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匮要略》药物配伍与组方原则

《金匮要略》药物配伍与组方原则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匮要略》组方,配伍严谨,又灵活变通,体现了张仲景组方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并能够启发我们的临床思维。首先,《金匮要略》非常重视《内经》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另外,《金匮要略》还有所谓对药配伍组合。实际上,《金匮要略》在药物运用方面,也很重视单味药的应用。《金匮要略》组方精当,用药简约是其组方特点。原书组方取二三味或四五味药物相合为方,是《金匮要略》组方之常。

《金匮要略》组方,配伍严谨,又灵活变通,体现了张仲景组方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并能够启发我们的临床思维。首先,《金匮要略》非常重视《内经》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如对于小柴胡汤,金人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云:“小柴胡为和解表里之剂也。柴胡味苦平微寒,黄芩味苦寒,《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邪在半表半里,则半成热矣。热气内传,攻之不可,则迎而夺之,必先散热,是以苦寒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彻热发表之剂。人参味甘温,甘草味甘平,邪气传里,则里气不治,甘以缓之,是以甘物为之助,故用人参、甘草为佐,以扶正气而复之也。半夏味辛微温,邪初入里则里气逆,辛以散之,是以辛物为之助,故用半夏为佐,以顺逆气而散邪也。里气平正,则邪气不得深入,是以三味佐柴胡以和里。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其在外者,必以辛甘之物发散,故生姜、大枣为使,辅柴胡以和表,七物相合,两解之剂当矣。”同时,《金匮要略》重视多向调节组合。如营卫两和的桂枝汤;表里双解的大青龙汤;寒热并用的附子泻心汤。即使是滋阴助阳的肾气丸,方中更含六味地黄丸之三补三泻配伍。另外,《金匮要略》还有所谓对药配伍组合。枳实、厚朴,相须而用,具下气通闭之功,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等方中有之;桂枝、茯苓,配合而用,有化气利水之功,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甘草汤等方中有之;白术、茯苓,配合而使,有健脾利水之功,在五苓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真武汤、附子汤等方中有之;黄连、黄芩,相须而用,有清热泻火之功,在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方中有之;半夏、生姜,配合而用,有和胃化痰之功,在小半夏汤、越婢加半夏汤、射干麻黄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生姜半夏汤等方中有之。此药对配伍的应用,虽然未必是张仲景本意,但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说是开后世医家临床应用药对配伍先河之作。

实际上,《金匮要略》在药物运用方面,也很重视单味药的应用。认为某药即是某病某证之主药。常用专药以治专病。如百合治疗百合病,茵陈治疗黄疸等即是其例。另外,遇病情单纯者,《金匮要略》也常常以单味药或一药为主治之。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篇云:“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指出寒邪内结,腹痛剧烈,阴气逼阳外脱之势,治疗当用乌头五枚温里散寒,直捣病所。它如瓜蒂散中用瓜蒂催吐,诃黎勒散单用诃黎勒收敛止泻,苦参汤中单用苦参熏洗等,都是应用单味药治病之实例。当然,一药多用的情况就更为普遍,如《金匮要略》常用药桂枝可见于36方,芍药可见于24方,茯苓可见于24方,大黄可见于16方。应用频率极高。

《金匮要略》组方精当,用药简约是其组方特点。原书组方取二三味或四五味药物相合为方,是《金匮要略》组方之常。所以徐灵胎说:“古圣人之立方,不过四五味而已,其审药性,至精至当,其察病情,至真至确,方中所用之药,必准对其病,而无毫发之差,无一味泛用之药,且能以一药兼治数证,故其味少而无证不该。”如五苓散由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组成,为治水总剂;若将猪苓换成生姜,则为茯苓泽泻汤,以治呕渴反复的水饮证;仅用方中的白术、泽泻,量皆加大,泽泻尤重,则为治水饮上逆眩冒的泽泻汤;若仅用猪苓、茯苓、白术3味,则为治饮病方剂,饮水复作的猪苓散;若仅用五苓散中的茯苓、白术、桂枝3味,加入甘草,则为治饮停中焦的代表方苓桂术甘汤;若用白术换成大枣,则为治饮蓄下焦欲作奔豚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若由茯苓、猪苓、泽泻再加阿胶、滑石,则成为治水湿化热兼阴虚的猪苓汤。凡此7方,主用药仅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五味,通过此五味的出入变化,再合以生姜、大枣、甘草、滑石、阿胶等味,即组成了各有专攻的有效良方。而对于病情复杂,非众药共济不能为功者,仲景常常治以大方,以求切中该病证复杂的病机。如治疗疟母的鳖甲煎丸用药多达23味。乃是基于其病疟邪久羁,正气已虚,假血依痰,结积于胁下;既要祛邪,又要扶正,既要行气化痰,又要利水化瘀消癥,故主以鳖甲软坚散结;因疟邪犯在三阳经,故组合成三阳同治的代表方——小柴胡汤、桂枝汤、大承气汤;因痞结而去壅缓之甘草,因下虚而去破气直下之枳实,又加入化瘀之鼠妇、虫、蜣螂、蜂窝、桃仁,消痰之赤硝、半夏,行气之乌扇、葶苈,利水之瞿麦、石韦,去瘀积之热之牡丹皮、紫葳,扶正之人参、白术、阿胶等,如此则正合病证之治。虽用药颇多,仍不失其规范,即多而不乱,繁而不杂。正如景岳所谓,“观仲景之方,精简不杂,至多不过数味,圣人之心,自可概见。若必不得已,而行中之补,补中之行,是也势所必然。他如薯蓣丸、大黄虫丸等方,皆体现着这种组方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