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小儿先别体质,承《千金》详述变蒸

论小儿先别体质,承《千金》详述变蒸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钱乙在治疗中时时考虑小儿的病理特点,指出“小儿之脏腑柔弱,不可痛击”,而一旦辨证准确,便果断用药,及时治疗,防止生变。钱乙又延承了前代医家、尤其是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变蒸”之说来描述小儿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认为“变蒸”是小儿“自内而长,自下而上”并“长生腑脏智意”的过程,因此每发热一次,小儿的性情就成长变化一次。同时还指出变蒸的规律,如三十二天为一小蒸,共十次,即三百二十天。

从最初在母腹中孕育成形到呱呱坠地,从第一次张开好奇的双眼到第一次微笑,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生命形成和生长发育的过程是一个奇迹。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医家们就通过仔细的观察记录下了小儿时期的特点,如《灵枢·逆顺肥瘦篇》中说:“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中说:“小儿腑脏之气软弱”,这说明从降临人世开始,小儿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但同时也是一个脆弱的生命。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开篇即指出了这个生命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之神智也。”即是说小儿未出生时,五脏六腑已经成形,但形态和功能都不完全;出生以后,随着各器官组织的不断完善,脏腑功能逐渐健全,但还是“全而未壮”。因此“脏腑柔弱”、“血气未实”是小儿的生理特点。

与小儿“脏腑柔弱”、“血气未实”,又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相伴,一旦由于调护失当,小儿很容易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而且传变迅速、变化复杂,形成“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易虚易实”是指小儿患病后,正气易虚,邪气易实,而且虚实之间往往变化迅速,形成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易寒易热”指在小儿的疾病过程中,由于阴阳两方面均未充盛,有时可因阴液不足,邪易化热,出现阴虚阳亢的症状;有时又可因阳气不足,迅速出现阳气衰脱的症状。钱乙在治疗中时时考虑小儿的病理特点,指出“小儿之脏腑柔弱,不可痛击”,而一旦辨证准确,便果断用药,及时治疗,防止生变。

钱乙又延承了前代医家、尤其是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变蒸”之说来描述小儿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认为“变蒸”是小儿“自内而长,自下而上”并“长生腑脏智意”的过程,因此每发热一次,小儿的性情就成长变化一次。同时还指出变蒸的规律,如三十二天为一小蒸,共十次,即三百二十天。小蒸以后是大蒸,前两次各为六十四天,第三次为一百二十八天。整个过程为五百七十六天。经过变蒸,小儿的骨、经脉、五脏六腑的功能逐渐发展,因此可出现轻重不同的证候,由于这是正常生理现象,轻者一般不需治疗,重者也不可“深治太过”。但到了明清时期,不少医家根据临床实践否定“变蒸”之说。现在看来,“变蒸”并非小儿生长发育的普遍规律,而是古代医家解释小儿形体和心智发育规律的一种方法,如小儿一岁之内,生长发育迅速,每月皆有明显的变化,以后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减慢。但我们绝不可机械地推算变蒸的时日,尤其是将一些病理性发热认为是“变蒸”而忽略疾病的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