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舌的演变规律

舌的演变规律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最显著的病理改变,是肠道内淋巴组织增生和坏死。该病临床特点有持续性体温升高,相对缓脉,脾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今据几年来临床治疗31例伤寒的资料,研究伤寒等急性传染病在卫气营血和脉、舌变化规律,供临床讨论。舌质、舌苔和脉象的演变规律,对临床辨证很重要。从实践中体会到,掌握舌质舌苔的演变规律,对辨证立法颇有帮助,如再结合脉象将更准确。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最显著的病理改变,是肠道内淋巴组织增生和坏死。该病临床特点有持续性体温升高,相对缓脉,脾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本病不同于中医学《伤寒论》中的伤寒,可包括于中医学温病范畴。今据几年来临床治疗31例伤寒的资料,研究伤寒等急性传染病在卫气营血和脉、舌变化规律,供临床讨论。

31例(伤寒杆菌培养阳性者23例,培养阴性者8例。伤寒血清凝集试验:31例中有27例“O”及“H”抗原的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仅4例为1∶80,此4例伤寒杆菌培养均阳性)初起均有恶寒体痛发热、头痛、目眩、心烦、不思食,脉现浮濡、浮大、浮数,以邪在卫分,故舌多淡,如内有郁热,舌质亦能淡红或红。迨邪入气分,则发壮热不恶寒,心烦口渴引饮。邪入气分之里者,主要症状为身热不退或潮热,腹满痛,大便燥结,神昏谵语,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褐而燥,甚或舌起芒刺,系因热邪伤津、郁浊不降所致,脉沉实、或沉弦有力。邪深陷营,则身热心烦、神志不清,抽搐或发斑,昼轻夜重,或大便下血,舌质红绛少津,或红绛光亮,无苔或黄燥,脉弦数有力,或弦细数、沉弦数。入血分,则身热不退、烦躁不宁、神昏谵妄,或便血发斑,舌红绛,光滑无苔,或黄糙、灰糙,脉虚数、细数,为阴津枯竭、热邪未解所致。

舌质、舌苔和脉象的演变规律,对临床辨证很重要。张石顽说:“凡舌苔白滑,为邪在表,苔现白腻,为湿邪郁滞,舌苔渐黄,为热邪渐盛,黄而滑为热尚未盛,黄而干燥为热盛入府,苔现黄腻为湿热壅滞。”若邪热不解,损伤津液,则逐渐出现黄燥、黄褐、灰黑裂纹、芒刺等变化。一般邪在卫则苔白,邪入里则苔黄,津伤则燥,津存则滑,湿盛则腻。迨至邪深入营,或舌苔剥脱或黄褐灰黑之苔尚有残留,而舌质由淡而红而绛。邪在卫则淡,入气则红,深陷营血,则现红绛。从实践中体会到,掌握舌质舌苔的演变规律,对辨证立法颇有帮助,如再结合脉象将更准确。其脉象的演变,邪在卫则脉浮,挟热则浮数、浮大;挟寒则浮紧;挟湿则浮濡。迨邪入气分,脉多浮大滑数。温热病脉象的特点为病在卫分、气分,右手之脉多大于左手,或右脉较左脉有力。病深陷营血,则右脉较沉,而左脉偏盛,或现细数、沉弦数等。如气分之邪未罢而又犯及营分,则脉左右双盛。

病在气分之所以脉多洪大滑数,右脉多大于左脉者,以右脉主气分,邪在气分故右脉偏盛,气分之邪偏重于表,其脉多兼浮,如浮象骤见沉敛,而热势不衰反增烦躁,是病邪由表转里,有内陷趋势,热邪内犯往往诱起烦躁谵语昏迷。

肠出血多发生于热邪深陷血分,或气血两燔之际。出血前脉多数疾,出血后顿现无力;如出血过多,亦可出现微细欲绝,或浮大而芤之脉。临床体会,凡热入血分,而身热不退脉数疾时,除用凉血解毒退热之剂外,应随时注意防止出血,庶可减少或阻止出血的发生。

疾病的恢复和发展,脉象之变化常出现于症状之前,这种变化可能代表恶化,亦可能代表好转。在脉象表现恶化,而症状尚未转变时,掌握病机,及时用药,可以阻止疾病转变和发展,临诊时应随时细心注视脉象变化,掌握转变规律,早期诊断,有效的治疗。(表3)

表3 31例伤寒脉象舌质舌苔与营卫气血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