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古汉语动词范畴

上古汉语动词范畴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2 上古汉语动词范畴5.2.1 致使/非致使动词郭锡良认为,词类活用的情况在现代汉语里很少,但上古汉语里却相当普遍。古汉语大部分动词可以直接带宾语。所以上古汉语的一些动词和藏语动词一样具有多重身份。上古汉语中有一小部分动词可以根据场合在自主/非自主动词之间转化。

5.2 上古汉语动词范畴

5.2.1 致使/非致使动词

郭锡良认为,词类活用的情况在现代汉语里很少,但上古汉语里却相当普遍。古汉语大部分动词可以直接带宾语。由于存在词类活用的情况,动词所处的位置也会改变句法意义,所以用及物和不及物的分类来讨论上古汉语的动词词类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金理新(2006)认为,及物和不及物是就动词是否带直接宾语而言的,而致使和非致使是就动词的主体和客体关系而言的,两者并存,事实上并不矛盾。

藏缅语族有致使语法范畴,藏语动词使动(致使)和自动(非致使)是一种形态构词手段,由不同词缀交替。这个范畴来源于藏语指向性陈述,帮助动词词根由主语进入自身指出的状态或条件,指向某一不直接的宾语的动作或行为。上古汉语同样也有致使语法范畴。致使的意思是客体实施某一动作行为或产生某一状态,主体是原因。致使动词对立的一般认为是自动词,但是对立的不一定是动词。藏缅语族原始时期附加*s-前缀表示致使意义,非致使意义附加*ɦ-前缀。上古汉语不带直接宾语的动词有时可以带直接宾语成为致使动词,所以致使动词是有标记的动词形式,非致使动词是无标记的。这类动词范畴使用的词缀主要是:

*s-致使前缀

*ɦ-非致使前缀

5.2.2 及物/不及物动词

藏缅语族致使/非致使和清浊交替可以用*s-前缀和*ɦ-前缀解释,上古汉语通过清浊交替构成的致使/非致使动词和藏缅语不同,不是通过附加致使化标记实现的。上古汉语中清浊两读以前可以解释为致使/非致使的关系,也可以解释为及物/不及物的关系。而上古汉语中不少动词倾向于是及物/不及物动词,并且并存一个同根动词,许多清浊交替的同根动词是及物和不及物的关系。所以,及物/不及物动词不一定可以解释为致使/非致使动词,但是致使/非致使动词一定可以解释为及物/不及物动词。

上古汉语也有不少例子不适宜用致使/非致使解释,某些例子用及物/不及物更适宜解释。所以上古汉语的一些动词和藏语动词一样具有多重身份。致使是相对于非致使而言,及物/不及物和自主/非自主动词不一样,不是一一对应的形式。致使动词是带直接宾语的及物动词,非致使动词是不带直接宾语的不及物动词。上古汉语辅音清浊交替和附加*s-前缀表达的语法意义不同。一般及物动词选择清辅音声母,不及物动词选择浊辅音声母。此外,清辅音动词及物性程度高于浊辅音动词,清浊对立中的清辅音声母是及物化标记,浊辅音声母是去及物化标记。

上古汉语不及物和及物动词存在词形差别,及物动词的构成形式是在词根上附加*-s后缀,*-ɦ后缀是个不及物动词后缀。上古汉语的及物和不及物动词分别由致使前缀*s-和非致使前缀*ɦ-交替完成。上古汉语及物动词带*-s后缀,不及物动词不带*-s后缀;但是这同时还是一个非自主动词后缀,非自主动词可以是及物/不及物动词,这就扰乱了两者界限,带后缀*-s的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

5.2.3 施事/受事动词

强调动作行为由主体实施的是施事动词,强调客体是动作行为受事对象的是受事动词。施事动词是突出施事者并与施事者联系的动词。受事动词是突出受事者并与受事者联系的动词,与动作对象联系的,动作对象所接受的动作。施事动词和受事动词的配对,是受事动词依赖于施事动词存在的,即有受事动词就有施事动词,而有施事动词不一定有受事动词。所以在受事动词有*-s后缀标记时,施事动词可以不加标记,施事动词是无标记动词而受事动词是有标记动词。施事动词与动作发出者联系,而受事动词与受事对象联系,所以施事动词不能出现在被动句中,出现在被动句中就转换为受事动词。受事动词由于联系的是受事客体,主体一般是施事,所以施事动词一般是主动的;受事动词客体一般是受事,所以受事动词一般是被动的。

施事动词可以是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受事动词则一般是及物动词。不带直接宾语的不及物动词是施事动词,被动态中的及物动词是受事动词。及物动词可以是施事和受事动词,受事和致使动词是及物动词。施事动词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或只能是带一个宾语的单及物动词;受事动词则一定是及物动词,而且可以是带双宾语的双及物动词,比如直接宾语是动词的受事,间接宾语是动词的作者施事者。

这类动词范畴使用的词缀主要是:

*ɡ-施事前缀

*r-受事前缀

附加*ɡ-前缀的动词和附加*r-前缀联系客体的语法意义完全不同,前者强调动作的作者是施事者而后者强调直接宾语是动词的受事或者间接宾语或者另外的第三者是动作行为的实施者。金理新(2006)提到,上古汉语的趋向动词往往有一个同根动词存在,而这一同根动词却是一个受事宾语的及物动词。它们彼此之间的语音差别仅在于*ɡ-前缀和*r-前缀的不同。趋向动词带*ɡ-前缀而同根动词带*r-前缀。上古汉语*m-前缀动词则是跟*ɡ-前缀相对的非指向性动词,没有明确的动作指向,是非动作性的动词,这种中间态动词不可以换成被动动词,不能在被动句中作谓语而只能在主动句中作谓语。此外,上古汉语通过*-s和*-ɦ后缀的交替表示受事动词和施事动词的例子也很多。

5.2.4 自主/非自主动词

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属于情态范畴。自主动词是主体主观可以控制和情愿实施的,自身可以施行的动作行为;非自主动词是主体主观无法控制或不情愿实施的,自身不可以施行的或非自愿、不可控的动作行为。致使动词一定是自主动词,非致使动词可以是自主动词也可以是非自主动词。对主体而言,致使动词一定是及物动词,也一定是自主动词,因此,非自主动词致使化也就是自主化。自主/非自主和致使/非致使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交叉关系。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和及物/不及物动词没有必然联系。自主/非自主动词也不是一一匹配的,主体客观上对动作的控制性,一个动词是自主动词就不是非自主动词。上古汉语中有一小部分动词可以根据场合在自主/非自主动词之间转化。

*-s后缀是一个非自主动词后缀,上古汉语自主/非自主动词的转换是自主动词附加*-s后缀变成非自主动词。*-s后缀主要是及物动词后缀功能,上古汉语及物动词带*-s后缀,不及物动词不带*-s后缀。由于非自主动词可以是及物/不及物动词,两者界限不清楚,带后缀*-s的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