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用古汉语基础》序

《医用古汉语基础》序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罗荣汉君以所著《医用古汉语基础》相示,其内容,主要是系统地讨论汉字、词汇、词法,实为治小学最基本的知识,称之为“基础”,是恰当的。故我认为《医用古汉语基础》,实为当前学习中医学很有帮助的工具书,称之为“医用小学”,亦无不可。

远在汉代,文字训诂之学称为“小学”。意思是,8岁入小学即当学习文字、训诂等知识,也就是一生治学的起步。乃今日的大学生,多不解文字、训诂为何事。一九七九年我在某学院作学习《黄帝内经》的报告,研究生亦不理解什么叫“小学”,像这样治古汉语最基本的知识一无所知,宜其不能阅读《黄帝内经》矣。今罗荣汉君以所著《医用古汉语基础》相示,其内容,主要是系统地讨论汉字、词汇、词法,实为治小学最基本的知识,称之为“基础”,是恰当的。但又非泛论古汉语字和词一般的含义,而是结合中医学的运用来进行分析的,故复以“医用”二字弁其首。

中医学的书籍当在万种以上,都是用古汉语记录下来的,特别是《灵枢》《素问》《本草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悉为秦汉以上之文字,如不具备古汉语基础,是不得其门而入的。即唐宋以后,诸医家的著作,如毫无文字、训诂知识,又缺乏汉唐注疏之学,读起来同样是有困难的。故我认为《医用古汉语基础》,实为当前学习中医学很有帮助的工具书,称之为“医用小学”,亦无不可。

清代汉学大师戴震曾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求所谓字,考诸篆书,得许氏《说文解字》,三年知其节目,渐睹古圣人制作本始。又疑许氏于故训未能尽,从友人假《十三经注疏》读之,则知一字之义,当贯群经,本六书,然后为定。”(《与仲明论学书》《戴震文集》卷九)学习中医学古典著作,同样需要“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但要使人人都能通过《说文解字》《十三经注疏》的学习,来达到通字、通词,实为不大可能之事。罗君有见及此,竟能穷多年的心力,一本东原“贯群经,本六书”的精神,写出这样一本书来,确是为学习中医学的同志们开辟了一条治古汉语的捷径。

清人阮元还说:“圣贤之道存于经,经非诂不明。汉人之诂,去圣贤为尤近。譬之越人语言,吴人能辨之,楚人则否。高曾之容体,祖父及见之,云仍则否。盖远者见闻终不若近者之实也。元少时为学,自宋人始,由宋而求唐、求晋魏、求汉,乃愈得其实。尝病古人之诂散而难稽也,于督学浙江时,聚诸生于西湖孤山之麓,成《经籍纂诂》百有八卷。”(《西湖诂经精舍记》《揅经室二集》卷七)。古汉语的字和词在《经传》中确是散而难稽的,故阮芸台说明其编纂《经籍纂诂》的主旨如此。中医学典籍中关于古汉语字和词的解释,尤为薄浅而乏根底,除杨上善、王冰少数大医学家外,往往于文字、训诂、音韵之学,失之疏陋,故多不能得其实,以视清人之治汉学,何止霄壤之别。《经籍纂诂》的成书,尽管已经过去将近200年了,但是还不失为我们今天学习古典文献必备的工具书,因为它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搜罗完备,二是吸收了当时的学术水平。试以“诊”字为例:

“诊,视也。《广雅·释诂》一。又《一切经音义》九引《字林》。诊,候也。《一切经音义》二引《三苍》。又《后汉·郭玉传》注。诊,候视也。《后汉·南蛮西南夷传》注。诊,占也。《史记·扁鹊仓公传》‘特以诊脉为名耳’,《索隐》引司马彪。诊,验也。《汉书·董贤传》集注。诊,候脉也。《列子·力命》‘诊其所疾’《释文》。”

以上正编。

“诊,《说文》:‘诊,视也。从言,声。诊,视验,谓视其脉及色候也。《汉书·艺文志》‘原一以知政’注。诊,谓可言之证。《素问·风论》‘愿闻其诊’注。”

以上补遗。

在中医学的典籍注疏以及工具书里,还见不到像这样丰富的材料搜集。今罗君之成此书,则系从学习中医学的需要着眼,特就汉字、词汇、词法三个方面系统地予以介绍,其中贯穿了解字、释词、音韵、训诂、修辞等治古汉语最基本的知识。而且绝大部分都从中医学典籍中征引例证来作解释。这样于古汉语的知识既条贯,又切合于学习中医学的实际运用,事半功倍,莫逾于此。孙思邈曾说:凡欲为大医,须涉猎群书,读五经、三史、诸子。其意思还是在于学医学必须从古汉语打好基础。本书列举的字和词,无一不从经、史、诸子中来,则读者可省却遍阅五经、三史、诸子之劳,而有关医学常见的字和词尽在其中,同样显示出阮氏《纂诂》的工具作用。

余已老耄,中医学未能深研,经史诸子尤其荒芜,罗君书成,属予为序,谨述浅识如此,虽未足以叙罗君之书,惟广大治中医学者,将由此而为升堂入室之阶,实为大幸云。

任应秋时年七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