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

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支气管阻塞可因腔内肿块、异物、先天性狭窄、分泌物淤积、水肿、血块及痉挛收缩等原因引起,也可因外在性压迫,如肿瘤、增大淋巴结等所致。部分性阻塞引起阻塞性肺气肿;完全性阻塞引起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的部分性阻塞产生活塞作用,空气能被吸入,而不能完全呼出,致使由该支气管所分布的肺泡过度充气而逐渐膨胀,形成肺气肿。邻近肺叶可出现代偿性肺气肿。

支气管阻塞可因腔内肿块、异物、先天性狭窄、分泌物淤积、水肿、血块及痉挛收缩等原因引起,也可因外在性压迫,如肿瘤、增大淋巴结等所致。部分性阻塞引起阻塞性肺气肿;完全性阻塞引起阻塞性肺不张。

(一)阻塞性肺气肿

【病理机制】 肺气肿系肺组织过度充气而膨胀的一种状态。支气管的部分性阻塞产生活塞作用,空气能被吸入,而不能完全呼出,致使由该支气管所分布的肺泡过度充气而逐渐膨胀,形成肺气肿。过度膨胀和随之产生的肺泡壁血供障碍或并发感染,可导致肺泡破裂弹性丧失。按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和范围,分为:

1.弥漫性肺气肿 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引起。

2.局限阻塞性肺气肿 主要见于支气管异物,早期支气管肺癌及炎症。

3.代偿性肺气肿 为某一部分肺组织因手术切除或肺不张和纤维化,邻近肺组织为代偿其体积和功能而膨胀扩张。

4.肺大疱 是因小支气管活瓣性阻塞,肺泡高度膨胀、破裂互相合并而成。

5.间质性肺气肿 由支气管或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肺间质组织所致。

【X线表现】

1.弥漫阻塞性肺气肿

(1)横膈运动受限,横膈低位、变平,可显出锯齿状附着点。

(2)肺透亮度增高,不均,深呼吸时变化不显著或无变化。

(3)肺血管纹稀疏,纤细,变直。

(4)胸骨后间隙增大。

(5)心影变窄小,心尖离开膈肌。

(6)肺大疱。

(7)肋骨变平,肋间隙增宽,肋膈角增大。

2.局限阻塞性肺气肿

(1)肺野内有局限性透亮度增高区,肺纹稀少,呼吸时明显。

(2)透亮区周围肺组织密度相对较高,肺纹受压靠拢、密集。

(3)有否周围结构移位,决定于肺气肿的范围、程度和部位。

3.代偿性肺气肿

(1)一侧代偿性肺气肿:该侧肺透亮度增高,横膈低平,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对侧移位,膨胀的肺组织可疝入对侧。

(2)局限性代偿性肺气肿:表现为局部肺野透亮度增高,肺纹减少,邻近叶间裂推移等现象。

(3)有肺叶切除史或见肺部相应病变。

4.肺大疱

(1)为薄壁环形透光区,壁薄如发丝,囊壁常部分显示或不显示,只见局限性透亮区,其中无结构。

(2)巨大肺大疱可压迫周围肺组织,使囊壁增厚。

(3)在大的大疱周围常可见较小的大疱。

(4)大疱内一般无液平。

5.间质性肺气肿

(1)肺野透亮度一般增高或无明显改变。

(2)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或心包积气。

(二)阻塞性肺不张

【病理机制】

1.多种原因所致肺内气体减少和肺体积缩小的改变。

2.分先天性与获得性,可以是支气管腔内阻塞或是腔外压迫。

3.支气管完全阻塞后,肺内气体多在18~24小时被循环的血液所吸收,肺叶萎陷,肺泡内可产生一定量的渗液。

4.肺组织本身大量纤维化病变致使肺叶收缩,体积变小,称纤维收缩。

5.胸腔积气、积液压迫肺组织,使体积变小,称为肺萎陷。

【X线表现】 阻塞性肺不张的Χ线表现与阻塞的部位和不张的肺内有无已经存在的病变或并发感染有关。阻塞可以在主支气管、叶或段支气管、细支气管,而导致一侧性肺叶、肺段和小叶的肺不张。肺不张的范围不同,其Χ线表现也不同:

1.肺叶不张 不同肺叶不张的Χ线表现不同,但其共同特点是肺叶缩小,密度均匀增高,叶间裂呈向心性移位。纵隔及肺门可有不同程度的向患部移位(图2-4)。邻近肺叶可出现代偿性肺气肿。

图2-4 各肺叶肺不张

(1)一侧性肺不张:患侧肺野均匀致密,纵隔向患侧移位,肋间隙变窄(图2-5)。健侧肺可有代偿性肺气肿。

(2)右肺上叶不张

①后前位:右肺上叶缩小呈扇形,密度增高,水平裂外侧上移。上叶轻度收缩时,水平裂呈凹面向下的弧形,明显收缩时,上叶可表现为纵隔旁三角形致密影。

图2-5 左侧支气管阻塞引起左侧全肺不张

②肺门上提,甚至上半部肺门消失。

③中、下叶肺纹理上移而疏散,并可有代偿性肺气肿。

④气管可右移。

(3)右肺中叶不张(图2-6)

图2-6 右肺中叶肺不张(后前位、右侧位)

①后前位:右肺下野内侧靠心右缘出现上界清楚下界模糊的片状致密影,心右缘不能分辨。

②侧位:自肺门向前下方倾斜的带状或尖端指向肺门的三角形致密影。

③上、下叶可有代偿性肺气肿。

(4)左肺上叶(包括舌段)不张

①后前位:左肺上、中肺野片状模糊影,上部密度较高,下部密度较淡,边界不清,气管左移,心左缘不清。

②侧位:斜裂向前移位,不张的肺叶缩小、密度高。下叶呈代偿性肺气肿,而下叶尖部向上膨胀达第2胸椎水平。

(5)下叶不张:肺下野内侧尖端在上,基底在下的三角形致密影,肺门下移,或肺门下部消失;上、中叶有代偿性肺气肿;因左侧有心影重叠,显示不如右侧清楚,但在斜位或过度曝光片上可以显示;侧位时,下叶不张表现斜裂向后下方移位,下叶密度高。

2.肺段不张 较少见,单纯肺段不张,后前位一般呈三角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向肺门,肺段缩小。

3.小叶性不张 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肺炎,由于多数末梢细支气管被黏液阻塞所致。Χ线表现为多数小斑片状影,其周围可有透明的气肿带。

4.圆形肺不张 多认为与胸腔积液、胸膜炎和气胸有关。积液吸收后,肺组织受周围增厚胸膜之固定而不能复张,常呈圆形,故称圆形肺不张。X线表现:常为一个2.5~5cm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软组织肿块;常位于肺的周边部,靠近胸膜,尤其多见于下叶基底段;肿块边缘常可部分光整,部分模糊;肿块密度一般均匀,可有致密索条或有支气管充气相;几乎均伴有胸膜改变,如肋膈角变钝,胸膜增厚,而以肿块附近胸膜增厚最明显,肿块与胸膜相交呈锐角;肺叶体积缩小,叶间裂、肺门常随之移位;常见肺纹聚拢成束并向肿块弯曲进入肿块,使肿块该部分模糊不清。此即所谓“彗星征”,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5.盘状肺不张 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一般继发于某些影响呼吸功能的病变,如胸腹部的炎症,故认为是局部通气障碍的反映,但不代表某一种特异的疾病,一般是肺段以下的不张。X线表现:发生于膈上1~3cm的下肺野;表现为2~6cm长的条状或盘状致密影,可一条或几条,单侧或双侧;远端常伸到胸膜面,并常和胸膜面垂直;不穿过叶间裂;可在短期内消失,也可能持久不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