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热惊厥症状怎么处理

高热惊厥症状怎么处理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鼻、咽、腭扁桃体及喉部的急性炎症,简称上感。该病90%以上为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和支原体的感染。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50%以上,婴幼儿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四季均可发病。有明显的流行病史,全身症状较重,而上呼吸道局部症状往往较轻。6个月内婴儿应慎用地西泮,因偶可引起呼吸暂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鼻、咽、腭扁桃体及喉部的急性炎症,简称上感。该病90%以上为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和支原体的感染。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50%以上,婴幼儿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四季均可发病。婴幼儿上呼吸道炎症易向口腔、鼻旁窦、中耳等临近器官扩散,部分引起并发症可迁延不愈。

【诊断依据】

1.病史

(1)发病诱因:是否有冷暖失宜、过度疲劳、居住拥挤、被动吸烟、接触上感患者等经历,是否有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症、锌缺乏症、铁缺乏症等。

(2)既往史:有无反复上感、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病发作史,有无高热惊厥家族史及既往惊厥发作的详细情况,以判断此次上感有无惊厥发生的可能性。

(3)传染病史:询问既往传染病史和预防接种史,近期有无急性传染病接触史。

2.临床表现 由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变部位不同,病情轻重程度可不同。年长儿多较轻,婴幼儿多较重。

(1)一般类型上感:①局部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②全身症状如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缺乏、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2)特殊类型上感:①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②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及7型。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好发于春夏季。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

3.体格检查

(1)一般类型上感:可见咽部充血、腭扁桃体肿大。可有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腹软,无压痛。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①疱疹性咽峡炎体检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d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病程为1周左右。②咽结合膜热体检可见咽部充血、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围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颈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1~2周。

4.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2)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近年来免疫荧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作出早期诊断。

(3)咽拭子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可提高阳性率。

(4)链球菌引起者于感染2~3周后ASO滴度可增高。

(5)反复上感者可检测免疫功能和血微量元素。

(6)根据病情选择心电图和X线检查。

【诊断中的临床思维】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疾病,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不难诊断,但由于许多急性传染病早期表现与上感类似,且急性上感亦有一些其他系统的表现,所以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鉴别。

1.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有明显的流行病史,全身症状较重,而上呼吸道局部症状往往较轻。常有高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病程较长。

2.急性传染病早期 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初期均可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的症状,根据临床表现难以鉴别,需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病原接触史和病程发展情况全面考虑,动态观察,以免误诊。

3.反复流清涕症状 应考虑到以下两种疾病:①过敏性鼻炎。有反复发生的“感冒”病史,全身症状缺如。经常打喷嚏,流清水鼻涕,鼻黏膜苍白水肿。鼻拭子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②脑脊液鼻漏。无其他感冒症状,仅在头低体位时流清水样鼻涕,伴有反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脑CT及MRI可见颅底骨质缺损。

4.腹痛 部分患儿在发病早期有腹痛症状。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为暂时性的肠痉挛所致。腹痛严重者一般为病原体进入血循环继而侵犯肠系膜淋巴结所致,可表现为持续性右下腹痛,压痛范围较广且偏于内侧,常伴高热,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急性阑尾炎腹痛常先于发热,部位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固定压痛点、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等体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多分布于唇、舌、颊黏膜、口腔前部,而疱疹性咽峡炎起病急骤,表现为高热、流涎、咽痛以至不敢吞咽。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灰白色的小疱疹或溃疡。

6.各种原因所致的结膜炎 仅有眼部症状,无咽炎表现。而咽结合膜热咽部炎症与结膜炎同时发生且伴高热、结膜充血、水肿明显,但无脓性分泌物。

【治疗】

1.一般治疗 病毒性上感有一定的自限性。注意休息,多饮水,补充大量维生素C,给予清淡、易消化而富于营养的饮食。婴儿食欲不佳可适当减少哺乳量。注意口腔、眼部和鼻腔的清洁。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室内空气清新,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2.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药物:常用利巴韦林(病毒唑),也可选用中药双黄连、炎琥宁等。

(2)抗生素:用于细菌性上感或病毒性上感继发细菌感染者。常选用青霉素类、复方磺胺甲唑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若证实为链球菌感染,或继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d。

3.对症治疗

(1)退热: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温水擦浴)及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也可用中药,如羚羊角口服液等。

(2)镇静:伴有烦躁者可在退热的同时给予镇静药,如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给苯巴比妥预防。如已发生惊厥,应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等止惊。6个月内婴儿应慎用地西泮,因偶可引起呼吸暂停。

(3)鼻塞:婴儿可因鼻塞影响吮奶和睡眠,可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25%~0.5%麻黄碱溶液滴鼻,1d内次数不要超过4~6次,持续时间不超过3d。

(4)局部给药:咽痛者可含服咽喉片。口腔溃疡者局部可用珠黄散或锡类散涂抹,以促进溃疡愈合。咽结合膜炎患儿可用阿昔洛韦眼药水滴眼(患侧)。

4.支持治疗 对反复上感患儿,可使用细胞、体液免疫调节药或非特异免疫调节药,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中药等。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A,C),有助于增强抗感染能力。

【治疗中的临床思维】

1.抗生素的应用 该病90%以上为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的应用只限于高度怀疑细菌、支原体感染以及继发细菌感染的患儿。

2.对症治疗中注意的问题

(1)对小婴儿忌用大剂量药物降温,以免因体温骤降、出汗过多,发生虚脱。对高热、饮水少的患儿应注意补充液体。

(2)对鼻塞患儿尽量少用麻黄碱等减充血药。如必须要用也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及疗程,因此,类药物可引起药物性鼻炎。婴儿忌用油剂滴鼻,以防吸入肺部引起类脂性肺炎

(3)口腔溃疡者局部用药时,不可将粉末制剂吹入小婴儿咽部,以防误吸发生剧烈呛咳甚至窒息。

3.病情观察

(1)一般情况: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如饮食正常、玩耍良好,预后多良好;如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应提高警惕,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

(2)惊厥:对突发高热或即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应监测体温,防止惊厥的发生。单纯性高热惊厥多在起病初期体温骤升时发生,1次病程中多仅发生1次;少数复杂性高热惊厥可随体温升高再次发生,1次病程中发作数次。惊厥控制后,全身情况良好,预后则较好。若精神萎靡或嗜睡则提示病情重,应进一步检查有无中枢神经系统体征,排除颅内感染。

(3)体温持续不退:应考虑炎症扩散,波及其他部位。如高热不退伴哭闹不安、摇头,应考虑有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拒食、吞咽困难、张口呼吸,则提示有咽壁脓肿形成。应注意动态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发热高而白细胞偏低时,应首先考虑上感,同时注意排除流感、伤寒疟疾、结核等。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一般考虑细菌感染,持续升高时应注意感染是否扩展至其他部位。

(4)皮疹:病程中若有皮疹出现,应注意观察皮疹出现的时间,顺序,皮疹的形态和性质,出诊与发热的关系,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病情发展情况,与急性传染病相鉴别。

(5)心肌炎:对年长儿,病程中注意询问有无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查体中注意听诊心音有无减弱,心率的快慢,有无心律失常,注意心脏有无扩大,判断有无心肌炎的发生。对怀疑有心肌炎的患儿应尽快做常规或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咳嗽加重,有气急、青紫出现时应警惕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发生。对听诊中可闻及中、细湿啰音而X线胸片无相应改变时,不应轻易否定下呼吸道炎症的存在,因胸片的改变往往落后于临床体征的出现。

4.病情转归

(1)痊愈:绝大多数患儿很快痊愈。

(2)病程迁延:多为年幼体弱的患儿。既往可能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治疗效果差;有些患儿可在口、鼻、咽部查到慢性感染灶,易迁延不愈;也可能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较一般上感长。

(3)病情反复:部分患儿经治疗病情好转后再次出现上感症状,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呼吸道隔离未做好。呼吸道感染患儿与健康儿童居于一室,或家长及陪护人员患上感均可使即将康复的患儿再次感染。②家长护理不当。过分保暖或不合时宜地给患儿洗澡引起受凉,使尚未完全康复的患儿再次感染。③擅自停药。

针对这些常见原因,应多做卫生宣教,重视呼吸道隔离,病房内多进行空气消毒,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

(4)病情加重:一般见于有先天性缺陷、慢性营养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应及早查清基础疾病,给予相应的支持疗法,增强机体抵抗力。少数为医源性因素,如频繁用糖皮质激素退热,滥用抗生素等均可使患儿免疫力下降,致病原扩散。应强调合理治疗,杜绝滥用药物。

5.其他 年长儿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导致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疾病,应在上感好转后注意随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