把好休克、肾衰竭、出血三关,按各期特点进行不同处理。此病在中医病机为火、虚、瘀。治当消热解毒,凉血止血,化瘀止血。中药常用清开灵、灯盏花素和丹参等治疗。上述不论西药或中药,单方或复方,均应根据患者病情,斟酌选择应用。甘露醇导泻是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尤其适用重型、危重型患者。以大黄为主的各种中药方剂,适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不仅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尚有通腑泄浊、通关利尿之功效,既可抗病毒,又可改善肾功能。在灌肠治疗过程中,须与综合疗法相辅相成,不得偏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