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乌头赤石脂丸证

乌头赤石脂丸证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药相伍,共奏温阳散塞,逐阴止痛之效;制为丸剂,以备急需。 乌头赤石脂丸证与栝蒌薤白白酒汤证,均属胸阳不振,阴邪痹阻。此脾肾阳虚,阴寒痼结,当温阳散寒,宜乌头赤石脂丸:高某,女,50岁。考虑心房纤颤引致胫后动脉栓塞所致。予以乌头赤石脂丸加减:川椒5克,附子8克,川乌6克,干姜6克,五味子10克,炙黄芪40克,党参20克,赤芍20克,忍冬藤30克,大枣5枚。随访1年未复发。

【证象】 心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面色灰黯,四肢厥冷,脉象沉紧。

【证质】 阳气衰微,阴寒痼结。

按:“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系指心窝及背部相互牵引作痛,其疼痛特点是痛势剧烈而无休止,并伴有四肢厥冷,脉象沉紧等症,究其原因,为阳气衰微,阴寒痼结,寒气前后攻冲所致。

【证治】 温阳散寒,逐阴止痛。

【证方】 乌头赤石脂丸方(图8-9):

图8-9 乌头赤石脂丸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5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服1丸,日3次。

按:方中川乌、附子、蜀椒、干姜皆大辛大热,温阳散寒,峻逐阴邪而止痛;赤石脂温涩调中,收敛欲散之阳气;蜂蜜甘平顾正,缓解乌头、附子燥烈毒性。诸药相伍,共奏温阳散塞,逐阴止痛之效;制为丸剂,以备急需。

【类证辨析】 乌头赤石脂丸证与栝蒌薤白白酒汤证,均属胸阳不振,阴邪痹阻。前者为阴寒痼结,寒气攻冲,以胸与背相互牵引作痛,疼痛剧烈,四肢厥冷,面色灰黯,舌暗苔薄白,脉沉紧为主证;而后者为胸阳不振,痰涎壅塞,以喘息咳唾,气短胸闷,不得平卧,虽然心胸与背相互牵引作痛,但以闷胀为主,舌暗苔白腻,脉沉弦滑是其特征。

【临床运用】 本方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病态房结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

现代研究】 本方具镇痛作用、镇静作用。

【医案选例】

(1)邹某,男,43岁,司机。1984年4月26日初诊。患者因长期饮食不节,饥饱无常,嗜饮生冷,于1个月前突感胃脘痛,时缓时剧,缓则隐隐作痛,剧则痛彻胸背,如锥如刺,得热敷及滚汤可稍缓解,伴见呕吐清涎,不思纳谷,四肢冰冷,大便溏薄,偶见完谷不化,脉沉而弱,舌淡苔白腻。此脾肾阳虚,阴寒痼结,当温阳散寒,宜乌头赤石脂丸:

制川乌10克,熟附片18克,川椒6克,干姜6克,赤石脂30克。

服2剂痛大减。后加陈皮10克,法半夏12克,续用20剂后,诸症若失,至今未发。

(李家珍医案)

(2)高某,女,50岁。1993年4月9日初诊。患者风湿性心脏病史20年,心房纤颤4年。近2天,左下肢温度下降,低于右侧,左下肢腓肠肌疼痛,舌尖发麻伴咽疼,舌质淡红带紫,苔薄黄,脉弱结代。听诊心律失常。考虑心气亏损,血脉运行不畅,又加外感风热,热滞咽喉。治宜益气通脉,清热解毒。处方:

党参20克,炙黄芪30克,桂枝5克,炙甘草5克,麦冬10克,五味子8克,金银花10克,忍冬藤30克,大青叶20克,当归、红花各10克,地龙15克。

4剂后,舌尖麻木,咽痛均消失,但左下肢温度低,腓肠肌中间胫后动脉相当于承山穴处疼痛。考虑心房纤颤引致胫后动脉栓塞所致。诊为痹证(痛痹),属心阳不足,心气亏损,血脉瘀滞不畅,阴寒痼结肢体。治宜温阳益气,通脉祛寒。予以乌头赤石脂丸加减:

川椒5克,附子8克(先煎30分钟),川乌6克(先煎30分钟),干姜6克,五味子10克,炙黄芪40克,党参20克,赤芍20克,忍冬藤30克,大枣5枚。

9剂后,左足温度已恢复正常,左下肢腓肠肌仍有疼痛,大便较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结代。上方加三棱、莪术、苦参、皂刺各10克。3剂后,左下肢腓肠肌疼痛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曲瑰琦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