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生大黄、延胡索、川芎、青皮、皂角刺、浙贝母、威灵仙、徐长卿各20g,水蛭、制川乌、制草乌各15g,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草、桑枝各30g。
【治疗方法】 将上述诸药先浸泡1h。然后煎汁浓缩至1 000 ml备用。治疗方法:观察组:经手法整复后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或持续牵引。将浸透药汁的热毛巾直接湿敷在骨折肿胀处以及骨折远端肿胀处,外用塑料纸包裹,每日2次,每次30min,并及时更换。以保持适当的温度,骨折损伤24h内湿敷液不加热,采用冷敷。对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患者,用针筒抽吸药汁注于夹板或石膏托内衬上,每日2次,每次用量为30~50ml。湿敷液温度以45℃左右为合适。有创口者不宜进行湿敷。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80例,痊愈140例,有效4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经验心得】 骨折损伤初期,局部血肿形成及创伤性炎症反应,使患处及伤肢远端部位肿痛明显,如不有效地缓解肿痛,不但影响患者休息,还影响骨折的愈合。消肿止痛液以生大黄、延胡索、川芎、水蛭、青皮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皂角刺、浙贝母、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草清热消肿散结;制川乌、威灵仙、徐长卿、桑枝祛风通络止痛,诸药合用使患处肿胀消退,疼痛缓解,淤血清除,经络疏通,加快伤肢的血液循环,使骨折端局部的血液供应增加,促进骨折处的新陈代谢,从而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
【方剂出处】 宋玲娣.消肿止痛液湿敷治疗四肢骨折180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2):1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